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 2019-06-10 国际之声

    亚洲遗产管理学会(AAHM)选举出新的执委会 继续推进亚洲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国际合作

    稿件来源: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图文:王锡惠 2019年6月3-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东南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主办的亚洲遗产管理学会(AAHM)亚洲地区文化遗产管理高等教育研讨会在香港大学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官员及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与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4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亚洲各国专家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亚洲地区高校在遗产管理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合作倡议。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加强亚洲遗产管理水平的能力框架建设,用以指导和推动亚洲地区高水平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主持下,与会代表进行了亚洲遗产管理学会(AAHM)执行委员会换届与核心会员增补的选举工作,并举行了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的移交仪式,今后将由东南大学负责组成新的秘书处并建立关联亚洲各国遗产管理部门的交流平台,促进各国之间在历史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纪要的要求创办了亚洲遗产管理学会。本学会的目的,是为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框架下,充分发挥亚太地区许多历史悠久、理念先进、设施完备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优势,促进各国高校、科研机构与遗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亚太地区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开展系统性的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整体能力,形成国际化的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 在亚洲遗产管理学会新一届执行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中,原有执委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与澳门旅游学院继续留任,新增了同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中心(WHITRAP)、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大学(Ahmedabad University)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Johannes Widodo教授等为新的执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继续以官方身份担任执委。本次会议达成了10项不同专业领域的遗产管理行动计划,包括学术研讨、现场教学和其他联合活动的操作方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将推进各国开展包括有形和无形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多学科的研究、管理与展示的工作,促进整个亚洲地区文物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配合制定一系列针对亚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框架和政策,提升亚洲地区在整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会议对东南大学担任秘书处的工作基础以及接管秘书处之后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评议并得到了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其牵头的高校合作方案也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会后,亚洲地区相关高校将在秘书处的协调下,就达成合作意向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沟通以尽快实现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各高校代表现场分组讨论能力建设框架AAHM新执行委员会代表同台交流香港大学向东南大学转交学会秘书处与会代表合影

