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 2019-10-26 乡村遗产酒店

    资讯 | 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2019年示范项目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文末附首批入选示范项目名单)

    导读2019年10月13日,“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遴选标准专家研讨会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明确了乡村遗产酒店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并聚焦《中国乡村遗产酒店申报遴选工作实施细则》,对评选标准及流程展开讨论。本文文末附列2018年首批“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名单,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广西阳朔秘密花园、四川丹巴罕额庄园、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等5个项目在列。2019年10月13日,“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遴选标准专家研讨会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本次会议主要明确了乡村遗产酒店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并聚焦《中国乡村遗产酒店申报遴选工作实施细则》,对评选标准及流程展开讨论。研讨会的顺利召开预示着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遴选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讲话会议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主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柴晓明、王力军、常务理事张杰,吴必虎、青山周平、夏雨清、卢晖临、秦宇等十几位来自文物保护、规划、社会学、农业遗产、酒店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字节跳动创新事业部、爱彼迎、行李旅宿、穷游网等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为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建言献策。2019年“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专家研讨会全体嘉宾经全体专家表决同意,会议推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作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协会常务理事、历史村镇专委会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与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作为副主任委员。宋新潮理事长指出,要坚持遗产和社区融合、遗产与居民融合、遗产与生活融合的原则,让遗产活起来。遴选标准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不同的指标条目要有侧重点,增加权重,鼓励创新性内容的纳入。第二,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赋予评审专家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实现本项工作的指导性和引导性。第三,使标准在满足理想的同时更接近乡村遗产酒店的实际情况。强调酒店服务的便捷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第四,在保证基本的价值观和专业性前提下,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宋新潮强调,未来要通过大家共同宣传遗产酒店的理念,实现业务和情怀的结合,切实把乡村遗产酒店遴选工作做好。2019年“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专家研讨会全体嘉宾合影据悉乡村遗产酒店遴选标准将于2019年11月14号会议上发布,并全面启动相关推选活动。2018年乡村遗产酒店首批示范项目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中指出要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开展乡村遗产客栈示范项目,探索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径,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振兴。2018年开展的“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遴选,最终确定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广西阳朔秘密花园、四川丹巴罕额庄园、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等5个项目入选首批示范项目名单。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营北沟村,酒店由北沟村废弃琉璃瓦厂改造而成,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慕田峪长城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酒店在对琉璃工厂的改造过程中坚持最大限度地保留老建筑,并完好保存建筑历史信息,改造过程中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废旧及本地建筑材料。改造设计中充分考虑长城文化元素的融入,面北开窗以使每个客房皆可一览长城景观,丰富了长城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拓宽了线性遗产合理利用思路。同时酒店也在拉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位于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东楮岛村内。酒店聘请当地传统建筑师,对废弃海草房进行修缮,不仅保护了对当地居民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民居,同时也传承了海草房建筑技艺和传统工艺;酒店依托当地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还原传统渔民生活方式,打造“一房一世界,一院一主题”的特色居住空间,同时与当地渔民形成合作,共同开发渔民体验活动,大量采购当地渔民、农民的产品,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和谐统一。广西阳朔秘密花园阳朔秘密花园位于广西桂林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旧县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酒店所在的建筑为清代桂北民居,南非设计师在当地租用古民居进行修复改造,让当地居民重新认识到了古民居的价值,促进当地民宿集群发展;同时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带动大量外部资金流入,更广泛的保护了当地的老房子,改善了周边环境及交通,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改善升级了当地产业结构,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四川丹巴罕额庄园丹巴罕额庄园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庄园位于具有一千多年的古碉旁,具有古老嘉绒藏式建筑特点,酒店保留了当地原生态风土人情,并积极使其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酒店在保护和传承嘉绒藏族传统建筑风貌和礼仪的同时,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的环保观念,为古碉群核心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酒店把嘉绒藏族非遗博物馆活态融在建筑里,让客人感受并体验传统民风民俗,并为研究和爱好嘉绒文化的学者、提供研究功能及资料,给当地人提供作为传习传统文化的培训和学习基地。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位于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客栈原为清末民初超过百年的传统徽派建筑,原本几近废弃的老宅在猪栏的保护改造下重新焕发独特魅力;客栈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徽州乡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收集当地村民的老家具、老物件作为室内装饰,公共空间和客房都充满“乡土气息”,积极向公众传播一种遗产审美意识。酒店改良当地美食作为民宿的餐饮,采购当地村民自种自产的农副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文章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2019-10-17 总部动态

