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之声

  • 2020-11-16 国际之声

    法国“杰出遗产地与城市”线上培训课程推介

    “法国杰出遗产地与城市”组织将于2020年12月上旬举办以“遗产知识与媒介”为主题的在线培训班。有感兴趣的会员可以点击下文链接了解详情。“法国杰出遗产地与城市”-国际培训课程遗产地、历史与艺术城乡联盟主题:“遗产知识与媒介”时间:2020年12月1-2-4|8-9-10联合欧盟外交部及文化部,得到多个国家大使馆的大力支持,法国杰出遗产地和城市协会将于2020年12月组织第六次国际培训课程。培训课程的主题为“遗产知识与媒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各国卫生情况的要求,2020年度国际培训课程将以在线形式(ZOOM会议)开展,每节课2小时30分钟,课程将于2020年12月1日、2日、4日、8日、9日及10日进行。培训课程项目2020年度国际培训项目将由6节每节2小时30分钟的课程组成,具体时间如下:• 周二,12月1日(下午14时-16时30分)• 周三,12月2日(下午14时-16时30分)• 周五,12月4日(下午14时-16时30分)• 周二,12月8日(下午14时-16时30分)• 周三,12月9日(下午14时-16时30分)• 周四,12月10日(下午14时-16时30分)课程总计15小时,本次国际培训课程将会对以下议题进行讨论:•遗产登录清单与知识•遗产保护工具•遗产媒介与市民参与实用资讯•国际培训课程注册时间将持续至2020年11月27日•课程将提供法语-英语的同声传译•课程学员应是法语或者英语的使用者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sites-cites.fr/agenda/semaine-de-formation-internationale-2020/

  • 2020-08-25 国际之声

    贝鲁特大爆炸后续:文物受损情况与反思

    一、黎巴嫩简介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曾经是中东最开放,最富裕的国家,被称为中东的瑞士。黎巴嫩已探测的矿产资源少,第一产业薄弱;黎巴嫩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第二产业中较为突出的是经济作物,水果、蔬菜、葡萄酒都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但大部分的粮食需要进口。其发达产业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2020年8月4日发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大爆炸,爆炸波及240公里,起先是一股浓烟向天上弥漫,随后浓烟当中出现零星的爆炸火光,大约5秒后,巨大的火龙冲天而起,夹杂着小型爆炸的冲击波在一秒内席卷了视线内可见的建筑物。外围的白色烟尘率先向外扩散,火红色的蘑菇云紧随其后。爆炸城市为首都贝鲁特,拥有占全国三分之一的240万人口,城中有阿拉伯式的奥斯曼建筑和现代建筑,也发现了罗马和拜占庭的结构。二、黎巴嫩世界遗产(5项)暂时未受到直接影响1、安杰尔Anjar(距离贝鲁特东部的贝卡地区约58公里)【1984年列入】安杰尔是由卡利夫·瓦利德一世于8世纪初设计建立的城市。其废墟表明,其整体布局井井有条,使人联想起古代的宫殿,如今,安贾尔成为倭马亚城市规划设计的唯一见证。2、巴勒贝克Baalbek(位于首都贝鲁特市东北86公里处)【1984年列入】这座腓尼基人的城市在希腊时期以太阳神而闻名,这里供奉了三座神灵。巴勒贝克保留了罗马时代的宗教性,那时太阳神朱庇特神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以其庞大复杂的建筑结构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3、比布鲁斯Byblos(位于首都贝鲁特以北约40公里)【1984年列入】比布鲁斯是黎巴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那里发现了许多连续的文明废墟。它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与数千年来地中海地区的传奇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比布鲁斯也与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4、提尔城Tyre(位于首都贝鲁特以南83公里)【1984年列入】传说认为提尔城是紫色颜料的诞生地。它曾是最雄伟的腓尼基城市,当时腓尼基人统治着一些海域,建立了像卡地兹和迦太基这样繁荣的殖民地。它的历史地位在十字军东征之后逐步衰落,但仍保留了许多主要是罗马时期的重要的考古遗物。5、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 (Horsh Arz el-Rab)(位于黎巴嫩北部省)【1998年列入】圣谷是基督教早期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它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远,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这里的树木为古代宗教建筑提供了优质的木材。红点为爆炸点,其余黄点为4处世界遗产(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位于较远北部省,不在此图中显示)殃及范围为半径10公里根据爆炸点与世界遗产的分布范围来看,此次爆炸对黎巴嫩的世界遗产暂时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对其国内的古迹及遗产影响较大。三、黎巴嫩遗产受损总体情况黎巴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萨尔基斯·库里(SarkisKhoury)认为,在大爆炸中,8000座建筑受损,其中包括众多博物馆、画廊等文化场所。在约640座受影响的历史建筑中,有60座左右面临倒塌危险。他强调,为防止秋雨的到来造成进一步破坏,需要紧急进行结构加固和采取防水措施。此外,他还提到需要紧急动员艺术家、文化领域专业人员、工匠和传统知识保管员,合力保护贝鲁特的文化生活。四、受影响的街区及具体情况阿什拉斐叶区(Achrafieh)、杰美扎(Gemmayzeh)和马米哈伊尔(Mar-Mikhaël)老街区,Medawar, Zouqaq El-Blatt and Khandaq Ghamiq 等。1、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爆炸对位于贝鲁特东部的阿什拉斐叶街区中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Beirut)和美国贝鲁特大学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苏尔索克宫殿建于1860年,为当地贵族尼可拉斯·易卜拉欣·苏尔索克(Nicolas Ibrahim Sursock)所建,位于贝鲁特心脏地带的一个小山丘上,可以俯瞰贝鲁特港口。