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协会成立15周年,回顾成长历程(二)

2020-02-28 浏览量:

一、2008年协会工作

(一)协会机构建设

4月28日,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文博系统及会员单位的116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依据相关规定对协会《章程》做出调整,细化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选举程序。

根据新的《章程》,协会执行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协会理事会。大会选举产生协会新一届理事会,童明康当选为理事长,顾玉才、安家瑶、吕舟、陈同滨、侯卫东、郭旃当选为副理事长,同时选举产生30名理事。

4月29日,协会理事长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由顾玉才副理事长兼任协会财务总监;郭旃副理事长兼任协会秘书长;朱晓东理事兼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陆琼理事兼任协会副秘书长。

同年,协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变更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9月,协会评估、培训、石窟三个专业委员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

(二)国内专业咨询

1.参与灾后文物抢救保护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协会组织专家对灾区受损文物进行了实地勘察,协助国家文物局和相关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初步明确了灾后文物抢救保护相关的规划编制、勘察设计、抢险保护工作任务。

协会参与组织藏、羌民族传统建筑工艺培训班和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体现了协会的专业实力,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提供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持。

2.成果编辑出版

协会对2007年河南洛阳《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进行了总结回顾,编辑整理了《古迹遗址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成果实录》,8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国际交流合作

1.承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6月10日,协会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在杭州共同承办“200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巴克莉、咨询委员会主席约翰•查尔斯•赫德、副主席多索•辛都等国际专家,来自亚太地区15个国家委员会近30位专家,以及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代表参会。会议围绕“文化景观遗产”主题,就全球气候变暖中的文化遗产、紧急行动抢救濒危文化遗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6月11日,协会与浙江省文物局协办、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承办的“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以“世界遗产与品质生活”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工作者共100余人参加会议并分享了各自研究成果。会议呼吁国内外学者深切关注文化景观遗产,探索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社会文明的有机结合方式,激励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世界遗产。

2.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7月2日至7月10日,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协会组团参加了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会上我国“福建土楼”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

9月29日至10月4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协会组团参加了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会后,协会组织翻译、编印了《关于保护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关于文化线路的宪章》《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等会议成果。

4.承办东亚地区木结构彩画保护国际研讨会

10月30日至11月1日,协会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同承办的“东亚地区木结构彩画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修复中心、盖蒂保护所以及相关国家的5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围绕古建筑彩画独特价值、理念实践、技艺传承、真实性认定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关于木结构建筑彩画保护的北京备忘录》。

5.主办中澳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座谈会

11月11日,协会与澳大利亚遗产联合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澳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座谈会”,中澳两国建筑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遗产保护规划等方面专家就“遗产地的可适用性再利用”、“文化遗产中变化与风险管理”、“博物馆的教育与培训”、“文化遗产理念的演变及对博物馆的影响”等进行了专业交流与研讨。

二、2009年协会工作

(一)协会机构建设

7月16日,协会2009年理事会暨理事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章程》,会议增选协会理事关强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二)国内专业咨询

1.筹办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

4月10日至11日,协会参与筹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深入探讨了文化线路保护理论、比较分析、法律体系、保护技术、遗产申报问题,以及分享了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保护实践经验,形成《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

2.协办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

6月11日至12日,国家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协会参与协办的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形成《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

3.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反应性监测

8月下旬至9月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协会组织专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实施了两次国内反应性监测,对工程给文物本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为国家文物局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4.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专家论证会

8月4日、9月8日,协会先后两次组织专家会,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进行论证。8月5日,协会组织专家会,对“元上都遗址”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进行论证。

5.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专家座谈会

8月23日至27日,国家文物局主办、协会承办的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专家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成功举办。会议讨论了协会起草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导则》,考察了世界遗产地武夷山、福建土楼保护管理状况。会后协会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武夷山、福建土楼监测巡视报告。

6.举办世界文化遗产专业培训活动

11月18日至27日,协会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的理念与实践”高级培训班,授课专家结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理念,通过实际案例,为来自国内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管理机构的学员进行了60多个学时的专业授课。

(三)国际交流合作

1.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6月22日至30日,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协会组团参加了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会上,我国“五台山”通过审议,以文化景观类型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接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会代表团

7月21日至25日,协会接待了以古斯塔夫•阿罗兹主席为首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会代表团。7月21日,协会领导陪同代表团考察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并围绕加强双方合作、进一步发挥协会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和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23日至25日,协会领导陪同代表团现场考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抢救保护工作,并在成都举行了“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介绍了中国同行在震后文物抢救性保护主要措施和工作进展。阿罗兹主席一行对我国灾后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3. 承办丝绸之路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1月3日至5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办、协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承办的“丝绸之路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哈吉塔乌等中亚四国以及相关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代表、专家等共50余人与会。会议通过协调委员会职权与工作程序备忘录,明确了申报策略和协调机制。本次会议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当选协调委员会联合主席国。

4.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相关活动

9月,协会组团参加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009年咨询委员会会议。协会应邀派专家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现场考察、书面评估。