    2019年ICOMOS年度会议暨科学研讨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

    世界遗产构成:马拉喀什老城城墙及城门2019年10月14日,ICOMOS年度会议暨科学研讨会在摩洛哥世界遗产城市马拉喀什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委员会、23个国际科学委员会的400余名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ICOMOS秘书处做年度工作报告2019年ICOMOS会员发展趋势分析会场展览 北非阿拉伯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展10月15日晚6点,在马拉喀什穆罕默德六世会议中心举行了大会开幕式,马拉喀什地区行政长官、摩洛哥文化部长和外交部官员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来自喀麦隆的非洲文化遗产基金会代表主持,向为非洲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作出重要贡献的七位个人颁发了奖章。大会开幕式颁奖仪式ICOMOS CHINA代表团一行5人和ICOMOS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代表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期间,代表团将与国际同行充分沟通,商谈与ICOMOS总部、多个国家委员会、科学委员会的合作事项。ICOMOS国际执委、ICOMOS CHINA副理事长姜波参加了10月12日开始的执委会会议。在10月14日上午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委员会工作会上,ICOMOS CHINA介绍了中国在2019年开展的会员发展、国际交流、学术研讨、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并与亚太地区与会代表探讨了如何加强地区国家委员会交流合作等事宜。会议由印度ICOMOS主席Rohit Jigyasu主持,韩国、日本、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代表相继做了报告,ICOMOS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和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Whitrap-Shanghai)也发言介绍了各自在2019年的主要工作。ICOMOS CHINA介绍中国年度工作ICOMOS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介绍2019年主要工作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将审议通过2019年度工作和2020年工作计划,并就ICOMOS发展的重大议题展开讨论。今年科学研讨会的主题为 “乡村景观遗产”,分主题包括:乡村景观遗产的认定、记录、保护利用和可持续管理。马拉喀什历史城市中心雅玛埃尔法纳广场,作为历史露天剧场同时被列入UNESCO非物质遗产世界遗产构成:建于11世纪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宣礼塔世界遗产构成:巴西亚宫殿修复现场借会议召开之际,ICOMOS主席河野俊行向全球ICOMOS会员致信,全文如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员们:时光飞逝!距离我们上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ADCOM/AGA会议已经有十个月了。希望你们在过去的日子里都有所收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ADCOM/AGA会议之后,我尝试寻找一个模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述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这样的模式将有助于更便捷地回顾和评估我们的活动。考虑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作为非盈利的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特性,即个人成员是它存在的核心,据此我认为这一模式应当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当能合适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不断成长,不同部分之间的关联能够创造出附加价值并让强化这一系统。共同的目标连接不同的人和机构。开放、多元与信任是一个成功生态系统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自上而下的模式或一刀切的模式都不适用。如果我们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应用这种模式,各个国家委员会和国际科学委员会就是最关键的一环。国家委员会和国际科学委员会的年会和报告是体现国家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和个人成员之间更强力合作所需要的重要指标要素。我们在全球遗产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广泛的网络。这一社会资本是我们这个志愿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我们应当零用这一资源传播观点,分享合作成果和经验,推动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为了强化这一定位,我们应当更好的利用这项资产,我们应当明确信任这一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资本所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同时应当明确信任缺失所造成的代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要成长为一个最优的生态系统尚有很多路要走:在某些地区应当成立更多的国家委员会来组织遗产专家;应当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从而有可能消除这一组织内存在的诸多封闭孤立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受到诟病的问题。除了全体大会之外,ADCOM/AGA也是一个独特的合作平台,可以通过共同开展项目的方式催生合作。我们是否有效抓住了这一机会以最大化实现我们的效益呢?我们正在通过各类不同的计划努力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首先就是新兴专业人士工作组的成立。成立仅仅两年时间,这一工作组就有了由国家委员会和国际科学委员会制定的90名年轻专业人士。鉴于世代补充对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是一项伟大的合作成就。其次是帮助一些国家建立了新的国家委员会,比如奥地利、黎巴嫩和黑山。我很高兴地在这里向大家通报,黎巴嫩和黑山国家委员会已在各自地区举办了会议,而奥地利国家委员会也在该国迅速取得了稳固地位。我还想向大家分享另一个合作范例。其缘起是巴黎圣母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开展一项与文化遗产重建的项目(https://www.icomos.org/en/focus/rEconstruction )。2019年4月15日的灾难引发了各种观点和看法的交流——不仅仅针对巴黎圣母院的未来,更针对于真实性、风险防范、木料和森林这些问题。某些国际科学委员会,如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CIVVIH)和风险防范科学委员会(ICORP),计划了相关的会议和行动,这是体现我们生态系统中积极元素的范例。我们需要更多的平台来容纳包括国际科学委员会、国家委员会和工作组在内尽可能多的组成元素。执行局也探讨了让生态系统中更多成员合作的可能框架。举办一项关于巴黎圣母院遗产保护历史和全球灾后比较研究案例的展览,可以成为体现这一包容性平台的一项活动。我已经开始筹集资金,目前看来该展在多个国家巡展是有可能的。2019年7月,《巴黎圣母院修复特别法案》颁布实施,这使得我们能够向前推进展览的筹备。我会在下封信里进行更多的汇报。生态系统的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对现有内部组成部分的评估,同时也适用于对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之外因素的应对。机构并不存在于真空中,它们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很大影响。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对这类外部因素作出适当的反应。为此,我在这里提及世界遗产委员会今年在巴库做出的一项最新决定。你们可能还记得我在1月的报告中提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作为世界遗产咨询机构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了其特别工作组的权限,尤其是“讨论利用其他实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模式“(42COM12A)。特别工作组由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个选举团中的两个其他缔约国组成。其由阿塞拜疆代表担任主席,每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一次会议。此外,2019年1月23至25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一次由澳大利亚赞助的专家会议,讨论评估程序有可能的改革。三家咨询机构受邀参加这些会议。特别工作组在2019年1月至6月提出并讨论了多个方案。坦白地讲,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世界遗产大会开始前的一个月,特别工作组是否会推荐使用新的咨询机构,这一点依然不明朗。在另一场合,一位大使建议,应当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估意见应当被审议,而且已经开始评估这一审议需要多长时间了。玛丽-洛赫•拉维尼尔秘书长和我本人所代表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一直在与另外两家处于同样地位的咨询机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构想合作关系。这可以被看做是向着遗产领域作为一个重要生态系统迈出的一步。我们与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开展了很多健康的对话,并试图变得尽可能积极进取。在此之上,我提供了和我们行动相关的大量数据,包括申遗文本的平均页数、书面审核人员的数量、地区分布的多样性、接受比例等等,并且我们把这些数据与特别工作组进行了分享。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维持“关于其他机构参与咨询服务的现状”(43COM12A 第13条)。这个短短的句子并不能完全体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过去几年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时间。但我想强调的是,在与特别工作组讨论的过程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似乎仍是缔约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我同时确信,这种信任主要来自于我们自2015年开始并不断改进的同缔约国的对话。我向所有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项目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感谢,包括秘书处人员、世界遗产顾问、书面审核人员和技术考察专家等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表现出了其应对外部状况的能力,这是一个运转良好生态系统的标志。话虽至此,在寻找更好评估系统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了在提交申遗文本前开展”预评估“这一新的强制措施的建议(43COM12A 第8和第9条)。接下来将探讨实施的形式并最终于2020年通过(第12段),未来将有几年的试行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因而必须增强实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成立了世界遗产工作室,自2019年7月起运行。这是我们生态系统中全新的元素。最后,如果你们来到马拉喀什,我很期待和你们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但如果我们不凑巧未能会面,我也会给你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我希望2019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对你们而言是一个成果丰硕的时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

  • 2019-10-02 会员福利

    故宫向协会会员免费开放啦!