这里收藏着精美的艺术品、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家具、大理石和来自意大利的画作——这些都是苏尔索克家族三代人的心血。破坏程度:爆炸后,宫殿的大理石廊柱仍然挺立,但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配有阿伯书法的木质门框、窗棂则毁坏严重,200多年历史的彩绘玻璃窗被爆炸冲击波毁成碎片。宫的所有者罗德里克·苏索克说,黎巴嫩内战之后,经过20年的精心修复,宫殿才恢复了昔日的辉煌,而此次爆炸对该建筑造成的破坏比黎巴嫩内战期间造成的损毁还要严重约十倍。进行修复的工作人员都无比痛心与绝望,宫殿又将再次进入漫长的重建修复工作。(图片来源:美联社)附近的苏尔索克博物馆为该贵族的私人别墅,修建于1912年,是威尼斯及奥斯曼建筑风格的结合体。60年代转化成博物馆,馆内保存着苏尔索克收藏的现代及当代艺术品。1999年,该建筑被其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博物馆其实在2015年才在历时8年、耗资巨大的修复工程后重新开馆。破坏程度:玻璃窗全部破碎,屋顶也遭到了破坏。目前行动:各专业人士把博物馆的藏品搬进了库房,清理掉遍地的玻璃碎片,并用塑料布等遮盖住受损的博物馆窗户。爆炸点距离最近的文物建筑为图中下方的苏索克博物馆和苏索克宫黎巴嫩贝鲁特国家博物馆藏品年份由史前时代、古希腊、罗马以及腓尼基时代横跨至奥斯曼帝国时期,主要为手工艺品及雕塑,尤其是保存着腓尼基人发明的历史上第一块玻璃。破坏程度:据黎巴嫩文化部部长称,其窗户、门和电梯都在爆炸中受损,而藏品表面看上去比较完好、损耗较小,仍会进一步勘测。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的门窗等基本建筑框架受到破坏,不少玻璃橱窗,连带着内部的藏品破碎或倒塌。2、杰美扎(Gemmayzeh)街区,拥有烈士广场、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圣乔治主马龙尼教堂、城市文化中心(Beit Beirut Museum and Urban Cultural Center)等景点和遗迹,由于距离较近,也发生了因为爆炸产生的常见的墙体剥离、房体倒塌等。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曾经内景视频截图,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的内部的倒塌情况圣乔治马龙尼教堂爆炸前后对比3、马米哈伊尔(Mar-Mikhaël)老街区面朝港口,以活跃的夜生活而广为人知,许多老建筑都变成了酒吧或餐厅。爆炸发生后,这些街道散落着建筑物的碎片,被碎玻璃覆盖着。4、距离事发点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的Marfa现代艺术画廊和Tanit画廊,几乎被彻底摧毁,其中Tanit画廊的部分展览区域直接被夷为平地。五、存在的冲突由于1975年至1990年期间的黎巴嫩内战,不少古迹身上带着战乱、恐怖袭击的痕迹——比如汽车炸弹袭击过的大楼,以及墙上斑驳的弹孔。而这些古迹在30年后,又再次遭遇了一次大规模爆炸,风雨飘摇。多年来,黎巴嫩一直担心历史建筑被出售,进而被拆除、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有报道称,爆炸后中间商一直在联系受损历史建筑的业主,并提供高价购买他们的房产。财政部长随后发布一项法令,在没有得到文化部的许可下禁止出售任何历史建筑。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此举旨在防止任何"剥削",并补充说,有计划修复受损的历史建筑或者翻新,估计花费约3亿美元。六、各方支持与合作1. 在8月11日发布的一份声援声明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世界古迹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在内的27个签署方承诺“尽我们所能,为完全恢复贝鲁特在爆炸中受损的遗产做出贡献”。2. 蓝盾组织(Blue Shield International)黎巴嫩国家委员会目前正在协调当地专家,调查该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历史建筑遭受的破坏,以便国际伙伴在规划长期救济工作时,对重建的优先事项有一个总体了解。3、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希腊等多个国家也在爆炸后纷纷向黎巴嫩政府及人民表示了慰问,并愿意提供援助。七、对中国的启示:文物安全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因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我们在痛心与惋惜的同时,更应该警醒与反思。对于国家来说,构建“大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善港口公共安全处置体系、建立涉及危化品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互动的应急机制、落实安全评估、环境评估责任制度等措施都应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此次爆炸事件,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对当地的众多古迹与遗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确保文物的安全,以及灾后的修复与重建也应是文物部门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对中国而言,我们应当认识到,文物安全本身不仅是文物本体的安全防护,更牵涉到整个文物所在周边环境、社区等多部门。尤其是当文物处于多利益相关方的经济、社会、产业等综合环境之中,文物安全便不仅是文物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文物安全本质上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文化遗产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基于本体的保护,同时要关照遗产周边环境,对所有潜在可能带来威胁的因素进行监测。遗产监测从其根本是对“可能性”的预测,而这种预测所涉及的内容和指标是全方位的,也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重视和配合。望全世界以此为戒,愿黎巴嫩的灾难不再重演。参考资料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historic-beirut-buildings-risk-collapse-after-deadly-explosion-united-nations-n1236645 https://www.globalheritage.nl/news/endangered-heritage-following-beirut-port-explosion 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beirut-museums-size-up-the-explosion-damage https://en.unesco.org/news/unesco-rallies-international-community-safeguard-beiruts-cultural-life-and-heritage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aug/14/beirut-blast-dozens-of-historic-buildings-in-lebanon-capital-at-risk-of-collapse https://mp.weixin.qq.com/s/omnZcJaINBKMXmZRxi__RQ