  • 2019-05-23 中国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新增万里茶道等6项遗产

    今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石峁遗址、西汉帝陵和唐帝陵6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参照世界遗产申报程序,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预备项目的遴选和评估工作中开展了专业技术咨询工作。下面介绍最新入选名单的6个项目情况。万里茶道“中-蒙-俄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该线路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经水陆交替运输北上,经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辗转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干线总长14000 余公里,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 万里茶道的要素构成复杂、管理机制多元、活态发展特征显著,遗产辨析和保护管理需要不断突破既有文物保护体系的经验,具有技术发展和创新潜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是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举措,复兴万里茶道对中、蒙、俄的文化交往、商贸往来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近代全球化商贸主题类遗产在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具有稀缺性,对各遗产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复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万里茶道线路概览万里茶道中国段路线图万里茶道贸易流程图万里茶道中国段主要遗产要素类型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 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南的钱塘江河段、滨河地带,分布范围11052.3 公顷,由海宁段海塘纵深防御体系(总长约32公里)及海塘管理机构、潮及潮文化史迹、乾隆南巡史迹五部分价值载体、15处遗产要素构成。 遗产核心是自唐代起修葺至今并仍捍卫着钱塘江北岸的海宁海塘体系和人类与之博弈千年之久却又无法不叹服于其自然伟力的的钱塘江潮。海塘纵深防御体系是人类与“海”争地的直接见证;钱塘江潮是文化景观形成的缘起和动因,并因之产生了观潮、祭潮、镇潮等民俗以及与钱塘江潮相关的诗词书画等,是支撑所有价值的自然基础。海塘修筑管理机构则是国家海塘建设制度的产物,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潮文化史迹综合体现了海宁地区因海潮而产生的独特民俗信仰,包括对潮神的崇拜祭祀、通过巫术镇潮、观潮等。乾隆南巡史迹也是清代帝王重视海宁海塘建设的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这些景观要素从不同方面共同支撑了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的整体价值,价值载体构成完整,保存真实,能够体现文化景观的代表性价值。尤其是在钱塘江现存海塘中,海宁海塘纵深防御体系遗产要素最为完整,保存长度最长,古海塘持续利用至今的典范。盐官观潮钱塘日出 张力可/摄影安澜塔落日 潘天龙/摄影海神庙大殿济南泉·城文化景观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以泉为基础,在岩溶地下水系统冷泉集中出露环境中形成,起源于公元3世纪,发展于公元8-11世纪、成型于公元12世纪,繁荣于公元16-19世纪。它是济南聚落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济南岩溶水系统冷泉集中出露所形成的特殊泉水环境,经过人与环境的长期互动和演进而最终形成的独特大型聚落冷泉人工利用循环体系。“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集“导蓄”结合的城市水利系统、丰富多样的泉水利用模式、具有地域特色的泉水生活传统、寄情泉水的文化审美与表达于一体,是济南古城生成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济南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更是济南泉水文化孕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济南泉·城文化景观”涵盖了泉水、泉水公共空间、泉水街巷、泉水园林、泉水宅院、泉水寺庙、人工水道、人工湖泊、人工渠系、水闸及城墙共计10类89处遗产要素点。充分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聚落泉水资源利用体系的独一类型,凸显了济南人民水环境治理与利用的高度智慧,对今天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趵突泉黑虎泉曲水亭街王府池子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东侧,秃尾河与其支流洞川沟流汇的梁峁区域。