    告诉广大会员一个好消息,自二零一九年十月二日起,故宫博物院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个人会员免费开放,持协会会员卡可免费参观故宫博物院。一、免票范围:故宫博物院大门票(不包括专馆)。二、免票办理程序:免票遵循一证一人原则,只对国内外会员个人实行免票。国内外会员可凭会员证及有效个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到故宫博物院综合服务窗口免费办理参观门票,持票参观。三、免票最终解释权归故宫博物院。感谢故宫博物院的

  • 2019-09-29 会员福利

    河北省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免费开放

    2019年9月28日,河北省世界文化遗产地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免费开放签约仪式在河北省博物院举办。河北省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清西陵、山海关长城、金山岭长城将免费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开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主持仪式。宋新潮理事长指出,目前我国已有55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

  • 2019-09-24 国际之声

    全程回顾|ICOMOS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联合年会暨“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实录

    2019年9月6日至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2019年度联合会议暨“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平遥古城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土质建筑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主办,中共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以及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承办。这是首次两个ICOMOS国际科学委员会在中国召开联合年会和研讨会。三天时间里,来自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243位注册参会代表、以及许多来自平遥古城的居民、国内大专院校师生近400人齐聚平遥古城,共同围绕“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的主题开展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举办场地平遥电影宫,位于平遥古城西北角平遥电影宫鸟瞰(原为平遥柴油机厂,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编制的《平遥古城保护规划》将其中主要厂房仓库建筑推荐为历史建筑,后再利用为电影宫,成为平遥古城内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大会内容丰富,共分四个研讨主题---1.特征、价值与保护;2.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及可能性应对;3.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4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和一个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国际工作坊。与会国内外专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研讨,并在9月8日晚,由与会专家、本地管理者与地方社区、手工艺人代表等围绕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门召开了圆桌会议。三天的会议,大会包含了 86个学术发言,其中包括5个主旨报告、16个主题报告、以及10个平遥国际工作坊的特别报告。ICOMOS乡土建筑与土质遗产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同济大学教授邵甬教授,作为大会总协调人宣读了旨在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的遗产保护工作的《平遥倡议》讨论稿。经大会组委会和邵甬教授团队为期一年的努力,大会论文集已在会前成功出版,会议成果也收录在会议官网。大会开幕9月6日上午,在主会场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会议厅举办开幕式。中共平遥县县委常委、平遥县人民政府牛冀同副县长主持开幕式。副县长牛冀同先生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肖莉女士,代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向大会举办方和承办方表示祝贺,并向各地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国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近年来的合作历程以及对中国遗产保护的积极影响,肖莉说:平遥古城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平遥古城的保护管理,多年来,在资金、技术、培训等各方面对平遥古城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古城在规划管理、文物建筑修缮、城墙保护监测、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等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使得古城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挖掘,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表明平遥古城县委县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平遥作为遗产城市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肖莉女士致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先生,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向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和代表表示欢迎,并对山西省和平遥县为配合本次会议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力军指出,乡土建筑是人类居住文化传统与自然环境和谐演进的产物,承载了人类最朴素、最具创造力且丰富多样的营建智慧与技艺。土质建筑是全球乡土建筑的重要类型,生土是普遍存在的易塑造材料,故在乡土建筑中广泛应用。本次ICOMOS的两个科学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乡土建造遗产的多视角议题。平遥古城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现存土结构和土木结构乡土建筑遗产保存最为丰富的区域,这些祖先留下的记忆也将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启示。相信中外专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学习,为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和土质建筑遗产的保护贡献智慧。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力军先生致辞同时有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及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山西省政府、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的国内外嘉宾及领导致辞。中共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先生致辞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阮仪三先生致辞并做主题报告。阮仪三先生向与会代表讲述了从80年代“刀下留城”,同济师生接力保护世界遗产,延续古城血脉,1997年“申遗”成功,一直到现在取得的众多阶段性成果的历程。完整的介绍了保护规划的内容、要义等,展示了一大批80年代珍贵的手稿和老照片,向公众和世界展示了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这些都是平遥成为中国北方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城市的基础。阮仪三先生致辞并介绍了平遥保护历程为鼓励以最基础的工具与测绘方法为乡土建筑提供高质量的记录与表现,ICOMOS国际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年会每年都会在会前举办由国内外建筑保护工作者与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乡土建筑记录工作营CIAV-VERNADOC。开幕式现场也举行了本次工作营的授证仪式。阮仪三先生对于工作营的工作及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会议期间,平遥(乡土建筑记录)工作营的测绘成果在主会场的江湖儿女展示厅展出。VD工作营合影学术盛宴本次国际会议上代表们围绕4个分主题和1个特别主题,共进行了86个学术发言,其中包括5个主旨报告、16个主题报告、以及10个平遥国际工作坊的特别报告。与会专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研讨,积极推进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平遥的保护管理集思广益、进言献策。1.主旨报告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主旨报告演讲。中外专家分享了各自工作、研究中的成果和经验。吉斯勒•亚克林先生演讲吉斯勒•亚克林先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主席)向大会作了题为《草皮作为屋顶材料的应用》的主旨报告。他从气候影响、材料性能、类型特征、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介绍了“草皮”这种特殊的屋顶材料在北欧地区的广泛应用。指出 “草皮”屋顶这一特殊的建筑做法,也让北欧人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遗产,即环境选择而来的结果,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演化。马丽娅娜·克蕾雅女士演讲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主席马丽娅娜·克蕾雅女士向大会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乡土和土质建筑之道》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土质建筑在世界遗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将来在这方面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吕舟教授演讲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吕舟教授,通过《从纪念物到社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之路》的报告指出:遗产保护发展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从专家到社区;从伟大纪念物扩展到民间遗存;从古代文明的重要遗迹扩展到20世纪遗产;从单纯强调保护扩展到促进可持续发展;从以价值为基础扩展到以人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趋势。