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04-13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之广东系列活动预告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从2001年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都要为4月18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中国自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织后,对“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宣传及举办相关活动也是极为重视,不遗余力。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4月18日前后,国家文物局都会举办国际古迹遗址日遗产保护论坛,各地举行相关系列活动,以唤起大众对某些特定类型、特定价值文化遗产的关注。岐澳古驿道中山段(郑建邦/摄)2016年以来,广东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为抓手,串联起全省1000多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重现古代重要交通网络时代新价值,成为展现岭南独特自然地理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史诗级文化线路,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更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是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为响应国际遗址理事会的号召,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激励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遗产事业中,我省将于4月份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遗址日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相关系列活动持续更新并跟踪报道中,敬请关注。一、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利用研讨会主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建设与实践主办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时间:4月14日-15日地点:广州市从化区东方夏湾拿酒店二、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暨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少儿绘画大赛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时间:2017年4月16日周一下午14:30-16:00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代际传承——南粤古驿道的前世今生”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广东省文物局时间:4月17日上午9:00-11:30地点:广州市东风东路701号广东省文化厅7楼会议室四、古音峥嵘 ——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时间:4月18日地点: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小镇五、《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特聘导师团系列采风活动之岐澳古道时间:4月18日地点:珠海市岐澳古道六、“羊城驿趣”广州古驿道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办单位:广州市国规委时间:4月18日-20日活动一:羊城驿趣·时空讲堂——南粤古驿道时空变迁大师讲堂时间:4 月 18 日地点:应元路南粤古驿道展厅邀请专家:陈春生、陈泽泓、朱雪梅等活动二:羊城驿趣·文化入村——羊城驿道志愿者入村入社区共同缔造时间:4 月 19-20 日地点:1.东—增城夏街古驿道;2.北—从化钱岗古村、广裕祠;3.南—黄埔古港古村;
-
-
-
- 2018-04-10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20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遗产故事会”报名开启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2018年,为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ICOMOS将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结合这一主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将于本周日(4月15日)在北京共同主办“20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遗产故事会”,邀请青年遗产工作者,分享自己工作中的故事和经历。主讲嘉宾尚晋题目: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综合处项目助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许多投身建筑史的老前辈身上闪烁着一种宝贵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支撑着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开拓了中国建筑史的基业,更鼓舞着青年一代在新时期、以新理念、用新技术,不断在中国遗产事业的广阔天地中创新。奚牧凉题目:“两代人”的文化遗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考古方向硕士,公众考古新媒体“挖啥呢”创办人)从“50”后到“00后”……或许现在全世界,都罕见中国这般深邃的代际鸿沟了。两代人,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以迥异的心态对待遗产。这里,是他们的一些令人不禁又令人深思的故事……张柔然题目:遗产意义 — 从规划管理到人类学视角(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讲师)讲述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从事6年多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并有参与遗产规划管理项目经验。博士期间开始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世界遗产。讲述人的故事分享将从个人求学和实践经历探索从规划管理到人类学视角对遗产意义理解的异同。潘曦题目:常识与误识——关于乡村与乡土建筑的地方性知识(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立足于自我之立场看世界、将自身之认知投射到他者上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乡村与乡土建筑的调查中,报告人学习到了诸多不同于既有认知的地方性知识,籍由“主位”与“客位”的转换,“常识”与“误识”之别也仅在一线之间。杜凡丁题目:遗产保护是有可能成功的事业(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综合三所副所长)青年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常常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特别是遗产保护规划,往往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令人倍感幻灭。