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2-10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中国代表参加ICOMOS亚太地区工作会议
2017年12月9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上午,执行委员会举行工作会(Board Meeting),讨论ICOMOS未来工作计划、本次大会筹备等事务,中国执委陆琼参加了会议。执委会会议下午2点至4点,召开了亚太地区国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ICOMOS现任副主席——日本人河野俊行和澳大利亚人Peter Phillips主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蒙古、泰国、缅甸、菲律宾、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纷纷上台,回顾了一年来各自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各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会上发言,他表示,中国国家委员会在2017年有了四个主要变化,第一是加强了秘书处的建设;第二是增进了与高校的联系,进一步推动理论层面的探索;第三是扩大了地区上的代表性,理事遍布每个省份,同时也为香港、澳门、台湾保留了理事的席位;第四是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参与到协会工作中,为其提供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宋新潮提出,亚太地区的国家委员会之间应加强合作,以召开国家委员会主席圆桌会议等形式,探讨共同关心的遗产保护的议题。亚太地区会议现场宋新潮理事长发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代表中国做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回顾了中国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第一,组织建设方面,选举了宋新潮为理事长的理事会。目前,共有超过108家团体会员单位,近989名个人会员,石窟寺专委会等7个专业委员会。第二,重点事务方面,主要推动了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评估考察、“南海I号”发现30周年纪念活动等工作。第三,能力建设方面,完成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手册》(送审稿),并积极支持缅甸国家委员会的建立。第四,公众推广方面,组织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参与了香港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览,中山大学举办的大学生世界遗产竞赛,以及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等有助于遗产价值推广的活动。第五,国际合作方面,成功促成了旨在提高国内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者工作能力的澳大利亚亚瑟港培训班,举办了水下考古培训班。由ICOMOS 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举办了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姜波副理事长做工作报告石窟寺专委会年会鼓浪屿申遗成功缅甸国家委员会成立大会4·18国际古迹遗址日论坛活动大学生世界遗产竞赛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遗学术研讨会赴澳大利亚亚瑟港培训班合影水下考古队员培训班
-
- 2017-12-05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12月5日正式上线。公众号将定期向公众发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相关通知公告,学术交流活动,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等协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近期动态,以及行业内的重大事件。欢迎关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7年12月5日
-
-
- 2017-12-05 总部动态
三年等一回:ICOMOS大会本月相约印度
本月11日至15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以下简称ICOMOS)第19届全球代表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年度顾问委员会会议将在印度德里召开。ICOMOS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什么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让我们来看它的四大关键词。关键词一:《威尼斯宪章》1964年《威尼斯宪章》编写核心团队合影1964年5月25日至31日,在威尼斯召开了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共形成了13项决议,其中的第一项决议,便是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的颁布,标志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修复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它提出的重要原则,是五十多年来文物古迹保护修复的根本准则。此后,以《威尼斯宪章》为范本,又陆续有了《佛罗伦萨宪章》、《华盛顿宪章》、《奈良文件》、《西安宣言》等。应该说,今天国际遗产领域具有了一整套保护理念和操作体系,这一切,皆奠定于《威尼斯宪章》。2004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纪念《威尼斯宪章》40周年会议的海报关键词二:专家网络在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紧随《威尼斯宪章》的第二项决议,便是成立一个致力于保护古迹遗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即ICOMOS。如果说《威尼斯宪章》制定了一套原则,那么ICOMOS的建立,则把执行这项原则落在了实处。1965年第一届ICOMOS全体会议现场档案照半个多世纪以来,ICOMOS始终扮演着跨学科交流的专家网络的角色,致力于推广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科技的应用,引领全球专业领域的发展。截至2017年,它汇聚了来自153个国家的10100名个人会员,学科背景涵盖建筑、历史、考古、艺术史、地理、人类学、工程和城市规划等,并有320个团体会员,110个国家委员会,以及28个国际科学委员会。关键词三: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出版的纪念ICOMOS成立30年的专刊封面ICOMOS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它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评估中的重要角色。它是唯一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监测提供专业评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说通俗一点,每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和混合遗产项目的申报环节,ICOMOS都会派遣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文本和实地考核,并给出评估意见。在很长时间内,ICOMOS的专业意见几乎等同于该项目的最后命运。不过,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越来越多的牵涉到了政治因素,越来越多的ICOMOS评估意见最终不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采纳。