  • 2020-07-17 国际之声

    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联合声明

    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社会一道,对土耳其当局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博物馆变更回清真寺的决定,以及该决定对这座杰出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放性带来的隐患表示关切。1934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一座博物馆。这项颇具象征意义的决策,致力于向公众敞开她的大门,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壮美而丰厚的文化内涵。从那一刻起,无论是土耳其人民,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够欣赏这一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杰作,细细领略那些穿越拜占庭、奥斯曼时代的艺术精品。这种跨越文化的交融性,早已深深印刻在这座博物馆的基因之中。这项普世共享的遗产的重要意义在1985年获得了进一步升华,不仅因为她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也因为世界遗产授予土耳其作为缔约国所应承担的庄严使命。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不可替代的,她见证了文明交融的往昔,延续着文化交流的传统;她从历史的风霜中走来,并为今天和未来所享有。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持有共同的立场:无论圣索菲亚大教堂未来的功能和所属如何变化,都应对其实施保护,使其面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切管理措施的核心。作为一座博物馆,得益于策展研究员、学者、专业工作者智慧的汇聚,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了教育和研究的圣地。土耳其和全球的专家们持续不断的对话,丰富了我们对这处古迹的认知,使其在时光的洗礼中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这些研讨和对话必须继续开展下去,才能确保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方方面面都能获得应有的呵护。鉴于以上原因,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以及已经就圣索菲亚大教堂丧失其博物馆功能表达了遗憾之意的旗下委员会,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共同体的相关声明表示支持。翻译:燕海鸣审校:解立、王毅英文原文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COM and ICOMOS jointly express their concerns regarding the decision by the Turkish authorities to reverse the status of Hagia Sophia from a museum to a mosque, and the repercussions this may have in terms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this outstanding artistic and cultural heritage.Since 1934, Hagia Sophia has been a museum, a decision motivated as a symbolic gesture to openly present to the public the spectacular multi-layered cultural richness of this monument. The Turkish people and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since then had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this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 and contemplate its stunning works of art of the Byzantine and Ottoman periods, an intercultural exchange inscribed in the museum’s DNA.The importance of this shared heritage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scription of the monument 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85, and the commitments this entails for Turkey as a State Party. It recognizes Hagia Sophia’s role as an irreplaceable testimony of a multicultural past and the continuing dialogue between cultures – a monument that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ICOM and ICOMOS share the opinion that conservation and accessibility must continue to be at the he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Hagia Sophia, regardless