这也促使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断思考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不同话语体系互动的启示。迈尔斯•刘易斯教授演讲来自澳大利亚的迈尔斯•刘易斯(Miles Lewis)教授(CIAV专家委员、墨尔本大学教授)的题目是《土木混合建筑》。土木混合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由于材料、工艺的差异,具有多样的形式。他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充分展示了作为骨料的木质和作为填充物的土质结合后的精彩。最后,他特别说明土木混合建筑自古就有,历史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在未来是否材料会改变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一种乡土建筑。常青院士演讲常青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向大会作了题为《乡遗再生路在何方?》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对乡遗-乡村建成遗产(built rural heritage)的现实认知,论及了其再生之道。他首先分析了乡建背景与乡遗现状的关系,概括了乡遗的营造匠系、聚落属性和地景交融三大要素;接着对当下乡遗的再生类型及运作模式作了分类,从管理、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讨论了保护与再生中的诸多难题;进而提出了乡遗身份梳理、安全补漏、信托创制、技艺传承和分类处置等保护与再生的对策建议。报告特别强调了以风土建成遗产谱系分布研究为基础,将乡遗分为标本类保存和景观类保护两大类型,对二者采取不同的处置手段和再生方法,并简介了建筑修缮、聚落修补和地景修复的“三修”策略及技术体系框图。常青院士最后以“乡村振兴和乡遗再生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结尾语。2. 主题报告2.1分论坛一 特征、价值与保护分论坛一围绕“特征、价值与保护”进行21个报告的交流,大家对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的特征和保护工作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享。同时,有感于以前乡土建筑是比较边缘化课题,但现在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土质建筑保护在材料、技术上也有了很多新的发展。该主题论坛由CIAV主席吉斯勒•雅克林,CIAV专家委员、东南大学教授董卫,CIAV专家委员、清迈大学副教授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Rawiwan Oranratmanee)主持。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演讲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报告节选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CIAV专家委员、泰国清迈大学副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傣族文化景观和亚洲乡土建筑的发展》的主题报告。她简要介绍了傣族从东印度经东南亚,一路来到中国的迁移过程。她指出,尽管傣族人口不算多,分布也比较散,但所有傣族人都分享着同样的信仰,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耕作习惯和语言;在村庄、城市的形成中,在建筑的构造中,也有着相似的营造逻辑,比如所有建筑的朝向都必须朝着山谷的方向。随后,她分别以泰国、缅甸和中国的三个傣族聚落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物质空间形态,从而印证了以上的论断。拉芮万最后总结道,建筑特征的这种相似性实际上反映了文化的相似性,傣族聚落的空间特征充分反映出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帕梅拉•杰罗梅女士演讲帕梅拉•杰罗梅女士报告节选帕梅拉•杰罗梅女士(ISCEAH秘书长、CIAV专家委员)随后作了题为《也门塔屋的内在价值》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宗教信仰、聚居模式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也门非常具有特点的塔屋建筑形态。由于也门所处纬度很低,对于遮阳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导致街道狭窄,从而利于遮阳和通风;由于南部地区盛产石灰岩,因此可以就地取材用于建造;由于在宗教影响下特别注重私密性,导致建筑的层数很多,窗户很小;又由于也门人强调家族聚居,从而产生了很多独立式建筑。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也门塔屋便应运而生,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特质。乌索比•萨克教授演讲乌索比•萨克教授的报告是《地方社区在撒黑尔-撒哈拉地区生土建筑保护过程的参与》。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撒哈拉南部马里的案例。这是个叫Djenne的小镇,处于黑非洲的核心区域。这个小镇中间有一座土质的大清真寺,城镇的布局是按照种族来划分,不同种族拥有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工作团队记录和参与了社区利用地方材料泥土建造房屋和维修大清真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对生土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现在他们也开始记录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包括社区建造房屋这一活动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给清真寺和民居这些建筑带来文化性。吴庆洲教授演讲吴庆洲教授对江西赣州“龟城”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报告题目是《杨筠松对客家地区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杨筠松作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他对客家地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吴教授以梅州城和围龙屋为例进行了说明。梅州是一只走向水里的龟,为了不让城市走到水里,用了很多风水方法来化解,包括用亭子阻挡、用塔来镇等。梅州围龙屋也有明确的风水讲究,它是按太极图来设计建造。围龙屋与当地墓穴是同构的做法,其中化胎位置非常关键,建宅必设五行石。围龙屋的设计非常合理,风水林和水塘既有功能上的作用,又有生态上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增长的建筑形态,根据人口规模可以一圈圈往外扩张。而这种建造方法也能从杨筠松绘制的图中找到原型。ICOMOS乡土建筑专委会专家委员、东南大学董卫教授作为本场的主持之一,总结传统建筑共有五种逻辑,分别是社会逻辑、环境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材料逻辑,分论坛的12位演讲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思考。2.2分论坛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及可能性应对该主题分论坛有22个报告,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挑战,如何协调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居民、商家与其他利益方的关系,其实有很多可能性。这需要用不同的视角分析、保护不同的文化景观、采用多种方式传授知识经验,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分论坛由ICOMOS-ISCEAH主席、葡萄牙加利西亚大学校长马丽娅娜•克蕾雅(Mariana Correia),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赵中枢,ISCEAH理事委员、西班牙瓦伦西亚科技大学教授费尔南多•维加斯(Fernando Vegas)和卡米拉•米莱托教授(Camilla Mileto)主持。杜晓帆教授演讲杜晓帆教授的题目是《从历史走向未来——乡村遗产的愿景与困境》,他分析了当代中国村庄的保存状态及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效果。他指出应当对传统村落的知识技艺、生存智慧等进行深入理解,认识到乡村遗产是一种国土文化景观。尽管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困境,但作为学者还是要积极面对。卡米拉•米莱托女士和费尔南多•维加斯先生演讲卡米拉•米莱托和费尔南多•维加斯与大家分享了《伊比利亚半岛传统生土建筑的修复和更新》。伊比利亚的生土建筑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从罗马时代出土的古迹到中世纪的建筑,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现在重要的古迹得到较好的保护,但不那么重要的建筑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他们通过“拯救土质建筑”行动,进行研究、办讲座、开论坛、并进行一些急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数据收集,对土质建筑的技术、材料,建筑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了图纸。通过这个过程,他们解析出那些没有列入古迹的生土建筑的现状。最后两位专家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西班牙所做的工作,包括了2千多处生土建筑的调查、宣传物的出版、新技术的利用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他们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生土乡土建筑的保护中。马尔瓦•达巴耶女士演讲马尔瓦•达巴耶女士(ICOMOS-CIAV&ISCEAH专家委员,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作了题为《敢于建造:土、芦苇和稻草在当代可持续福利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分享。首先,她介绍了一种基于学习的项目设计方法,即通过短时间的现场学习,通过与业主、建筑师、工人、管理者的密切合作,最终形成完善的设计成果。基于这种方法,她介绍了一次为期4天的建造实验:从在实验室进行材料配比开始,到现场学习传统建筑的做法,再到基于传统做法的构造设计,最终探索出一种基于传统建造方法的新的建造形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她最后强调,试验的意义在于可以迅速学习当地的建筑做法,在理解当地做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设计。杨开先生演讲杨开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部主任)紧接着作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适应性保护技术的应对》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中规院近年完成的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村落保存、保护的科研项目。该项目首先建立了综合化的评估体系,涵盖了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建成环境以及基础设施5大类别以及对应的25项分析因子;在此基础上,发现、总结了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主要可分为人居、文化、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方法构建,包括了构建价值谱系、构建分类标准、建筑更新与环境治理上的适应技术、数字化建档与动态监管这四个方面。