本人十分幸运在刚毕业不久就参与了一个突破常规并侥幸得到了实施的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为后来职业生涯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动力。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希望青年同行坚定信心——遗产保护是一项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事业。郑颖题目:漫游在天津——从行走开始 从书写开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行走是了解文化遗产的最直接、最重要手段。我们面向公众出版科普类口袋书,宣传以漫游城市的轻松方式接近城市遗产,用眼睛与身体真实的感受遗产的魅力。探索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会议信息时间:2018年4月15日(周日)下午2:00-4:00地点:智珠寺大殿主办单位: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支持单位:C太太客厅、Temple 东景缘主持人:燕海鸣(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报名方式本活动免费,由于座位有限,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记报名,先报先得哦!~想了解更多来自全球的“4·18”精彩活动预告,请点击阅读全文。https://www.icomos.org/en/focus/18-april-international-day-for-monuments-and-sites/events2013
-
-
-
- 2018-03-30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之北京城市人文历史景观行走
嘿,来抓住这些老地方的春天吧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将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值“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共享,赋予本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更多凿实的内涵,共同推出“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行走”活动。如今的北京城市,满是岁月与未来的交错铁路穿过正阳门元大都城垣挨挤着十号线五塔寺对望动物园每天清晨洗漱时看窗外北大的燕南园也正换着百廿的新装......这些浸润故事的老地方像阅尽人间后折起眼角皱纹藏着笑的大叔把欣慰的眼光送往后起高楼在东升西去、车水马龙的光影中待有人再提袖轻轻叩问它的真心遗产无法开口但却沉默地承载着文化要理解它们必须亲身去行走,亲眼去观察,亲手去触摸春日正好,春风正浓“北京城市人文历史景观行走”将在四月启幕我们选取近三十处遗址、建筑和博物馆邀你在两周的时间内打卡其中八处定格你或感动或喜欢的镜头抓住春天、抓住时光的味道带着行走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邀你在两周的时间内打卡其中八处定格你或感动或喜欢的镜头抓住春天、抓住时光的味道带着行走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指定遗址点名单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遗址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中来,本次行走活动特设奖励若干:一等奖:1组,奖金1000元二等奖:3组,奖金600元三等奖:5组,奖金400元(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更多活动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考古团学”微信公众号)海报:朱文羽图片: 周 瑞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
-
- 2018-03-27 总部动态
《遗产的民有、民治、民享:深度解读德里ICOMOS大会》
导语:从1965到2017,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走过了52个年头。它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又将面对怎样的未来?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侧重在遗产保护理念和知识的代际传承。当我们思考这样一个主题时,依旧绕不开去年ICOMOS在印度德里召开的大会。这次大会可能恰恰代表了一种代际传承的节点,遗产保护工作者所关注的、认知的、讲述的,似乎都在发生着范式的变化,那么它带给这一代遗产工作者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和知识?参加了2017年ICOMOS大会的4位青年学者根据参会的体悟,从各自的角度为我们呈现出他们对ICOMOS乃至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思考。他们认为,ICOMOS逐步从仅仅关注古迹遗址,到更加侧重“人”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权益。同时,这种对人的关注,又涉及到人和遗产关系的多个维度。借用“民有、民治、民享”的阐述模式,本次大会其实也在提出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遗产如何民有——如何让社区更好参与遗产的保护;第二,遗产如何民治——新的数字化技术如何推动人对于遗产的理解和阐释;三,遗产如何民享——遗产本身不是终极目标,通过遗产达成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才能够真正确保民众利益的实现。一、从物到人:ICOMOS大会主题的变迁燕海鸣从1965年在波兰克拉科夫举办首届ICOMOS大会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每届都设有一个主题。梳理历届主题的内容后,我们发现ICOMOS大会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回顾这些主题,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热点变化,甚至可以一窥整个国际社会五十多年来所经历的大时代变迁。1965到1978,古迹遗址这一时期召开了四次大会,为探索时期,主题还是聚焦专业问题,如组织规范(第1届克拉科夫)、当代建筑(第3届布达佩斯)、小城保护(第4届德国罗森博格),第2届在英国召开的大会甚至直接聚焦英国遗产保护中的旅游实践。1978到1990,发展这段时期为冷战末期, ICOMOS开始关切遗产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大会的主题也从强调专业概念逐步扩展到探讨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包括:发展(第5届莫斯科)、未来(第6届罗马)、文化认同(第7届德国罗斯托克)。第8届在华盛顿召开的大会以“新世界的古老文化”为题,第9届在瑞士洛桑召开的大会则恰逢ICOMOS第25个年头(1990年),对该组织25年来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做了梳理和展望。1990-2002,全球化1990年,对于国际关系而言,对于人类发展史而言,是一个分水岭。冷战刚刚结束,国际关系的基本话语模式从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全球化”,遗产领域也不例外。