石峁遗址体量恢弘,总面积约408万平方米,由190万平方米的外城,21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8万平方米的皇城台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址组成,呈现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半包围环绕的套环结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遗址(约290万平方米)和山西陶寺遗址(约30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见我国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代早期阶段城址。 石峁遗址具有规模宏大的格局、完备的城防设施、层次分明的聚落分布和精美的玉器文化,它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龙山时期至夏代早期的文明特征,为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和研究方向,对进一步理解“古文化、古城、古国”框架下的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石峁遗址航拍鸟瞰图外城东门北墩台北墙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西汉帝陵 西汉帝陵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8年)修建的帝王陵墓,共有11座帝陵,分别为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帝、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各陵墓构成包括帝陵、后陵、陵邑、陪葬墓、丛葬坑等。西汉帝陵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除文帝霸陵外,其余均有高大的封土和规整的陵园,整体布局集中,其中9座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分别位于西安东郊的白鹿塬和西安东南的少陵塬上。高祖至宣帝的7座帝陵均配置有陵邑,其中5座位于咸阳塬上,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 西汉帝陵作为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是西汉时期封建制度及封建社会文化的突出见证,为中华文明体系形成初期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陵墓制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重要而独特的见证,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阶段,同时反映了西汉时期游牧与定居、中国与中亚、西亚等人类文明的交流;并以宏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科学规范的规划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陵墓景观和规划设计的杰出范例,被誉为“东方帝王谷”。杜陵帝陵封土汉阳陵陵园航拍图马踏匈奴石刻茂陵博物馆全景唐帝陵 唐帝陵是中古时期中国农业文明鼎盛的朝代唐王朝(618-907)修建的帝王陵墓,在关中地区共有18座,以年代为序分别为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周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唐中宗定陵、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肃宗建陵、唐代宗元陵、唐德宗崇陵、唐顺宗丰陵、唐献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唐敬宗庄陵、唐文宗章陵、唐武宗端陵、唐宣宗贞陵、唐懿宗简陵、唐僖宗靖陵。这些唐陵分布在关中平原渭河以北北山山脉各山峰的南麓,东西向绵延150余公里。唐代帝陵的营建可分为两种类型:“封土为陵”和“依山为陵”,以后者为主,有14座唐代帝陵属于“依山为陵”。 唐帝陵以其至高的级别、典范性的规制与丰富的随葬品是构成唐文明的重要标识性内容,并因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对外开放交流的胸襟,使其成为东西方及东亚地区思想文化、宗教观念、丧葬礼仪交流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依山为陵”的葬制、系统严谨的规划布局、宏大的体量格局使其成为世界陵墓景观和规划设计的杰出范例,在世界陵墓建设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乾陵全景元陵全景乾陵蕃臣石像乾陵黄昏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申报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也是对世界遗产委员会和缔约国十分有益的规划和评估工具。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国家文物局制定《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进行动态更新。 *文字和图片均由遗产地提供。