三、2010年协会工作

(一)国内专业咨询

1.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按照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部署和国家文物局委托,协会承担了大运河价值研究及申遗预备名单遴选等工作。4月下旬,组织召开“中国大运河核心价值与遴选标准专家座谈会”,研究论证大运河突出普遍价值与申遗标准。4月至6月,联络大运沿线8个省、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收集整理大运河申报预备名单材料。6月28日至30日,组织“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专家会议”,从大运河沿线315个遗产点中筛选产生239个具有申报潜力的考察点。8月至9月,组织专家完成大运沿线8个省、直辖市大运河河道、遗产点现场考察,形成考察评估报告。10月14日,组织“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遴选专家研讨会”,讨论专家考察评估意见,形成预备名单专家推荐意见。11月11日召开“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遴选专家评审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了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立即列入”、“后续列入”和“不列入”项目。

2.筹办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

4月10日,协会参与筹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来自我国、日本、韩国等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省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会议。

3.参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

4月至10月,协会共组织召开4次《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专家研讨会,就准则修订内容、修订原则、工作进度等达成专家共识,并经过反复讨论形成准则修订稿初稿。12月10日,协会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座谈会”,听取了专家和各省文物局负责人对准则修订稿初稿的意见、建议。

4. 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专家论证会

7月16日,协会组织召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专家评审会”,邀请来自中国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元上都遗址”、“牛河梁遗址”、“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进行评审。  

5.举办文物保护规划理论与实践专业培训活动

 9月4日至10日,协会在山西太谷举办了以文物保护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者、从业者对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理解。

6.承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审核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协会承担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审核工作。1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工作会议暨《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研讨会”,组织专家审核即将提交世界遗产中心的第二轮定期报告稿。 

7. 专业委员会工作

11月23日,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研究研究院合办、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石窟寺研究》创刊首发式举行。

(二)国际交流合作

1.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7月25日至8月3日,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协会组团参加了在巴西巴西利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会上,我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相关活动

9月,协会应邀推荐中方专家参加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日本2011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平泉——代表佛教净土思想的寺庙、园林和考古遗址”现场考察。

3.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23日至24日,协会委托中国建筑实际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承办了“大地与水:景观美的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资深专家、英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苏珊·丹耶尔、景观学术委员会主席莫妮卡·卢恩戈等国际专家,以及国内相关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共 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文化景观的认知、中国山水美学、东西方景观审美方式、各国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特征、水在景观中的文化含义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四、2011年协会工作

(一)国内专业咨询

1.参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项目

3月25日,协会在京承办“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座谈会”,来自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南等11个省、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参会,讨论了协会起草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格式》。

2.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月2日至15日,在与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和大运河规划编制单位沟通、核校基础上,协会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遗产点及河道简介》(征求意见稿) 以及申遗预备名单点段调整说明。

3.继续推进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5月2日至6日,协会领导参加了在土库曼斯坦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9月20日至24日,参加了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中亚次区域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系列跨国申报的文件标准及进程研讨会”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系列跨国申报协调委员会专家会议”;10月26日至11月2日,参加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遗产考察和跨国申报工作交流,为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了基础。

4.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专家会议

5月9日至10日,协会在京承办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座谈会”,组织专家对北京中轴线、山西应县木塔、辽宁牛河梁遗址、福建鼓浪屿遗址、福建三坊七巷、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浙江良渚遗址、广西花山岩画、四川古蜀国遗址、重庆白鹤梁古水文题刻、重庆钓鱼城遗址、云南哈尼梯田、云南景迈茶园、新疆坎儿井等14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价值进行了评议。

7月15日,协会在京承办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专家评审会”,组织专家评审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古蜀国遗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北京中轴线和厦门鼓浪屿等5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并提出了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专家推荐序列,为国家文物局决策提供了专业支持。

5.继续参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

4月至12月,协会先后组织召开4次专家研讨会,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稿逐条讨论,并征求协会顾问委员会专家意见。期间,协会修订专家组赴美考察,并盖蒂保护所专家和美国遗产地管理者交流了准则修订中涉及新型遗产、价值构成、保护理念和保护实践等问题。年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文本起草工作基本完成。

6.筹办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

4月10日至11日,协会参与筹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运河遗产保护”为主题,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国内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交通、规划、国土、水利、环保、法律等领域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通过了共识文件《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无锡备忘录》。

7.组织第二次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项巡视活动

8月25日至26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协会组织了庐山世界文化遗产专项巡视活动,并举办了“文化线路”、“遗产地经济”、“文化景观”相关课题评审专家会议。

(二)国际交流合作

1.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6月20日,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协会组团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参与了《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修订工作。会上,我国首个以文化景观类型申报的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筹办中国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国际研讨会

9月19日至20日,国家文物局主办、协会协办的“中国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专家,与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遗产地管理者,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和管理交流了经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到国际专家充分肯定。

3.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相关活动

11月25日至12月2日,协会组团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7届大会、科学研讨会和顾问委员会会议,并与各国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分享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