这一时期ICOMOS的大会主题更加聚焦遗产的价值在社会巨变的洪流中何去何从,如何应用? 比如旅游与经济(第10届科伦坡)、社会变迁(第11届保加利亚索菲亚)、遗产的利用(第12届墨西哥城)。在2002年的马德里,第13届大会以“全球化世界中的遗产保护”为题,实际上是对这十几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主要范式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2003-2017,人2003年是遗产领域一个重要年份,“非物质”的元素第一次成为主要议题。实际上,自9/11事件以来,冷战后国际社会对于全球化、发展、未来的乐观想象遭受了重大打击,学术界也在反思这种话语体系的弊端——过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线性模式,忽略了其背后的多样性的基础,忽略了“人”本身在物质之外的意义和诉求。我们发现,国际遗产领域在近14年来,越发强调“人”、“社区”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具体来说,ICOMOS大会的主题体现了这一点,包括非物质价值(第14届津巴布韦)、场所精神(第16届魁北克)、人文价值(第18届佛罗伦萨)、以人为本(第19届德里)等。两个例外中,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强调的是遗产对于发展的促进,是此前主题的延伸;在西安召开的第15届关注城镇变迁中的古迹保护,契合了主办国自身的背景。总体而言,ICOMOS历次大会的主题经历了从纯粹的古迹遗址保护专业探讨,到强调时代变迁进程中的问题应对,再到重新发现人、精神等要素对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可谓从“物”到“人”,从“专业议题”到“理念研讨”。这一变化,也恰恰映射出国际社会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迁,虽然始终围绕人类发展在进行策略探讨,但探讨的重心不断变化。五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意识形态的纷争,对于全球化的乐观期待,对于线性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文化多样性的重新认知;五十年后,我们正在面临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那些曾经确定的未来变得有些模糊。在这个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何去何从,目前所流行的“以人为本”的话语还能持续多久,是否有更新、更具穿透力的概念引领国际遗产界开辟新的征途,让我们拭目以待。二、谁在拥有遗产:重新发现“社区”潘曦此次会议的科学论坛将“社区”作为了四个分论坛中的第一个主题,全称为“在遗产管理中引入多样化的社区、整合遗产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3位演讲者就这个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社区参与”、“以人为本”无疑已经成为当下遗产保护的热点词汇。该主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在于,公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以及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的环境,市民的文化权利——包括获得“归属感”的权利以及参与地区文化经济的权利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式下,城市内部的文化、生理和生态关系也应当被作为其有形和无形遗产的一部分,故而在任何的延续或变迁过程中,居民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也和变迁之“作者”的观点一样重要。在与会者介绍的丰富多彩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些观念已得到了广泛地接受和推行,居民、开发者、保护工作者、政府以不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保护工作的开展。然而对于保护工作者而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社区”不应仅仅成为国际主流话语引导下的噱头,也不应成为一种扁平的、同质化的抽象概念,成为保护工作者精英主义立场之下施以关怀的对象。如何理解“社区”、“原住民”等概念,如何处理其中极其多样化、差异化的具体情况,如何使得社区的意愿能够真正得到真实充分的表达、并切实有效地产生实际影响,是社区观念下的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深入和长久思考的问题。三、谁在讲述遗产:塑造遗产的数码世界李建芸当代数码技术不断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以及鼓励公众参与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会,推动着遗产地保护手段和思维的演变。数码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应用,是大会主题三谈论最多的方面。各国经过几十年、尤其近十多年以来的持续努力和技术迭代,对数码技术的探索已经走过了摸索单个案例信息采集的阶段,进入到了梳理、总结信息获取技术的阶段;并在全球领域内,追求数字格式的规范统一,以求扩大信息的应用拓展和交流可能性。同时,随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运而生,数码技术提供的媒体应用也是大家探索的重点,VR/AR、社交媒体拓展,已经成为保护项目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此外,部分演讲者反思了数码平台发展对文化遗产的影响。例如有澳洲学者分析了悉尼歌剧院的网上社区,2013年其规模与实际参观人数比例达到16:1。网上社区的活跃创造了新的关于悉尼歌剧院的丰富内容。这对世界遗产地宣传教育战略目标形成的挑战,跟它对宣教的推动一样不容忽视。延续网络平台使得遗产地传播大幅扩展的讨论,笔者也在演讲中探讨了web2.0带来的参与式文化。区别于单纯的文化消费和旅游、土地等传统经济模式,它实际使得遗产地的固有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时间的关系模型产生了变化。对此的更深入研究符合当今世界对文化发挥可持续发展驱动作用的诉求。数字化工具的普及,使得公众广泛参与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记录和保护成为可能。有美国学者分享了鼓励地方及全球民众参与记录和管理遗产资源的成功案例,并比对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现象级的citizen science(翻译做公众科学或民智科学)。公众科学被定义为 “由主要基于业余爱好的广大公众承担的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发技术,对自然现象的测试),一般由公众和科学家合作发起。”在良好管理的前提下,多项研究证明公众科学项目的准确性及经济效率高于完全由科学家完成的课题研究。这个演讲挑战了ICOMOS的自身专家结构,但引起现场热情的讨论参与。四、谁在享有遗产:关于民主的印度声音解立ICOMOS全体代表大会是三年一度的国际研讨会,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也像所有国际会议一样,自带正式、高效的气质。不过到了印度,也难免有意外画风。比如印度专家在做涉及高科技的关于数码时代的主旨报告时,突然全场停电了。一般的会议主办方基本会邀请彼此认同的嘉宾,但印度主办方可不一般,邀请的致辞嘉宾批评起来毫不留情。大会闭幕式上,德里当地的一位作家、公知被邀请致辞。这位先生开场就非常激烈的批评了印度政府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和平国家制造了比以往所有战争还要多的极度贫困的“难民”;并就此提出要结合印度的历史与当下,对“遗产”、“民主”、“可持续发展”等本届大会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他强调遗产作为文明延续的生命性和创造性,而远不只关乎消亡的过往。