  • 2019-05-21 国际之声

    亚洲文明系列之伊朗:看不见的花园可以感知的天堂

    今年2月,伊朗景观协会通过ICOMOS CHINA向中国同行发出邀请,希望可以去伊朗参加他们组织的世界遗产波斯花园研学游。最终协会有7名会员得以成行,参加了4月27到5月4日八天五个城市密集的旅程,以下是ICOMOS CHINA对伊朗这一独特遗产的介绍,以及两位幸运的会员亲身体验带来的波斯花园游后感。Somewhere beyond right and wrong, there is a garden. I will meet you there.”–Rumi“是非之外,有一座花园。我会在那里和你相遇”-鲁米细密画中的波斯花园伊朗高原并不是建造花园的理想场所,甚至可以算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高原,沙漠和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仅有30-250毫米。寒冬酷暑,昼夜温差大,更有强风夹杂沙尘席卷整个高原,植被稀少。这让在这里诞生并对世界园林产生深远影响的波斯花园更像一个奇迹。波斯花园是一个完全人造的生态环境,实现它除了需要高超的水利、建筑、土壤改良、植物栽培等工程技术,还需要一个近乎执念的理想:在尘世建造天堂。正如通过古希腊、拉丁语传入欧洲语言的Paradise (天堂) 源自古波斯语的Pardis, 指的即是围墙环绕的花园。Bagh-e Shahzadeh, Mahan, Kerman province波斯花园的雏形据传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同时期的装饰陶器上有波斯花园典型的垂直交叉布局,而今天已知现存最早的波斯花园是始建于公元前529年的阿锲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s)的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的花园: 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位于今天伊朗的法尔斯省,是世界遗产九座波斯花园之一。尽管波斯花园明显受到邻近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谷文明的影响,但研究表明居鲁士大帝还是做了野心更大的创新,他开始在花园中使用石材建造几何对称的水渠和水池,水被更精确的设计,以实现一种完美的平衡,也终于完成了波斯花园的原型Chahar Bagh, 直译为四(分)花园,说明了波斯花园的典型布局---用墙形成四边围合空间,主建筑前矩形或方形的水池为中心,以水渠分流四处。四个象限代表着古代波斯人相信的上帝创造的世界包含的四大元素(天、地、水、植物),而水是生命之源。自此,创造人间天堂般的波斯花园的意象形成,并传播至周边的文明,影响了包括塞琉古帝国的希腊花园和亚历山大港的托勒密花园。萨珊王朝时兴盛的琐罗亚兹德教同样强调四元素构成世界(水、火、土、风),而圣经和古兰经中天堂的景象也完全呼应了波斯花园的原型:伊甸园正是被四条交叉的河流滋养,古兰经中天堂被直接描绘为波斯花园的模样。Chahar Bagh 原型重建(Mahvash Alemi绘制)细密画中的波斯花园细密画中的波斯花园和伊甸园作为几何园林的原型,波斯花园与欧洲的几何园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在更复杂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人的视角和视线。而前者几乎不是视觉的,或者是上帝视角,自上而下,不讲透视、景深… 众生平等。波斯花园实则是抽象的、概念化的,精神性的,像那些制造树荫的高大树木,指向天空和永恒。上帝是世界的园丁和时间的设计者,波斯花园是这一古老信仰的创造性的体现。波斯花园作为天堂的象征,也有非常真实的功能性。伊甸园代表的富饶、愉悦和生命力是经过历史证实的。为营建花园,富人会先选择合理的风向和水流方向,选择土地,修建坎儿井、改良土壤、种植植物……在荒芜之地开辟一小片乐土,也将恶劣的环境变得逐渐宜居,继而蔓延,周边出现农田,成为更大的聚居地、村庄和城市诞生和发展的序曲。历史上,伊斯法罕和设拉子都是这种发展模式。因此,波斯花园又是伊朗人对自然资源的完美利用,是这片特殊土地上生长的文明之花。波斯花园所体现的精神世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伊朗艺术中普遍存在,包括文学、绘画、音乐、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波斯地毯)。波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们都不吝笔墨的描绘过波斯花园,Ferdowsi将整个伊朗比作一个大花园,而萨迪的两本诗集名字分别叫《蔷薇园》和《果园》,细密画和波斯地毯中花园作为人间天堂也是最常见的主题。萨法维时期地毯中的波斯花园清真寺建筑中的波斯花园植物装饰作为园林,波斯花园却和视觉景观几乎毫无关系,空间和时间也不再重要,它更像是用流水、光线、植物和古老的智慧作成的诗,既抽象又鲜活,诉说一片土地真实的梦。每一座波斯花园一定都是完美的,如果你用心感知,它可以轻声吟唱出波斯文明的全部。以上图片来源:波斯花园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知识框:波斯花园世界遗产:伊朗有九座波斯花园是世界遗产,帕萨尔加德是现存已知最古老的一个。