of its future function and jurisdiction.While functioning as a museum, Hagia Sophia also served as a plac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enefiting from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between curators, scholars and specialists. The continuous discussions gathering Turkish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certainly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nument and support the conservation efforts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time on the structure. The discussions among experts must also continue especially to ensure the future care of Hagia Sophia in every aspect of its preservation.For these reasons, ICOM and ICOMOS, and their respective committees which have already ex-pressed their sadness to see this symbolic monument losing its museum status, concur with the statements made by partner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ESCO as well a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 2020-05-12 国际之声

    欧洲日宣言发布 “文化遗产:欧洲未来的强力催化剂”

    70年前,刚刚经历战火洗礼,重获和平的欧洲,为保证整个欧洲范围内更长期的稳定和繁荣,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逐渐在政治、经济、货币等多方面实施协同一体的发展,并体现出充满争议的文化认同。欧洲文化遗产丰富,具有悠久的思辨传统,重大社会变革时刻总会引发激烈的反思和行动,面临新冠肺炎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欧洲文化遗产界在2020年5月9日欧洲日发布了名为“文化遗产:欧洲未来的强力催化剂”的宣言。以下是其宣言发布公告和宣言正文的翻译,与广大国内同行分享。时间仓促,翻译中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更详细的信息可点击公众号下方“阅读原文”,登录协会网站查阅原文链接。《欧洲日宣言》“文化遗产:欧洲未来的强力催化剂”发布:欧洲遗产联盟翻译:解立、付梓杰2020年5月9日,正值“舒曼声明”(Schuman Declaration)和欧洲一体化启动70周年的欧洲日之际,欧洲遗产联盟(European Heritage Alliance)的成员起草了欧洲日宣言“文化遗产:欧洲未来的强力催化剂”。在欧洲和全球都在竭力克服一场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之时,《欧洲日宣言》旨在向欧洲领导人和公众传递一条关于团结、希望和联合的有力信息。通过这份宣言,组成欧洲遗产联盟的主要欧洲和国际遗产网络的代表们表达了广大遗产世界愿意帮助欧洲当下社会和经济复苏以及欧洲计划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欧洲日宣言同时提出了彰显文化遗产作为积极性变化的催化剂的七项最重要的方法。这份重要的文件将会在5月9日由欧洲数位图书馆基金和欧罗巴文化代表欧洲遗产联盟共同主持的欧洲日网络研讨会上展示并进行讨论。来自欧洲学术机构,会员国和民间团体的高层级的遗产决策者将会对此宣言做出反馈。其中包括,欧盟创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务委员Mariya Gabriel,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主席Luca Jahier,欧盟部长会议代理主席、克罗地亚文化部主席Nina Obuljen-Koržinek,欧洲议会文化和教育委员会主席Sabine Verheyen,欧洲地区委员会成员、SEDEC委员会主席Anne Karjalainen,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欧罗巴文化执行主席Hermann Parzinger,以及著名的法国作家和电视记者 Stéphane Bern。欧洲日宣言现已对个人和团体组织开放签名(填写下列表格)。请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展现文化遗产将为欧洲未来带来的凝聚力!宣言将会被欧洲文化遗产联盟的全体成员翻译成不同语言并广泛传播。同时也会在2020年5月19日视频会议前被呈交欧盟负责文化事务的各位部长。《欧洲日宣言》“文化遗产:欧洲未来的强力催化剂”值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欧洲日之际,我们纪念《舒曼声明》发表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七十周年;在欧洲和全球都在竭力克服一场由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来重启和重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的时刻;铭记广阔的文化和文化遗产世界已受到由这场流行病带来的沉重和具体的影响,遗产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们在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都经历了严重的变化;被文化和遗产行动者通过分享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保持人们精神振奋的非凡的努力所打动;我们,广大的在全欧洲活跃的遗产社区的代表已经集结在欧洲遗产联盟的旗帜之下,传递一条关于团结、希望和联合欧洲领导人和人民的有力信息。我们已经准备好为欧洲当下的社会经济复苏和欧洲计划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受七十年前罗伯特·舒曼和他的同僚们的愿景和胆识的启发,我们坚信,我们必须抓住当下的危机,将文化和文化遗产置于它们应有的归属之处,即欧洲复兴的核心;正如2018年欧洲文化遗产年所证明的那样,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成为积极变革的催化剂。