他认为遗产最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一个再生和延续的方法,抵抗那些不断上演的文化健忘、文化报废和文化清除。他认为遗产保护是确保当代发展不会加速多种文化形式灭亡的努力。他提出了语言的核心作用,尤其在印度,有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族群和语言,也就有着成千上万种想象和叙述的方式,他本人来自的部落就有着20多种关于时间的理解。但当我们将语言局限为更“高级”的文字形式的同时,就已经压制了千千万万种文化,也就没有民主可言。他提出要强调认知正义,在口头、书面和数字语言间建立更公平的社会契约。他认为不同文化的部落、族群是印度民主的一部分,因此民间知识、传说和世界观也必须是现有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印度的遗产概念理应包括对部落、游牧、乡村、工匠等生活方式的道德承诺。而通过保持工艺、语言和技能的鲜活,遗产也变成重新赋予民主以技能的途径。尽管他言辞激烈,甚至警告遗产专家群体:如果丧失思辨精神,将沦为“势利鬼俱乐部”,但是他的发言还是赢得了全场掌声。毕竟在德里会议超过一周的时间里,每一个参会者或许都能从印度街头破败、无序、灰暗的表象之下感受到同样真实的生命力。那是一直将历史随身携带的力量,沉重而天真,也因不曾和自然完全分离,混乱中自有活色生香。泰戈尔说:“神期待用爱建造一座庙宇,人们搬来了石头”,关于我们到底在保护什么,印度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印度式遗产是活着的复数的历史,像其他遗产一样,虽前程未卜,但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想象保存了更多可能。结语:社区、数字、共享……这些如今遗产领域炙手可热的概念,并不会自然而然的生发,更不会有想当然的解读。作为将遗产视为志业的我们,不应简单被动的接受和使用这些概念,更要理解它们产生和演变的逻辑脉络,要清晰的看到,那些充满美好的概念和理念总是暗含着话语的交锋和对抗。这些对抗、纠葛甚至是妥协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全世界遗产工作者所能够接受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回顾ICOMOS的发展史,遗产保护者最初提问题的方式是道德优先、技术优先的,今天,我们提问题的方式则越来越指向人类对自己的终极认知。我们曾经以为,解答了what和how就解答了一切;今天,我们更要追问,why,为什么要保护古迹和遗址。Heritage for Generations,在遗产领域,最需要代代相传的,或许恰恰是对why的不懈追问吧。
-
-
-
- 2018-03-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积极开展“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
为落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关于中国部分内容的组稿工作,2018年3月16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召开“茶文化景观”研讨会。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主持,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卓军,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来自福建、四川、江西、广东等地的茶文化研究专家、名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和杭州的本地茶文化研究专家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宋新潮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副主席韩锋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的背景,与会专家就主题报告的编写工作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报告的结构和章节,并部署了下一步的撰写任务。会后,宋新潮副局长一行还实地调研了龙井八景,参观了过溪亭、龙井、乾隆与茶文化陈列室等与西湖龙井茶相关的史迹。“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背景介绍一直以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遗产类型的“主题研究”,旨在梳理不同类型遗产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遴选潜在的申遗项目,给新类型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供全球框架和评价体系。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工业遗产等类型,都是以这类主题研究为基础,进而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类型。考虑到目前尚未有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为推动全球范围内茶文化景观的研究,遴选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潜在名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了“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该研究重点针对亚洲地区的茶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梳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同时也拥有包括茶文化景观在内的丰富的茶文化遗产。因此,中国茶文化景观的研究报告,将作为这项主题研究总报告的最重要章节。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统筹组织中国茶文化景观研究报告的组稿工作。这次主题研究,是中国专家首次全面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主题研究。同时,借主题研究的契机,这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首次联合各界,尤其是文化遗产领域以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一项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主题研究的成果,将充分彰显中国对于世界茶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贡献,也能够促进国内茶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于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
-