而伊朗之外,还有五座波斯花园是世界遗产,都大名鼎鼎:印度的泰姬陵和胡马雍陵,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和阿富汗的巴布尔,还有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阿尔布罕宫的花园。巴基斯坦拉合尔堡夏利玛尔花园泰姬陵13世纪蒙古征服者将波斯花园带到了帝国的行省,包括印度阿尔布罕宫随着古兰经中的天堂描述,波斯花园被摩尔人带到了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参考文献:http://whc.unesco.org/uploads/nominations/1372.pdf波斯花园伊朗世界遗产申报文本(2011)波斯花园游后感亦然这次由伊朗景观协会组织的第四期伊朗景观文化体验团,取名叫“品味天堂——taste the paradise”,用的是英文中的品尝taste一词。一开始我以为可能行程中会有跟美食相关的部分以此作为噱头,然而行程结束回望的时候才发现这一词语所含的深意。主题为景观当然是以世界遗产中的“波斯花园”为行程主题。行程中绝大部分的游览内容都是波斯花园的组成要素。一行有不少是和景观相关的人士,甚至就是景观建筑师;当然也有部分是同去的专业小白。所以从第一个景点开始,关于“波斯花园”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色,这一系列问题就成了一路的主题。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向导不但是自身是专业导游,更是专业的景观建筑师。他反复强调,在波斯花园中景观建筑师扮演了一个如何重要的角色,而这一角色,其实一直都被忽略了。然而,当我们提出除了“波斯花园”视觉上的那些明显的特征之外,景观建筑师重要的功能还有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向导表示,在设拉子、德黑兰,这些地方还不明显,要到旅途的后半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波斯花园”的意义。对于我来说恍然大悟的一刻出现在亚兹德附近的一处不算最出名的花园,这座花园现在已经成为公园,但周围不是繁华的城市,而是荒芜干枯的乡村,树木稀少空气干燥,连建筑都是不起眼的土色,可是就在坎儿井引来的涓涓水边种植着因水而生的高大梧桐,十字交叉的水系,中间是一滩碧水,虽然只是浅浅的小池,但倒映天光与建筑外绿色的植物,所谓的人造绿洲不过如此,仿佛裁剪出了一片天堂。至于此,我瞬间能够理解几分“波斯花园”对于波斯民族的意义,也明白了主办方提出“品味天堂”这一主题的深刻含义——品味,表明你要身处其中,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当然,这种感受在10天半个月仅仅是浅尝辄止,这次的体验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所谓真实性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含义,也不免想到我们在初到波斯花园时犯的幼稚错误,总是追寻这座花园设计者是谁在什么年代建造,这些都不如这一片梦想的天堂,对于波斯人来得真实。亚兹德附近梅利兹某商人花园青葵Paradise这个词,最早源自于阿契美尼亚时代(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波斯语paridaida-,意思是被围墙环绕的地方。后来,这个词演变为parádeisos,被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们用来描述阿契美尼亚帝国的波斯花园。再后来,它就成了天堂。尽管本无此意,但波斯花园的确可以说是伊朗中部沙漠里的天堂。从精美的照片和详尽的平面图中,人们看到的波斯花园可能是规整的矩形平面,是清晰有序的轴线,是轴线尽端或者中心精美的建筑。只有在亲身穿行过干燥、炎热、飞扬着风沙的沙漠之后,到达和徜徉在波斯花园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它是对身心不同感官体验的精巧设计。喷泉与流水被精心地组织,通过坡度和细部的设计形成平静的水面或跳动的水流,带来不同的视觉(倒影)、听觉(流水声)和触觉(如果你把脚伸进水里)感受;园中的树木和其它植物提供了荫凉,也提供庇护感,很多时候还是宜人香味和可口食物的来源;花园的中心建筑,通常是开敞的亭阁,既是花园中的视觉焦点,也提供了休憩观景的场所,而走进里面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测里面有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七彩的玻璃还是眩目的境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位伊朗的环境设计师认为,他心目中波斯花园的精髓并不是古代哲学思想的演绎,而是一种极致的人地关系的处理——“Making microclimate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伊朗设拉子NarengestanGardenDolat Abad Garden,Azid相关文章:世界遗产波斯花园考察招募