为此,ICOMOS内部也有反思的声音,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古迹遗址保护的专业组织,它不能仅仅围着世界遗产转,还要更加突出专业性和独立色彩。关键词四:远离政治和每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浓重的政府色彩不同,ICOMOS始终坚守自己的非政府性和独立性。本次会议前,由于参会人员中包括一名叙利亚建筑师,本计划向会议提供资助的美国盖蒂基金会基于政治考量,要求ICOMOS拒绝该建筑师参会,否则就撤回此前承诺的8万欧元捐助。ICOMOS恪守其“非政府组织”的定位,断然拒绝了盖蒂基金会的要求,并通过其他渠道筹款,以保证会议的正常开幕。ICOMOS真的可以远离政治风云的侵扰,保持专业团体的名节吗?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第八届全体会议大合影实际上,成立50多年来,ICOMOS始终在专业性和政治性中间艰难的寻找着平衡。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三大专业咨询机构之一(另外还包括侧重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及培训的ICCROM,以及为自然遗产项目提供服务的IUCN),它自成立伊始,便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资金和组织层面的大力协助,如今更是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较量的国际平台。想要摆脱政治二字,谈何容易。本届大会看点ICOMOS的全球代表大会和科学研讨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是全世界古迹遗址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大聚会。本次大会有什么看点?201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7届全体会议现场选举三年等一回,必然是要有大动作,这次ICOMOS大会最重要的议题便是更换领导团队,将选举出新的主席、秘书长和司库(俗称“三巨头”),选举5位副主席,以及12位执委。选举日期为12月14日。这20个人将组成未来三年的ICOMOS领导集体。目前,根据大会网站信息,“三巨头”的候选人分别只有一位,分别是日本人河野俊行(现任副主席,竞选主席)、澳大利亚人彼得·菲利普(现任副主席,竞选秘书长)、南非人劳拉·罗宾森(现任司库,竞选连任司库)。副主席共有7名候选人竞争5个名额,执委则由16名候选人竞争12个名额。201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18届全体会议宣传海报学术三年一次的科学研讨会,将云集全球超过1500名文化遗产领域的学者,进行理论探讨、案例分享,并就当下的热点议题切磋讨论。本届国际科学研讨会的主题为“遗产与民主”。同时,研讨会还分为三个分议题:1:通过多元遗产管理群体的参与使遗产融入可持续城市发展Integrating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by engaging diverse Communities for Heritage Management2:文化遗产在构建和平与和解中的作用The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building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3:数字赋权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Protecting and Interpre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ge of Digital Empowerment另外,ICOMOS和IUCN近年来致力于打破文化-自然的区隔,开展了“自然-文化之旅”(Nature-Culture Journey)项目,本次会议上,关于此类议题也将专题研讨。专项决议按照往届惯例,科学研讨会的最后将形成并发布一个共同的文件,本次大会的文件名为《德里宣言》。201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18届全体会议现场合影宣言草案将在科学研讨会上由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审议并修改,并在大会结束时正式发布。宣言内容将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遗产与民主”展开,并纳入三个分议题和“自然-文化之旅”的讨论成果。尽管宣言文本为何尚不知晓,但可以预计的是,《德里宣言》将延续近年来国际遗产领域的总体思潮,更加强调人和社区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遗产保护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德里宣言》之外,本次大会还将发布四个专业性文件,即《乡村景观遗产准则》、《历史城市公园文件》《考古遗址管理准则》和《木建筑遗产保护准则》。这四份文件已经在去年的工作会议上初步讨论,并在全球征求书面意见,如无意外,本届大会上将正式通过。特别提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将派出专家团队参加本次会议。我们将与“清源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之声”一起,在新德里为您带来第一手的消息,并及时编译会议成果,敬请关注。
-
- 2017-10-25 优秀项目
关于开展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的通知
为宣传推广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前三届全国优秀文物建筑维修项目评选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将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启动。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遵循《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章程》(见附件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本届活动的对象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合规实施,完成所有程序、未发生安全事故,按规定验收合格,且未申报过往届优秀项目的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均可参加。文物的保养维护、临时性抢险支护加固、迁移项目,以及地下(水下)文物发掘、文物保护性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不在之列。项目征集采取下列三种渠道:(一)项目业主单位申报(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申报理由);(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单位、会员单位推荐(须对推荐项目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评价和推荐理由);(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物建筑专家二人以上分别推荐。(须对推荐项目各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评价和推荐理由)。参评材料填写与报送(一)认真填报“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申报(推荐)书”(见附件2),电子版可在中国文物信息网(www.ccrnews.com.cn)下载。申报(推荐)书应单独成册,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式16份,附件材料至少提交一份纸质文本;申报(推荐)书及附件材料均应提交电子版,并确保电子版与纸质版数据完全一致。申报(推荐)单位还须提供工程彩色数码照片20张及5分钟的项目音视频资料(电子版即可)。(二)参评项目材料于11月30日前报送至活动办公室。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中国文物报社邮政编码:100007电子邮箱:weixiugongcheng@vip.sina.com联系人:冯朝晖010-84078838转8033 13671282807郭桂香010-84078773 13661140793附件1: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章程附件2: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活动申报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中国文物报社2017年10月