- 2018-03-21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 征集启事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 征集启事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05年4月在民政部注册成立,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国家委员会。协会的英文名称为Chines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缩写为:ICOMOS/China)业务主管单位是文化部,业务指导单位是国家文物局。 协会是由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推广和普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研究。随着协会的发展,协会在国际、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更好地宣传协会工作,根据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5月15日 二、征集对象 所有人皆可投稿,包括但不限于:(一)设计类专业在校师生 (二)社会在职设计师(不限类别) (三)业余设计爱好者 以个人、集体或机构名义均可参与本次活动。 三、作品要求 (一)应征者提交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设计电子稿。 (二)标识设计作品应符合以下标准: 1.必须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和使用,也未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悉。 2.设计风格和类型不限,但应简洁明快,并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要求。 3.设计需体现协会既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同时又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协会的特色,且易于中外人士理解和接受。 (三)标识设计稿应包含绘制形象和设计说明,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 2.尽可能体现协会英文缩写“ICOMOS China”。 3.提交电子稿时格式为JPG格式(但要保留设计稿文件的CDR、EPS或者PS格式,以备入围或选中时再提交),色彩模式为CMYK,图片分辨率为300dpi,以A4幅面白底绘制,形状及尺寸不限,并在电子文件中注明各部分颜色的色标参数。 4.附有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 四、作品提交的方式 (一)网络提交1.标识设计稿发协会秘书处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2.同时递交设计者身份证复印件上附有签名的电子扫描件;集体创作的,递交第一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上附有签名的电子扫描件;3.以机构名义应征的,需提供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上加盖公章的电子扫描件。 五、奖项设置 中标作品:1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税后)并可成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享受协会会员权利。 优秀作品:5名,可成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并享受会员权利。 以单位、机构名义应征的获奖者,由第一创作者、机构法定代表人代领,奖金具体分配自行协商解决。 六、评选和决定 本次征集活动评选分为初选和终选。初选由承办单位根据征集要求进行初步遴选;通过初选的作品将由承办单位聘请专家组进行评判,并结合公众投票结果,决定最终中标作品及优秀作品。 七、其他 (一)应征作品一经选用,该作品的一切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对作品的一切平面、立体或电子载体的全部权利)即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所有。设计者除获相应奖励外,放弃任何权利主张。 (二)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三)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和参评费。但因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填写、递交应征方案等参与本次征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均由应征人自行承担。 (四)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会工作人员咨询。 联系电话:84633309 84639841电子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8年3月20日
-
-
-
- 2018-03-15 国际之声
会议征稿:2018年ICOMOS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年会将于10月在伊朗召开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ICHHTO&ICOMOS-CIAV2018年10月1-3日伊朗,大不里士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ICOMOS-CIAV)和伊朗文化遗产、手工艺及旅游组织(ICHHTO)联合主办的2018年ICOMOS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年会将于今年10月1-3日在伊朗大不里士召开。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征稿现已启动,投稿详情请见会议征稿:2018年ICOMOS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年会将于10月在伊朗召开 摘要截止日期:2018年4月22日英文版CIAV – 2018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ctober 1-3, 2018Tabriz, IRANORGANIZED BY:ICHHTOThe Iranian Cultural Heritage, Handicrafts & Tourism OrganizationICOMOS - CIAVThe International Sceintific Committee o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INVITATION:The International Sceintific Committee o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COMOS-CIAV) and the Iranian Cultural Heritage, Handicrafts and Tourism Organization (ICHHTO)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call for paper is now open for CIAV conference 2018 that will take place in Tabirz, IRAN, from 1st to 3rd October 2018, on the them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s should be submitted through this address (ciavtabriz2018@gmail.com) no later than April 22, 2018.The Abstract should include:- Title of paper- Name of the author/authors- Institution-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telephone)- Theme- Keywords- Abstract (maximum of 300 words)All papers must be written in English and presented in English or Persian (with similtanuous translation).MAIN THEME & Sub-themes:The