  • 2019-05-17 中国遗产

    关于举办“2019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的通知

    ​2019建博会通知详见如下:

  • 2019-04-19 中国遗产

    乡村景观,不同行业的大咖们怎么看?

    文字整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李静、蒋欣怡、苏晓彤、张子璇、韩杏沅 4月18日下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围绕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乡村景观,举办了主题沙龙——多元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遗产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演进型文化景观,不仅是文化遗产领域的课题,更是涉及多个行业、需要多重视角去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次主题沙龙,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邀请了文物、建筑、农业、旅游、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清华大学,向大家讲述他们各自眼中的乡村景观。小编有幸现场记录了各位主讲人的精彩发言呈现给大家:文物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宋新潮 保护乡村景观的一个思路是生态博物馆。这保护包括整个景观、生产、生活、村民以及相关联的一切物质性或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提高民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村民对于乡村保护与管理的参与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保护乡村景观是保护乡村的整个发展过程,而非某一固化的发展阶段。这种保护理念立足于一个发展的、活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既考虑到遗产和环境的保护,也考虑到生活、生产方式的保护。 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不同的视角下理解乡村景观的概念,需要全体社会参与保护乡村景观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业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景观的精彩》农村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巡视员 戴军 乡村景观保护的核心是遗产与社会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等其他遗产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活态性,它是人与自然农业地区协同进化的典型代表。整个农业系统中必须有农民的参与,才能构成农业文化遗产,是他们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繁衍劳作,才使得农业文化遗产得以存续并取得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镌刻着人类文明的印记,记录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智慧承载着中华儿女最深刻的文化需求和情感依托。住建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传统村落 传承历史 面向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处长 苗喜梅 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主要载体。 第一,下一步工作将围绕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进一步规范保护与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指导和监管力度,探索活化创新和传承的机制。农遗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景观:区别与联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资源生态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型、战略性、多功能性、濒危性的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例,讲述了包括农业育种、稻鱼综合种养、水资源涵养、文化因素等在内的景观特点及遗产价值和重要意义。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关键是让遗产拥有者和保护者受益,需要建立三个机制:以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以有机生产、功能拓展、“三产”融合为核心的“产业促进机制”和由政府、科技、企业、农民、社会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我们应记住农业文化遗产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保护应进行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首先要保护的是农民、农业。旅游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传统村落的绅士化与乡村社会景观变迁》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吴必虎 中国的乡村绅士化为乡村迎来了新的机遇,带来了乡村机构的变化,为整个国家带来新的机会。乡村的绅士化要掌握好绅士化的度,乡村本身的风光景色、文化遗产与城市人建立房屋相结合,共同发展“故乡重构”。在不忽略建筑因素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社会景观。将“工作地附近的住所”与“度假地的房屋”相融合,逐步以大城市为首由东部向中部逐渐扩展的趋势发展乡村“绅士化”。在此发展过程中,城市户口的开放,农村土地进入市场之后是自然的事还是法人的事,都将成为考量的重要因素。旅行家眼中的乡村景观——《阡陌之路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穷游网总裁 蔡景晖 游子久不归,不知陌与迁,阡陌就是回家的路。乡村景观以及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城市人眼中就是一个家的概念,是对故乡的憧憬,乡村对于城市人最重要的区别是节奏,很多人都在我们的APP分享了在乡村居住的体验,分享能让自己与当地的节奏一同呼吸的一家酒店,一个客栈,这是乡村分享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做好乡村遗产酒店,能够决定旅行者是否住下来,体会当地的那份韵律和美。新媒体眼中的乡村景观——《山里的好风光,世界的好风光》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负责人 朱凌 抖音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四个项目主要有:山货上头条—即打造农产品品牌,山里dou是好风光——即文化旅游项目,三农合伙人——即各行业专家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培训计划。乡村大有可为,它也许有一些落后的风俗,但乡村也很潮流,“ 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把信息的导线引向农村,不仅开发了旅游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帮助乡村实现真正脱贫,更让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很简单。建筑师眼中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视角下的景迈茶山村落保护》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长 邹怡情 乡村景观遗产是活态的遗产,要进行动态的管理。我们建筑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在乡村遗产保护中能做些什么呢?以景迈茶山为例,每一个茶树都有它的生死,随着绵延了上千年的茶叶生产发展,茶林的村落也有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建立了一种非常复杂的遗产地体系。我们从研究传统民居的演变、分析建筑细部特性,研究民族间的细微差别,研究村民的精神层面的信仰等等,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乡土建筑维修的原则和策略。 我们应当尊重村民自己的选择,他们愿意在这样一个空间中生活,认为这样是好的。我们建筑师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用我们的专业技术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沙龙总结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 本次沙龙围绕乡村景观的主题,强调了“融合”的概念。首先,提出了要将保护传统村落和改善村民生活相融合,强调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并努力提高村民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将乡村景观所包含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乡村景观的复合型特点需要我们重视其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内容的复杂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立体式保护。其三,是乡村保护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结合,保护乡村景观的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其中的“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的保护才是活态的、可持续的。另外,也要重视遗产保护和新兴媒体的结合,遗产保护借助新媒体可以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从而搭上社会发展的快车,融入到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中去。主题沙龙上汇集了多元的声音、多样的视野,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读了乡村景观的概念与保护,展现了乡村景观的保护现状,并为我们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更加客观、理性的路径,引人深思。 看完上面的讲课集锦,有没有对各位嘉宾所讲的详细内容超级期待?我们接下来将分期介绍嘉宾演讲的详细内容,让大家能够更完整的了解各界眼中的乡村景观。