杨开最后指出,传统村落研究需要更多学科(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信息科学等)的交叉支撑与互补,需要长久持续、动态更新的工作。2.3分论坛三 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分论坛三以“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共14个报告。报告围绕对当代技术的使用中,如何使用传统技术和智慧来实现可持续的方法。分论坛由ISCEAH副主席、卡利亚里大学副教授马达莱娜•阿肯扎(Maddalena Achenza),同济大学教授、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仕炳,ISCEAH专家委员,美国盖蒂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项目专家克劳蒂•坎西诺(Claudia Cancin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全球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李光涵主持。韩弼元先生演讲韩弼元先生(Pilwon Han,ICOMOS-KOREA秘书长,ICOMOS-CIAV专家会员,汉南大学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开放式重建:东亚木结构建筑遗产保护的新途径》的主题报告。他开门见山地提出,在东亚,最有争议的是建筑重建问题。东亚的建造传统与世界遗产公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4年发布的《奈良宣言》强调了遗产多样性问题,多样性是不可替代的人类财富,要尊重所有的文化,要放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来考查,也就是说,在某些地区适用的标准不一定适用在所有的地区。对于东亚木制建筑来说,脆弱的木制结构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护,从历史来看,很多建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会定期搬换地方。因此,要把重建视为一个开放的命题,视为一种过程,这本身也是东亚传统木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遗产的真实性。阿曼达•里维拉•维达尔女士演讲阿曼达•里维拉•维达尔女士(Amanda Rivera Vidal,ICOMOS-ISCEAH专家委员,智利塔尔卡大学)紧接着作了《酒杯之家修复:一个当代对阿里卡本土遗产进行干预的案例》的分享。她首先说明,这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一个真实的修复案例。该建筑位于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带,是殖民时期的教堂,但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干预,因此建筑质量非常糟糕。她非常详实地介绍了整个设计、修复过程,比如如何将外来材料和本地材料结合使用,如何添加(水生植物)纤维覆盖层,如何替换木料、更换地基材料等。她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大家分辨新的修复方法。另外,也特别感谢设计、施工团队在重建过程中努力说服了当地人,让他们认识到遗产的重建是重要且可行的。戴仕炳先生演讲戴仕炳先生的报告题为《基于2007年模型重新评估的山西平遥历史城墙夯土整理修复与维修理念》。他介绍了平遥城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坍塌的基本原因——即城墙的内芯是夯土,明代以后外面包砖,由于新旧材料的结合造成容易产生开裂,被雨水冲刷后泥土发生流失。他从2006年以后开始介入平遥城墙的修复工作,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工厂化作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失败的尝试,比如试图添加玻璃纤维作为粘结材料,最终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但2008年以后团队逐渐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石灰加到夯土中,同时在夯筑后进行饱水养护以充分发挥石灰的作用。十年以后,土坯砖表面形成了灰土面层,有效起到保护土坯砖的作用,这或许是一种很好的养护方法。他最后总结道,原来的城墙要30年一修,现在希望可以达到200年一修的程度。马达莱娜•阿肯扎女士演讲马达莱娜•阿肯扎女士作了《用于自然建筑的土纤维混合物》的汇报,介绍了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研发、生产新的建筑材料的案例。该岛存在较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被认为是欠发达的地区。在建筑修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理想的建筑材料造价很高,当地居民根本承担不起。于是就决定自己生产建材,比如在制作屋顶材料的时候,最初选用秸秆和土进行混合,证明这种材料的性能与木纤维板非常接近;后来又利用了被认为是废弃物的一种海绵材料进行加工,研究了其材料配比,最后发现效果甚至比秸秆更好;他们还在不断地尝试,如让土和纤维素结合使用,利用废旧的报纸纤维,用氧气去漂白等,做了一系列测试,用文字记录下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在生产建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当地的小企业来生产,尤其是让失业人口参与其中,从而有效带动当地就业。2.4分论坛四 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在题为“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的论坛中,14个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空心化、贫穷落后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是要在尊重乡土建筑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的发展,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自己的环境感兴趣、有自豪感,我们要积极改变设施和建设材料,让人们一样生活在21世纪。分论坛由ISCEAH秘书长、CIAV专家委员帕梅拉•杰罗梅(Pamela Jerome),CIAV&ISCEAH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邵甬,CIAV秘书长、建筑师伊万•埃涅夫(Ivan Enev)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侯卫东主持。侯卫东先生演讲侯卫东先生带来的主题报告是《历史、传统与地景:榆林历史古城的特色片区》。他介绍了榆林这个中国陕西北部重要历史城市,它的古城东高西低、顺势营城、六楼骑街具有的特色,民居窑院由于地形朝向的不同,也顺应地势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面阔,也有拐弯的做法。他提出需要真实、完整的保护窑洞周边历史环境大景观,保持现有窑洞上部黄土边坡,整治周围环境。同时,需要重新规划用地结构、地块功能、交通流线、恢复重现大地景观、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理顺交通、增加绿化、打造人文环境来实现历史古城的活化利用。克劳蒂•坎西诺女士演讲克劳蒂•坎西诺(Claudia Cancino)女士(ISCEAH专家委员、美国盖蒂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项目专家)的报告题目是《在秘鲁库努坦波利用当地材料与专家对教堂翻新技术的实践》,介绍了盖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在秘鲁的一些项目情况。在秘鲁土质建筑分布很广,而地震对土质建筑的破坏非常严重,于是盖蒂建立了一个团队来保护这些建筑。他们与来自葡萄牙、秘鲁等国的工程师的合作,对土质的教堂建筑的抗震性、材料、结构等做了很多探讨和研究,使用了模型辅助设计、20分钟抗震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传统的修缮方式,比如教堂内部的壁画在之前的建筑修缮中都需要进行切割,建筑完工后再贴回去,这样切割线无可避免地会对遗产造成破坏。而新技术的使用则实现了整体取下,达到了更好的效果。罗杰•巴特勒先生演讲罗杰•巴特勒(Roger Bataille)先生(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副主席)带来了《新路径:法国小城镇与乡村的联盟》。他描述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小城镇的困境,同时这些小城镇拥有重要的价值,鉴于缺乏技术、经济的支持,小城镇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他介绍了法国小城镇与乡村的联盟(PCC)的理念和工作,提出保护是大家的事情。PCC的运作围绕:选举出的城市管理者、遗产专家、居民和使用者。PCC所有城镇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他们不是同一个模式,而是围绕共同价值观自我发展。这样一个活态遗产,这对加强社区合作不可或缺,要让所有人理解和分享。最后他形象地用一张大鱼和小鱼群的图片对比,形象说明小城镇的特点和优势。玛丽贝尔•贝斯女士演讲玛丽贝尔•贝斯(Maria Isabel Beas)女士(ISCEAH专家委员)探讨了《秘鲁的土质建筑遗产与保护》。她介绍说,秘鲁的瓦卡人生活地区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石灰质土质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比较大的影响。秘鲁现在是土质建筑保护实验场,196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保护工作,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洪水、泥石流、极端气候、盐化、地震、火灾、盗采、建设蔓延等等。作为应对,当地尝试、运用了很多技术方法。在这里工作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当地文化非常脆弱,所以研讨会的工作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发现和找到传统的技能。她说现在很多保护工作是由外来人在做,而她希望应该让社区更多地参与这个过程,因为这是他们先人的创造。论坛期间交流讨论茶歇时间交流讨论2.5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专场交流9月7日上午,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的工作交流会议在小城之春主报告厅进行。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副主席罗杰•巴特勒(Roger Bataille)和山西省住建厅巡视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李锦生主持会议。邵甬教授演讲邵甬(CIAV&ISCEAH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范式转换:走向公众的遗产保护》的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联合团队的工作内容。她指出,当前的遗产保护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不能仅仅停留在专家层面,而是要走向公众。邵甬从为什么公众化,如何公众化以及我们的角色三个层面展开,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她谈到,随着遗产属性的变化、遗产内涵的扩大、城市特色危机的凸显、人地关系的日益紧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护方法正在从专业逐渐走向综合。在此基础上,要充分理解公众的含义,公众包含了利益直接相关方、遗产社区和一般公众三个层面,同济联合团队的工作正是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公众化开展的。我们的角色不仅是专业性保护,更是一种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的推动者。邵甬最后总结道:公众化的目的是为了共建共治共享,自发自觉自律;保护不是为了保存历史的灰烬,而是使文明之火长燃。