-
-
- 2017-09-15 国际之声
2017防御工事与军事遗产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在巴西召开
ICOFORT Rio 2017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Fortifications And Military Heritage6 – 8 November 2017Rio de Janeiro, BrazilOn behalf of ICOFORT Brazil we are extending you a cordial invit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Fortifications and Military Heritage – ICOFORT Rio 2017. The event will aim to discuss experiences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mory, conservation and tourist-cultural use of fortifications. Also, a Round Table will take place during the event on theICOFORT Charter on Fortifications and related heritage; guidelines for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Persons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should send their abstractsdirectly to this e-mail addressno later than30 September 2017.Given the short time between this announcement and the event, the final works, which will be part of a publication produced by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could be send after the event, until 31 January 2018.The event is been organized by ICOFORT and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with support from ICOMOS Brazil, The Brazilian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ederal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 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Catarina, Federal University of Pará and Federal University of Bahia.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https://www.icofortbrasil.org/english
-
- 2017-08-24 中国遗产
新形势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在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的主旨报告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2017-8-10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新形势下我们文物保护的问题与思考。一、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的新形势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说得更久远些,在10000年前后已进入农业社会,大约200万年以前,中国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从人类建筑概念来看,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工建筑方面的遗迹,新石器时代开始有聚落、城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文明社会,留下了大量的文物遗迹。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国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多万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将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七批共计42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共公布了省保17000余处,市县保11万多处。与此同时,中国文物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重要价值也日益凸显。不久前在波兰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鼓浪屿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的两河流域,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两个重要源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东南亚、东亚地区文明的源头。从“一带一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发展看,同样反映了中华文化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影响。如此众多的文物遗迹,不仅是我们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但另一方面,这也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难度,需要我们在保护理念、技术以及法规建设上不断发展完善。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变化对文物保护影响最大,造就了今天文化遗产保护新的形势。一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跨时代的变化。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可以有能力做很多过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改革开放同样带来了思想解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使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技术更多地与国际交流。过去我们是学习《威尼斯宪章》、《雅典宪章》等国际文件;今天我们开始在交流、学习的前提下,开始思考中国的文物该怎样保护和看待,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改革开放对我们在基础能力和思想观念各个方面,产生了整体的、巨大的影响。二是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空前高涨。