在这部宣言中,我们强调了七种相互关联的方式:01、治愈欧洲面临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文化遗产在,也将持续在,个体和社会整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中发挥核心作用。已被丰富的文献证实,并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受到日益增加的重视;健康良好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涵盖情感、社会、文化、精神和经济需求,使个体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并最大程度的参与社会。因此,投资文化遗产意味着投资公共卫生、健康,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02、作为欧洲当全世界被迫共同面对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深刻转向,我们共享的文化遗产和价值形成了一个非常必要的定心锚和指南针。它们确可以为我们前方的正确抉择提供方向感和灵感。文化遗产确保了我们的根基、身份认同、传统和欧洲以及全球图景的关联。参与、投身于文化遗产也使我们能够拥抱我们的多样性,并将其作为丰富自身创造性的源泉。欧洲公民如何感受和理解它们共享的遗产,遗产阐释的过程如何得以实施,对欧洲的未来至关重要。这是为何对文化、教育、科学和创新更大的投入必须被置于我们欧洲生活方式以其最多元的形式推广的核心。这也是未来,一个“共享价值的欧盟”必须是与欧洲经济、货币或政治联盟同等重要的原因03、数字化变革中的欧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已突显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分享的重要性。在一个人们渴望更紧密的连接同时又在物理意义上分离的时刻,欧洲文化遗产组织已起身迎接挑战。欧洲已经在数字文化遗产中扮演领军角色,也有基于人文和伦理原则继续推进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潜力。现在我们必须携手加速和提升这一数字变革的进程。同时,我们必须缩小数字化程度高和数字化仍旧欠缺的机构间的差距。我们需要将遗产享用的过程民主化以支持多样性、包容性、创造性,和教育及知识分享中的重要参与。我们需要推动能够增强创新能力的合作和实验。我们需要鼓励数字技术和专业力量的使用,增强文化机构在讲述欧洲故事中的作用。04、绿色欧洲在欧盟继续推进其历史项目“欧洲绿色协议”的同时,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社会经济绿色变革的文化层面也得到充分考虑。我们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正面临气候变化的重大威胁。但拥有丰富传统知识和技能资源的文化世界也可以助力各类环境应对实践,帮助实现“欧洲绿色协议”中的宏大目标。我们强烈呼吁此次传染病大流行后欧洲的“绿色复兴”,并相信文化遗产在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中的巨大潜力。05、再生欧洲目前里程碑式的研究项目“欧洲需要文化遗产”已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投资遗产对于城市和区域再生-在个人和社区层面-清晰的收益。鉴于失业率极端上升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敦促欧盟领导人投资遗产引领的城乡再生,促进欧洲社会经济的恢复。这样做将使欧洲不仅能够保存很多现有工作岗位和相关技能,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从专业技能到对数字和其他新技术的多种使用。这种“文化遗产新协议”将从另一个角度刺激社会经济创新,贡献于我们生存环境的重大改善。在欧洲全域历史城镇、乡村遗产推行遗产引领的再生项目的巨大潜力将成为一个真正的走向更绿色和可持续欧洲的“游戏制定者”。06、体验欧洲面对新冠肺炎流行导致全球旅行和移动受限带来的对旅游业的灾难性打击,1300万欧洲的工作岗位受到冲击,我们完全支持制定一个大型“欧盟旅游业抢救计划”的呼吁。这个计划应包含针对文化旅游复兴的特殊措施。文化旅游是全球增长最快和规模最大的旅游产业之一,占据欧洲旅游业的40%以上。旅游业需要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业需要旅游业。但我们应通过将危机作为促进更加创新和可持续的旅游形式的机遇走出本次危机。我们将为遗产地的公共和私人所有者及其周边社区提供长期效益,并为参观者创造更加优质的体验和享受。07、拥抱世界最后,像当前危机已经清晰显示的,人类的相互联系和脆弱性为欧洲发挥在全世界的正面和建设性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遇。文化和文化遗产是增强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关键驱动力,而这又是全球团结和合作的前提。欧洲因此应该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引领这一过程。基于上述内容,我们需要紧急和共同动员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变革性力量,为欧洲在后新冠时期绿色和包容性的复兴提供意义和启发。携手并肩,我们将发挥其最大潜力为我们共同的欧洲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部宣言由以下的欧洲遗产联盟成员于2020年5月9日起草:1.ACCR(Association des Centres Culturels de Rencontres)(文化交流中心协会)2.ACE(Architects‟Council of Europe)(欧洲建筑师协会)3.AEERPA(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estoration Companies) (欧洲建筑遗产修复企业协会)4.Blue Shield(蓝盾)5.CIVILSCAPE(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欧洲景观公约)6.EAA(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rchaeologists)(欧洲考古学家协会)7.E.C.C.O(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Conservator-Restorers‟Organisations)(欧洲保护修复师组织联盟)8.ECF(European Cultural Foundation)(欧洲文化基金会)9.ECOVAST(European Council for the Village and Small Town)(欧洲村落和小镇协会)10.ECTN(European Cultural Tourism Network)(欧洲文化旅游网络)11.ECTP-CEU (European