董卫教授演讲董卫(CIAV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平遥名城保护发展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东南大学团队的工作坊成果。东南大学对平遥惠济河沿岸的60多个古村落展开了调查研究。他指出,平遥城乡结构具有突出的历史连续性,千百年来不曾中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村落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平原、台地、山区村落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平遥城乡结构具有紧密的社会经济关联性,全面反映出晋商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典型遗产;平遥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支持了具有地方特征的城乡系统的发展,也支持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发展。何依教授演讲何依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带来了《构建熟人社区营造相遇之境》这个报告。通过原创的电影《家住平遥》,以平遥当地人的视角向大家展现了平遥生活的一天。短片中,大家跟随摄像机体会了居民在城里城外生活的日常。城外有属于居民的市井生活,城内尽管喧嚣嘈杂,但相对匆匆而过的人流,居民让古城显得更加稳定。随后,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工作坊中对武庙社区和书院社区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团队梳理出人口老龄化、院落空心化、人际交往淡化的问题。对此,团队通过“集合院落”的概念落实规划设计,来营造更适合居民生活的场所,让居民在自己的街区内生活、就业、旅行。史文正先生演讲史文正先生(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代表山西省规划院、武汉大学和法国AS公司,分享的是《活态延续——保护、创新、延续平遥古城历史街区城市活力》。他们有感于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中政府、学术团队的积极与居民的缺失形成的鲜明对比。从政府的集中整治拆违工作与居民自发改造各自的问题出发,提出希望能为居民提供低成本的改造方式引导,去简单地整理和调整居民的院落和建筑,达到与古城基本协调的效果。团队还通过一个建筑设计尝试,引入隐蔽式太阳能、增加采光、增强隔热等新技术和新设计,使传统风貌的民居能更适合居民生活。通过这些工作和其他活动,他们希望能让居民也积极地参与到平遥的保护中,让政府、专家、居民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张天洁教授演讲张天洁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教授)的报告题为《平遥古城居民地方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她全面介绍了天津大学团队在平遥古城、平遥乡村和人物三个方面的工作成果,包括大量的工作投入和发表论文。最后的结论发现居民的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居民旅游感知对地方依恋有正向作用,而对幸福感有负面作用,由此需要适当控制旅游。李光涵女士演讲李光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项目主任)代表北京大学联合团队作了题为《乡村文化遗产的跨学科实验研究与阐释:高校教育者的视角》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各学科交叉,激发不同专业背景学员们的兴趣,探索遗产、旅游、艺术等多学科交融的可能。她从现状记录、现状分析、聚焦问题和发展指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东、西戈山调查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最后,她提出了跨学科实验研究和阐释模式的再思考问题,多学科联合不等于跨学科交融,跨学科应是未来一种新的范式。刘剑先生演讲刘剑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带来的《今昔平遥——从历史影像看平遥古城的变迁》,通过将拍摄与1957年的历史照片与2018年同样角度的现状照片进行对比,从城市整体层面、重要公共建筑、重要商铺和民居、历史街巷四个方面分析了平遥古城六十年来的城市变迁。城市整体层面,大部分城市肌理和建筑保留至今,古城整体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较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部分重要公共建筑保存较好,基本未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保护级别比较低或没有保护级别的个别公建和一些民居、商铺则出现了各种变化,存在拆改、加建、重建现象。因缺少设计资料,大部分复原建筑较损毁前的状态有一定差距。这些珍贵的照片让大家品味过去的平遥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平遥保护工作的认识。徐强先生演讲徐强先生(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的《古城阅读——回归日常平遥》是太原理工大学团队的工作。二合木厂巷样本中,通过对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非常精细的空间还原,解析了杂乱之中的使用特点。从对人的关注,放大到街、到城,研究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基督教堂样本中,团队对教堂空间进行了新的设计,通过现代的风格,地下空间的利用,试验了新建筑与古城的融合可能。最后一个样本是一个原住民边缘化的小街区,为了改变旅游变得布景化的问题,团队设计了一条最低空间成本的旅游路径,日常生活变成可体验空间。蔡忠原先生演讲蔡忠原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陕西村镇发展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带来的是《平遥古城东关片区保护与更新模式初探》。不同于其它工作坊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研究的是平遥古城外的部分。平遥东关在历史上是城市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是城市之外的感觉,它在空间肌理上与古城完全不同,历史公共建筑和较豪华的宅院也衰败严重。团队提出重塑连续性的思路,一方面强化空间连续性,同时改变单一居住模式,整体构建文化脉络,引入文化功能,增加活动空间。另外,还通过云端平台的建立意图增加游客和居民的参与。温俊卿女士演讲温俊卿女士(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工程师)的《平遥窑洞建筑的几何之美》从感性层面与理性层面介绍平遥山西窑洞建筑的美与特色。深入研究山西各区域的窑洞建筑,分析了不同地域、材料、洞口几何形状、年代的窑洞的各自特征及背后相关形成机制。以洞口几何形状为例,除了标准窑洞口形状外,窑洞还有各种细微的形态,这些形态都是当地工匠不断修正圆拱做法的实例。因建造材料不同,窑洞建筑可细分为由素土夯成的土窑、素土先加工成土坯砖建成的墼(ji)窑、石窑和砖窑等。丰富的照片给大家带来对土质建筑之美的享受。李锦生先生演讲山西省住建厅巡视员李锦生先生就特别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次会议是平遥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作为一个在古城长大的平遥人,相信这次会议对平遥保护与发展具有的意义。特别论坛的10个报告是平遥国际工作坊历时一年的成果,10个团队31个机构1000多人参与其中。这些报告关注了遗产与民众、关注了居民的生活、关注了乡村的遗产、关注了乡土技术的应用。他也感谢ICOMOS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的科学委员会能够把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会议放在平遥。会间活动-技术考察会议期间,同济大学邵甬教授、戴仕炳教授与本地专家李少华先生、王国和先生,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古城内民居修缮项目院落与古城墙修缮工程。技术考察现场邵甬教授与李少华先生,在已完成的修缮院落内,向大家介绍了民居修缮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的程序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戴仕炳教授与王国和先生,详细讲解了平遥古城墙内侧夯土维护策略,分享了多年来古城墙夯筑技术的理念方法、实验过程,并向大家展示了维修成果。其他重要成果1.《平遥倡议》讨论稿基于长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过程中与国内外专家的大量沟通,在9月8日闭幕式上由起草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宣读了《关于面向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平遥倡议》的讨论稿。讨论稿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承认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性作用。公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公众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人居型遗产(活态遗产)更加需要公众的全过程参与。2、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人居型遗产应保持并鼓励居住功能,并未当地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和设施;建立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和进行管理能力建设。3、公众参与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进行公众参与制度设计;鼓励和支持居民及社区自下而上的遗产保护发起行为,尊重其价值关与诉求的表达;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公众参与形式,保证各个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发挥“第三方”主体的影响带动作用,促进如专家、专业组织、志愿者团体、大学机构等的参与。邵甬教授强调,公众化的目的是共建共治共享,自发自觉自律。我们始终相信:保护不是为了保存历史的灰烬,而是使文明之火长燃。《平遥倡议》讨论稿链接:http://2019ciav-isceah.whitr-ap.org/index.php?classid=12391&newsid=19831&t=show2. 圆桌会议9月8日晚,在大会闭幕后,针对平遥古城保护的具体问题,平遥当地管理者、社区及手工艺人代表和与会国内外专家共同召开了圆桌会议。圆桌会议由牛冀同副县长与邵甬教授主持,平遥县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如安防、社区、旅游、文物保护等)及平遥手工艺人代表在会上发言,分享了经验,也向专家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会专家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牛县长代表平遥县表示,平遥将持续支持以平遥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工作营和交流等学术活动,希望各位专家教授积极参与,继续为平遥古城的城乡遗产保护献计献策。圆桌会议现场会议组委会合影3. 会议官网与出版物同济大学邵甬老师的团队为本次国际会议筹备做了历时一年大量的工作,专门建设了官方网站,http://2019ciav-isceah.whitr-ap.org。会议筹备的过程和相关成果都可以登录网站查询。经大会工作委员、科学委员会、同济大学出版社的辛勤工作,在会前也完成了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出版。注:本篇图文根据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对大会的系列报道文章整理