首先,社会组织参与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如今,经济、资金来源、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导致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愿意为文物保护做贡献。其次,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何一个文物保护事件都可能会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今年黑龙江刘亚楼故居被拆事件。国家文物局的举报中心,每天都能接到各个方面的对于当地破坏文物事件的反映。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空前关注。三是文物保护由政府主导,承担主体责任。自近代国家产生以来,保护文物就成为维系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也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外在标志,具体体现为现代国家颁布法律、指定保护对象,赋予文物法定地位等。在中国,从1911年民国近代国家建立,走的也是这条路。但今天,我们把文物保护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文物保护受到空前的重视。与过去将文物与书画瓷器等古玩珍宝联系在一起不同,今天的文物保护更加强调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民族的文化意义,能体现出国家意志。“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等国家战略理念中,都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整体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批示和指示。在正定关于古城保护的报告中,总书记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要全面保护整个历史文化遗迹。在湖北关于中共五大旧址的保护,总书记提出要“修旧如旧”,既要对文物本体进行修旧如旧,还应重视遗产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在关于良渚遗址的保护上,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地进行考古工作,要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关于申遗工作,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这些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讲了很多、很具体、也很务实。这不仅体现了总书记个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也代表了国家、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深厚滋养。现在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以及经费的保障和投入的加大都是空前的,但毫无疑问也对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关于文物是什么,如何保护,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都有各种观点与保护理念在认识上的交锋。比如新技术的使用,比如复建的原则,再比如经济建设中发现文物如何处理等等。有的地方投入巨资进行古城复建,但这不一定完全是文物保护。在城乡建设中如何处理与文物建筑的关系;文物建筑周边历史风貌如何保护;文物建筑和新建筑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都涉及到认识问题。二是制度问题。国家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是为了更好促进各项工作,而不是为工作设置障碍。有些单位或机构,把经念歪,不了解文物保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搞一刀切,提出的许多规定,并不符合文物保护的规律和实际。现在从政府到社会都把文物保护理解为一个工程,并按新建建设工程的制度管理文物保护,如不加区别的强调招投标、强调设计与施工分离、监理制度等。一般的工程概念是一种具体的制造、建造,有科学的标准,成熟完备的技术流程。但文物保护不同,文物保护更多的是体现为一个研究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都是对文物价值的发现与保护的研究过程,是对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实施的“保养康复”,一切手段都在为其“延年益寿”。因此应从制度上做些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文物保护的规律。三是人才问题。国际上,建筑保护主要由四类人组成:建筑师、考古学家、规划师和法律工作者。建筑师在欧洲、甚至在整个世界上始终是文物保护的主体,文化遗产主要的类型是建筑物、构筑物或是其遗迹。再就是考古学家。建筑遗址是经过考古呈现出来的,但又需要建筑师解读。这是最主要的两类人。然后是规划师。如何在空间上处理文物建筑与今天的关系需要通过规划的方式,把历史上的文物和今天联系在一起。许多历史遗存、文物会跟今天人们的生活,跟今天的建筑发生冲突,这就需要规划师来调整。同时,保存至今的任何历史文物都是跟当下的人发生着联系,所以需要法律工作者。我们今天更加讲依法治国,但从法理,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整各方利益,需要有具体、完备的法律条文,而不仅仅是大家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的理念这样简单。法律工作的参与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人才结构比较偏科,考古学家比较多,在文物保护领域占主导地位。建筑师大多忙于盖新房子,无暇顾及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也远没有成为今天建筑师设计的源泉。可喜的是,近年来很多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开始重视文物保护,有些建筑师也投入到文物保护中。但中国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是不动手,而是更多停留在设计层面。对工匠我们也会很崇敬,他们多少年精益求精,具有工匠精神,但我们的教授始终不想做工匠,愿意出方案,不愿意动手术。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来看,各方面的人才都很缺。不仅缺学科带头人,也缺精通、熟悉各项工艺的工匠。三、新形势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首先,如何理解文物保护项目。前面讲到,文物保护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工程,研究应该贯穿文物保护项目的始终。我们做任何一个文物保护项目之前,必须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文献学研究,这个建筑最初由谁建造,为什么建造,如何居住等,研究各种档案的文献、历史记录。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理解这个建筑,包括这个建筑当初的价值和特征。另外是现场研究。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现场勘察,技术手段上也有了更先进的测量、分析手段。在汇总所有前期研究和勘察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案,是一个“路线图”。在施工过程中,许多细节和隐藏部位才会逐渐揭露。要根据新的发现做相应的施工变更,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施工的变更是文物保护项目的常态,这也是与其他工程完全不同的特点之一。对材料的研究也很重要。原材料和新材料的状况,都需要研究;所用材料是否合适需要研究后确定。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还要有研究报告。