Council of Spatial Planners)(欧洲空间规划师协会)12.EFAITH (European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Heritage)(欧洲工业和技术遗产协会联合会)13.EFFORTS (European Federation of Fortified Sites)(欧洲城防遗址联盟)14.EHHA (European Historic Houses Association)(欧洲历史房屋协会)15.EHTTA (European Historic Thermal Towns Association)(欧洲历史温泉城镇协会)16.ELO (European Landowners‟Organisation)(欧洲土地所有者组织)17.EMA (European Museum Academy)(欧洲博物馆学会)18.EMF (European Museum Forum)(欧洲博物馆论坛)19.EMH (European Maritime Heritage)(欧洲海事遗产)20.ENCATC (European Network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res)(欧洲文化管理培训中心网络)21.ENCoRE (European Network for Conservation-Restoration Education)(欧洲保护修复教育网络)22.ERIH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欧洲工业遗产线路)23.ETC (European Travel Commission)(欧洲旅游委员会)24.EUROCLIO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History Educators)(欧洲历史教育工作者协会)25.EUROCITIES (The Network of Major European Cities)(欧洲主要城市网络)26.EUROPA NOSTRA (The Voic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urope)(欧洲文化遗产之声)27.Europeana28.EWT (European Walled Towns)(欧洲城垣)29.FEDECRAIL (European Federation of Museum and Tourist Railways)(欧洲博物馆和游客铁路联盟)30.FEMP (European Federation fo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kills)(欧洲建筑遗产技能联盟)31.FRH (Future for Religious Heritage – European Network for historic places of worship)(宗教遗产的未来-欧洲信仰历史场所网络)32.Heritage Europe-EAHTR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Historic Towns and Regions)(欧洲历史城镇地区协会)33.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34.ICOMO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35.IFLA Europ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36.Interpret Europ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Heritage Interpretation)(欧洲文化遗产阐释协会)37.INTO (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国际国家信托组织)38.ISOCARP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ers)(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39.Mad’in Europe40.Michael Culture Association (MCA)(迈克尔文化协会)41.NECSTouR (Network of European Regions for a Sustainable and Competitive Tourism)(欧洲地区促进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旅游业网络)42.NEMO (Network of European Museum Organisations)(欧洲博物馆组织网络)43.OWHC (Organis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欧洲世界遗产城市组织)44.Perspectiv (Association of Historic Theatres in Europe)(欧洲历史剧院协会)45.RANN (Réseau Art Nouveau Network)(新艺术运动网络)46.SEE Heritage Network (South East European Heritage Network)(欧洲东南遗产网络)47.TICCIH Europe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工业遗产保护国际委员会)48.Trans Europe Halles (TEH)49.UIA workgroup Heritage Region 1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国际建筑师联盟)附录:拓展阅读,定量和定性数据,关键的政策文件1)治愈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Cultural Heritage Counts For Europe Report (2015) by Europa Nostra, ENCATC, Heritage Europe, the Heritage Alliance,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entre and the Raymond Lemair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nserv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Leuven.https://www.europanostra.org/our-work/policy/cultural-heritage-counts-europe/ Heritage and Wellbeing: What Constitutes a Good Lif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CCROM)https://www.iccrom.org/projects/heritage-and-wellbeing-what-constitutesgood-life