  • 2019-09-19 中国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创新实践推荐案例征集暨经验分享论坛预告

    根据国家近年来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的方针政策,为总结近年来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的管理经验和优秀成果,特向全国范围展开推荐案例经验征集。本次征集案例重点关注保护到活化利用的过程中,遗产资源的管理方在立法保障、职能完善、部门协作、资源整合、机制设计、模式创新、程序控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从中分析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在管理中遇到的瓶颈和挑战,共享具有创新性的解决路径、方法和工具,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长效机制,总结这些经验成果展现的中国特色与智慧,探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征集内容:本次推荐案例的征集关注管理与实践的结合。征集对象应突出管理措施和项目实践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两者之间要有对应关系:管理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或保障,使项目实践取得良好收效;实践成果能反映管理措施创新实践成效,或者项目实施、运营反馈对管理措施的完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管理措施指立法或政策、管理机制、管理工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或创新成果。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地方性立法或政策文件、当地传统的管理系统、行业协会或社区自治管理系统、慈善机构或基金会等制定的管理制度、私人所有权下的管理制度等;相关各类有可操作性的规划。项目实践指以具有保护身份的文物古迹为主体对象,已投入运营的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或形成可持续的活化利用模式的文化活动等。征集方法:征集发出后,业内单位和公众均可填写表格,推荐案例。根据相关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评价指标:基本原则•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对行业有启发甚至有所突破的案例或政策。•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过程中,其采用的方式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保持遗产资源的健康状态,且不会在长期和未来对遗产构成潜在的威胁。特色指标ž 1(政策创新)-管理系统对活化利用模式有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运营管理,可以形成长效机制;ž 2(加强合作)-多种保护身份对应的政府部门之间,特别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之间,单一保护身份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为活化利用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协作关系,同时活化利用过程有助于加强相关合作与协作;ž 3(价值阐释)-活化利用方式与遗产价值主题相契合,并有利于提升公众对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ž 4(效益平衡)-活化利用模式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有良好的兼顾和平衡,使遗产价值可持续的发挥作用;ž 5(尊重传统)-管理制度和机制尊重社区的文化多样性,尊重社区传统,并能智慧地吸收借鉴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经验,通过当代的活化利用增强传统社区的文化纽带,激发社区的文化自信和生命力;ž 6(服务社区)-开放和活化利用功能积极服务于遗产相关的社区、社群的需求;ž 7(社会参与)-活化利用模式推动社区参与、社会参与方面有良好的机制和实施效果,相关机制针对遗产地的特色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有充分的考虑并有成效;ž 8(社会影响)-活化利用案例在符合遗产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其使用模式多样,服务人群广泛,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能从正面宣传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推荐类型:综合案例-案例具有一定规模,实践经验覆盖的工作层面较全面,形成较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在多项评价指标上有较出色的表现,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特色案例-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模式上有独特性、代表性,实践经验至少在特定工作层面有创新性,在某项评价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对同类问题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案例。整体组织流程:9月底-10月初,征集案例,筛选、推荐;10月11日,案例征集截止;10月21日,宣布入围案例,并通知受邀主旨演讲嘉宾;11月1日,2019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期间举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创新实践经验分享论坛,颁发证书。11月-12月,陆续通过媒体对本次活动和典型案例做介绍推广,收集反馈信息。协会将邀请入选方案,在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分享。经验推荐会分享案例筛选:推荐会分享主体: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综合分享案例(5项)是本次活动最综合、重要的案例——主要针对管理机构。针对在实践过程中,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层面较为全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本类案例不仅有一定规模,而且政策机制比较系统完善,且在多部门合作、社区参与或保护管理效果等多个层面比较有成效的案例。特色分享案例(5-10项)对应特色案例,在符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某项评价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对同类问题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案例。受众群体除本项工作组织方及专家学者、发言与评奖人员外,本次会议活动潜在参与人员包括:•文物保护行政部门人员,尤其是遗产地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国内各遗产地管理部门人员,其一方面可能因政策解读问题需要寻求解决遗产保护管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会场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相关设计单位与咨询机构(尤其是对遗产保护管理模式与政策解读感兴趣或有实际需求的人员)•正在或有意愿参与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与个人参会模式结合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论坛进行报名参会。主办方: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单位: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支持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城市遗产活化联盟相关媒体联系人与投稿邮箱: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咨询电话:010-82527963-8212贾滨:jiabin@conservision.com王潇翔:shawnwong@conservision.com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洪韡: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附件:遗产活化管理实践优秀案例推荐表