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建筑,应该有一个怎么做,工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方法等的总结,使之成为文物保护的档案。总而言之,每一个文物保护项目,从开始着手到最后整个工作结束,研究将伴随全部过程。第二,科学准确评估文物价值。总的来说,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它的价值。文物具有科学、艺术、历史价值,但具体到每个文物本身,它的价值在哪个方面,如何体现,跟其它遗产比较价值的独特性在哪里,都要搞清楚。否则就会出现对保护什么、历史上添加的痕迹要不要去除、如何改造等的问题产生巨大的分歧。对文物价值的准确认定,决定了文物保护如何进行整体施工,以及施工完成后的使用、展示工作。例如,红楼既是北大旧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诞生地,整个建筑应该定位为近现代纪念性建筑,而不是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有的庙,它的壁画才是保护的重点。陕西的公输堂,里边小木作的三间天宫楼阁及藻井模型才是保护的重点。缺乏对文物价值的研究,就会导致只要是过去的东西就不能动,动了就被人指责对文物的破坏。所以,分清哪些东西是价值所在是指导文物保护的核心。第三,如何合理使用文物建筑。任何文物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有使用价值。《文物保护法》中用的词是“利用”。但我想“使用”更确切。文物建筑的使用是对它最大的保护。对于如何使用,过去用的词是“科学、合理、适度”。有人说,科学包括了合理和适度,但我想从修辞上讲,是重复,但同样是强调审慎的态度。因为使用不仅包括对文物建筑修复前使用状况的研究,也包括对其使用得是否合理的评估。文物建筑修完以后怎么用始终是个问题。许多文物建筑修复前对下一步怎么使用没有概念。绝大多数文物建筑修完后就锁起来,许多是修完了以后再考虑怎样使用。一些历史建筑,成了博物馆、纪念馆,这是一种使用;还有一些用于办公、生活,也同样是一种使用。要根据文物建筑的价值考虑使用方式。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正定隆兴寺、蓟县独乐寺、宁波保国寺等等,这类著名的古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建筑的一个阶段性标本,它的价值就在于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地位,而它宗教方面的价值则相对是次要的。把它保护下来,有限地向社会开放,同样是一种使用。对文物建筑应当分类,根据分类、价值及整体情况等综合考虑它的使用。在维修前或维修中就应当考虑到将来的使用。要加、要减、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进去,以免在下一步使用时构成破坏。对于一般登记的文物点,包括县、市级和一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理使用应该是一个常态。而不应把所有的文物建筑,只要挂个牌子就变成了“圣物”。更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使用,还要充分考虑它跟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里面居住和生活的人能够感到舒适,文物建筑的使用,舒适性同样是一个原则,即使用作博物馆、纪念馆的,同样需要装空调和必要的服务、安全设施。所以不应把使用跟保护对立起来。在保护和使用过程中应强调舒适性和适应现代生活的原则。保护文物不应拒绝现代生活,否则就过于机械了。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案例,对文物进行整体研究、全面理解;通过评估,对建筑各个方面进行跟使用相关的整体保护。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不对文物本体造成毁灭或者局部破坏。在这个前提下,研究怎样让它更好的活在当下,发挥作用,我想这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比较形象,就是让文物活起来。活起来不外乎就是让它在今天的社会发挥作用,更好地融入今天的生活。第四,关于复建问题。这些年来,复建始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并非不能复建,《文物保护法》都给复建开了一个口子。但现在的问题是滥复建,没有经过充分研究的复建。很多地方用复建的名义在造假,比如要在某古城中搞宋代一条街,明代的一条街,清代一条街,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古城了。当然,复建也并非完全不可以。比如华沙的复建,是波兰政府和全民共同的愿望,向全世界宣示华沙的不屈和波兰的民族精神。在理解了波兰的历史之后,再去看华沙的复建,实际上是整个民族弥合创伤的需要,是民族重新站起来的精神体现。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华沙老城作为一个特例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的很多复建,并非是地方或民族的具有代表性或不可或缺的东西,更多时候是出于景观或其他因素的考虑。我们特别不能赞同的,就是在历史建筑的周围建一个跟它接近的、类型风格相似的建筑,美其名曰是为了风格协调。北京一些老街道改造中建的所谓的四合院令人作呕,不会让我们感到任何愉悦。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现代建筑能够与文物建筑协调,同时又能交相辉映,能够体现时代风格,与文物建筑共同融入到现代城市、融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在北京新的规划里就明确强调“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最杰出的案例,不是复建或雷同,而是反差。比如卢浮宫前面的玻璃金字塔,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同时也使卢浮宫更具活力。所以在复建的问题上,不管是否定还是赞同,首先要正确认识其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各个方面充分研究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方案,才会对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的传承有意义,而非建造假古董。谢谢大家。
-
-
- 2017-08-15 中国遗产
2017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转自国家文物局官网)
8月10日至12日,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年度盛会——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以下简称“建博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建博会以“保护、修复、利用”为主题,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上海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等出席开幕式。宋新潮在致辞中说,传承至今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发展繁荣的有力见证。遗产保护工作者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遗产价值,合理利用当下先进的科学保护技术,使建筑遗产的价值得以彰显,建筑本体得以延年益寿,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持续3天的博览会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意大利、俄罗斯、尼泊尔、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81家文化遗产行业单位参展。展览范围涉及材料工艺、装备产业、数字化应用、旅游文创、保护工程、科研成果、专业媒体等7大领域。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讨和论坛活动。博览会开幕式上,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颁仪式,随后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研讨会。