main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is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bale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sub-themes shall assist in exploring and challenging of the above main theme:- Theme 1: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a driv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me 2: Vernacular built heritage of Tabriz, Iran and the Middle East;- Theme 3: Vernacular built heritage and sustainability- Theme 4: Case studiesKEY DATES:- April 22: Abstract submission- May 12: Abstract acceptance- May 22: Registration for presenters- July 30: Submission of full papers- August 30: Submission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
-
- 2018-03-14 总部动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 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委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市与村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计划于2018年4月14日(周六)在北京召开。届时,国内外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同仁将相聚北京,共议“亚太地区历史城镇可持续保护与管理的实践与方法”。拟讨论主题包括:亚太地区历史城镇的可持续保护亚太地区历史城镇的可持续管理国际历史城镇保护管理的挑战与启示一、会议基本信息会议主题:亚太地区历史城镇可持续保护与管理的实践与方法时间:2018年4月14日(周六)9:00-18:00会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报告厅主办单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承办单位: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委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出席及演讲嘉宾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领导Sofia Kolonias(希腊)ICOMOS执委会委员ICOMOS CIVVIH 执行机构主席Dr. Claus-Peter Echt(德国)CIVVIH 执行机构秘书长Hae Un Rii 李惠恩(韩国)CIVVIH 执行委员韩国ICOMOS原主席东国大学 讲席教授David Logan (澳大利亚)CIVVIH 执行委员Pierre Laconte(比利时)城市环境基金会 主席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ISOCARP 主席(2006-2009)Europa Nostra 工业与工程遗产委员会主席欧洲环境机构科学委员会 副主席郭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张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CIVVIH 执行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常务理事历史村镇专委会主席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王力军中国建筑设计院 建筑历史研究所 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周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常务理事Fukukawa Yuichi 福川裕一(日本)千叶大学 教授Sergei Gorbatenko(俄罗斯)俄罗斯ICOMOS副主席三、初步会议日程 4. 14 (周六)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学术研讨会 9:00-12:00 1. 9:00-9:10 嘉宾介绍 2. 9:10-9: 50 欢迎致辞 3. 9:50-10:00 成立仪式 4. 10:00-10:15 CIVVIH亚太分委会代表发言 5. 10:15-10:45 茶歇 6. 10:45-12:00 学术研讨 第一部分 12:00-14:00 嘉宾午餐 14:00-18:00 1. 14:00-15:30 学术研讨 第二部分 2. 15:30-15:45 茶歇 3. 15:45-17:00 学术研讨 第三部分 4. 17:00-18:00 总结讨论 四、注册及领取会议材料现开放注册,听众招募中,免费参会,食宿自理。详细日程安排进一步通知公告。因参会人数较多,采取注册入场方式。请提前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的参会者可于4月14日9:00-18:00在清华大学王泽生报告厅领取会议资料。五、会议地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报告厅六、会务联络大会组委会联系方式:heritagecenter@thupdi.com联系人:王翊加 (010)82818542
-
-
- 2018-03-05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期待您的参与
各协会团体会员单位: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2018年,为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ICOMOS将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近年来,ICOMOS愈发重视青年一代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通过鼓励青年工作者参加ICOMOS活动,组建“新晋专家工作组”(Emerging Professionals Working Group)等形式,旨在将ICOMOS打造为更具活力的组织,实现国际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号召广大会员单位,以及其他有志于遗产保护事业的机构和团体,围绕“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这一主题,围绕遗产理念、精神、经验的共享和传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请于2018年3月15日前将简要活动计划发至协会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活动计划提交格式及包含基本信息如下:活动名称、主办方、内容简介、时间、地点、官方网站、附件:海报/宣传页(如有)。秘书处将活动计划汇总后递交至国际ICOMOS总部,作为全球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在ICOMOS官网上进行宣传。在活动结束后,秘书处将汇总活动成果,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后续相关国际会议上进行分享。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2018年3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