  • 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揭晓

    2019年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在清华大学召开。上午,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揭晓。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出席了活动并致辞。宋新潮指出了举办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评选活动的方法。他同时分享了自己对文物保护工作,在研究先行、设计施工一体化、文物保护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的思考。庄惟敏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要学科发展方向,并将继续在祖国的文化遗产事业中承担更多责任,对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专门发来贺词,祝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开始前,宋新潮理事长与清华大学副校长吉俊民进行了会谈。宋新潮致辞庄惟敏致辞 随后,宋新潮宣布了本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分别为: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塔修缮项目、福建东山关帝庙维修项目、贵州海龙屯海潮寺修缮项目、上海武康路100弄1-4号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文物保护项目。 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塔修缮项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确定了研究性保护、重点修复的基本策略。工程实施前,先搭设八边形脚手架,随后进行深入的二次勘查,制订修缮方案,建立完善的构件编号系统,建立科学的资料档案体系,对附属文物风铎、题记砖等编号并摘取入库保护。工程实施中,基于比较研究,弄清了塔刹整体原貌,补充了设计方案塔刹部分,并重点修复。同时,解决了塔檐残短木构件椽飞、角梁接补的技术难题。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使工程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福建东山关帝庙维修项目,包括太子亭、碑廊、前殿及南北厢房、主殿前南北廊、主殿5个单体建筑的维修,涉及剪瓷雕修复、屋面瓦拆铺、屋面木基层制安、大木构架维修、地面修复、烟熏构件清洗、油饰彩绘工程等。关帝庙香火旺盛,长期的烟熏火燎使得庙内精美的构件上蒙上厚厚一层烟油,不仅使得关帝庙原本金碧辉煌的木雕构件黯然失色,同时也危害构件健康,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施工单位根据类似建筑施工经验,配制出针对本项目特点的清洗专用药剂。在正式施工之前,先在隐蔽部位选取了6个试验点,试验点清洗效果符合要求且后续跟踪没有发现对原构件有损伤后才进行继续施工。本次修缮施工在遵循最小干预的修缮原则下排除了结构的安全隐患,使文物本体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当益壮,延年益寿。 贵州海龙屯海潮寺修缮项目,是配合“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的重点文物本体保护项目之一。项目在“最小干预现状、最大化保存历史信息”方面表现突出,并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护方法。海潮寺项目采用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设计方全程参与了海潮寺的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相关各方及时沟通协调,在严格遵照文物保护原则、贯彻保护理念方面达到高度统一,并通过施工前详勘、施工中隐蔽部位打开后对设计方案及时准确调整,使得海潮寺修缮项目在短时间内得以优质、高效、顺利完成,为海龙屯申遗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施工资料采集、竣工图纸绘制都提出了相应要求,并通过电子模型对海潮寺施工进行了构件化管理,使海潮寺修缮工程留下了施工前后系列图像,及包括施工棚图纸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 上海武康路100弄1-4号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完成了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的修缮并恢复了历史特征,保留了建筑现存历史原物;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并利用BIM体系,采用三维建模的手法进行施工图设计,真实再现了建筑的墙体、屋面、门窗等构件,绘制了屋面、地坪、墙面的构造做法。项目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识别性的文物保护原则,旨在恢复文物建筑的历史原状,同时秉承“历史的建筑、自然的环境、艺术的生活”的设计理念,追求历史与时尚的交融,自然与舒适的并存,艺术与功能的天成,对提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市文化品质、塑造城市场所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文物保护项目,根据南京长江大桥文物的实际保存情况,对文物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测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面的文保维修。项目确定了“维持原设计荷载等级、保持原桥历史风貌、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修缮要求、重点修缮要求、修缮功能和格局要求、装饰修缮要求、具体构件修缮要求等方面明确了加固修缮要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南京长江大桥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项目组对大桥南堡一、二层进行了适当的展陈装饰,辟为南京长江大桥桥史馆,馆内所有展陈装饰部件均为可逆、可拆解,对文物本体未造成任何损坏,整体内装风貌和文物室内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会上还特别推荐了浙江泰顺廊桥—文兴桥、文重桥、薛宅桥灾后修复项目,以及浙江古月桥修缮两个项目。 侯卫东、杜启明两位专家对优秀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各个项目代表现场介绍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做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向社会展示了近年来的优秀案例成果,促进行业经验交流,引领文物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衷心感谢文博在线平台、古猫文化科技、清源文化遗产、清华同衡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大地风景的特别支持! 4月18日下午,举办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多元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主题沙龙。来自文物、农业、住建、农业遗产、旅游、新媒体等多个领域专家和实践者,为大家分享他们对乡村景观的理解。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将于近期为大家奉上精彩发言内容,敬请期待。

  • 2019-04-17 资质资格

    通知

    各位考生2019年度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网上报名将于4月20日截止,请于截止时间前完成报名。报名截止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充报名、退考及更改报名信息申请,特此通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 就在明天!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

    明天就是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你相约清华,各方嘉宾汇聚一堂。想现场聆听各位主讲人的妙语佳言,请来清华大学设计中心(伍舜德楼)二层绿色报告厅,建议您9:15前入场,带好本人身份证。来不了现场?请关注文博在线平台微博,我们将从4月18日9:30开始为您全天现场直播。二维码在本文最后。时间:2019 年4 月18日地点:清华大学设计中心(伍舜德楼)二层绿色报告厅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特别支持:文博在线平台、古猫文化科技、清源文化遗产、清华同衡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大地风景上午精彩环节:9:30-12:15,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仪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贺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致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致辞▪揭晓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名单▪优秀项目宣传片▪专家点评▪优秀项目介绍▪特别推荐项目介绍下午精彩环节:14:00-17:00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沙龙——多元视野下的乡村景观▪文物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国家文物局领导)▪农业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戴军——农村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巡视员)▪住建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苗喜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处长)▪农遗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闵庆文——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资源生态室主任)▪旅游学者眼中的乡村景观(吴必虎——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旅行家眼中的乡村景观(蔡景晖——穷游网总裁)▪新媒体眼中的乡村景观(朱凌——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负责人)▪建筑师眼中的乡村景观(邹怡情——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长)

  • 2019-04-17 资质资格

    声明

    ……

总数:561 首页 29303132333435363738 末页 页数: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