世界遗产之鼓浪屿模式——鼓浪屿申遗经验推广会、第二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国际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实践、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装备应用、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近现代建筑遗产(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实践、遗产活化与旅游文创、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等学术论坛,聚焦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热点话题和科研成果,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亮点。学术论坛主旨发言中,宋新潮指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经费保障,社会各界支持参与,也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在认识、制度、人才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什么是文物、保护什么、怎样保护、为什么保护,制度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如何处理,文物保护是工程还是研究项目,文物价值如何评估,文物建筑如何使用,文物建筑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文物保护需要哪些人才等问题的提出为论坛研讨开阔了思路。本届博览会由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共同承办,并得到上海市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机构的支持。(郭桂香 冯朝晖)
-
-
- 2017-08-14 协会动态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宋新潮理事长致辞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2017年8月10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下称“博览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对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本次博览会,是继2015年8月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得到了上海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参会成员更加广泛,研讨议题更加贴近时代;同样,引发了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在此,我对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众多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史前建筑遗址到保存至今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建筑,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民族记忆聚焦处,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历史见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首先要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要求我们加强对这些遗产的普遍价值的发掘认识,我们的保护工作必须使价值得以彰显和提升;其次是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文化遗产本体系统全面的研究,科学的采取最小干预、最有效的保护技术,使文物得以延年益寿;第三,科学合理适度地使用,使保存至今的历史文物真正的活在当下,融入今天的现代生活。本次展会的主题是“保护、传承、利用”。我们非常乐意看到学术界和社会各方能在文物保护的理论层面上开展充分有效的交流;同样,以具体的文物保护案例、保护技术的展示,为我们提供多视野、多角度保护修复使用的技术可能。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天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就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使用等,做出深入而专业的探讨,贡献真知灼见,为文化遗产事业积极贡献。预祝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 2017-08-10 中国遗产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隆重开幕
2017年8月10日上午9时,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MI Leipziger Messe International GmbH共同承办的,以“保护、修复、利用”为主题的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俄罗斯圣彼得堡文物部门有关人员,以及来自地方文物部门和部分科研院所参展人员参加了开幕式。宋新潮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众多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史前建筑遗址到保存至今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建筑,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民族记忆聚焦处,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历史见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宋新潮强调,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好文化遗产。首先要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加强对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的发掘认识,使遗产价值得以彰显和提升;其次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文化遗产本体系统全面的研究,采取最小干预、最有效的保护技术,使文化遗产得以延年益寿;第三,科学合理适度的使用让保存至今的文化遗产真正地活在当下,融入现代生活。宋新潮希望,在今后几天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使用等内容,做出深入而专业的探讨,贡献真知灼见,为文化遗产事业积极贡献力量。据悉,本次博览会将持续到8月12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文化遗产行业单位参展。展览范围涉及保护工程、材料工艺、装备产业、数字化应用、旅游文创等多个领域。博览会还将以国际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实践、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装备应用、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实践、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为主题,举办多场学术论坛活动,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成果,探索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