  • 2019-09-06 协会招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实习岗位招聘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英文简称ICOMOS CHINA),是在民政部注册的,由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学术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业务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常设办事机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 协会的主要业务是:为政府、团体提供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相关研究、咨询、培训;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及其它相关国际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等专业活动;协助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世界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资格管理;提供会员服务、开展公众文化遗产活动等。•实习岗位1、本科及研究生在读,历史、考古、建筑城市规划、中文、社会学等专业背景优先,有国际背景学习或实习经验者优先。2、有日常行政事务处理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3、全职实习生优先。•工作内容1、秘书处日常事务处理。2、参与秘书处其他相关活动策划与筹办。3、微信公众号、网站的编辑。•实习福利 进入协会实习你可以获取一手有关文化遗产信息,参加国内、国际讲座,获得与国内外专家教授交流的机会。实习结束将获得秘书处认证的实习证明。协会提供一定的实习补贴。•如何申请1、申请方式:请将简历发送至 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请在邮件标题处写明:申请实习,在邮件正文写明:姓名、联系电话、开始实习时间、实习时间长度、可否全职等信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9年9月6日

  • 2019-08-23 会员动态

    关于收取2019年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个人会员会费的通知

  • 2019-08-23 会员福利

    泰山向协会会员免费开放啦

    告诉广大会员一个好消息,即日起,泰山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免费开放,持协会会员卡可免费参观泰山景区之泰山以及岱庙。一、免票范围:泰山景区之泰山以及岱庙。二、免票办理程序:免票遵循一证一人原则,只对国内外会员个人实行免票。国内外会员可凭会员证及个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免票,进入景区时需同时出示会员证和身份证明。三、免票最终解释权归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所有。泰山是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于198

总数:561 首页 26272829303132333435 末页 页数: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