Wellbeing and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2018) by Historic Englandhttps://historicengland.org.uk/images-books/publications/wellbeing-and-thehistoric-environment/wellbeing-and-historic-environment/ Study of ‘Heritage Houses for Europe’ (2019) by European Historic Houseshttps://www.europeanlandowners.org/heritage-houses-for-europe/wpcontent/uploads/2019/09/Final-Study-Heritage-Houses-FINAL-1809online.pdf 政策文件 Council conclusions on the Work Plan for Culture 2019-2022 (2018)http://data.consilium.europa.eu/doc/document/ST-13948-2018-INIT/en/pdf 2)作为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Engaging citizens with Europe’s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make best use of the interpretive approach (2017) by Interpret Europehttp://www.interpreteurope.net/fileadmin/Documents/publications/ie_engaging_citizens_with_eur opes_cultural_heritage_co.pdf 政策文件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ultural heritage for Europe (2014)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14DC0477 Strengthening European identity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2017)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sites/beta-political/files/communicationstrengthening-european-identity-education-culture_en.pdf European Framework for Ac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2018)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ttps://ec.europa.eu/culture/library/commission-swd-european-frameworkaction-cultural-heritage_en Berlin Call to Action: Cultural Heritage for the Future of Europe (2018) by Europa Nostrahttps://www.europanostra.org/wp-content/uploads/2018/09/Berlin-Call-ActionEng.pdf Europe Fast Forward Heritage (2018) by Culture Action Europehttps://cultureactioneurope.org/advocacy/fast-forward-heritage/ A NEW STRATEGIC AGENDA 2019 – 2024 (2019) by the European Council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media/39914/a-new-strategic-agenda-20192024.pdf PARIS MANIFESTO ‘Let us relaunch the European project through culture and cultural heritage! (2019) by Europa Nostrahttps://www.europanostra.org/wp-content/uploads/2020/03/2019-EN_ParisManifesto.pdf 3)数字化变革中的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Europeana Strategy 2020-2025 (2020)https://pro.europeana.eu/page/strategy-2020-2025-summary Commission report on the evaluation of Europeana and the way forward (2018)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qid=1536235661093&uri=COM:2018:612:FIN Evaluation of Europeana and orienta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2016)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58538a59-b4aa-11e899ee-01aa75ed71a1/language-en My ambition for Europe: protecting it, transforming it and taking it forward (2019)https://www.linkedin.com/pulse/my-ambition-europe-protecting-transformingtaking-forward-breton/ Museums in the mirror world - preparing for the next stage of ou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2019)https://medium.com/@Europeana/museums-in-the-mirror-world-preparing-forthe-next-stage-of-our-digital-transformation-bb4754b8ee00 Ten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of digital culture (2019) https://pro.europeana.eu/page/10perspectives 政策文件 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 on the digitisation and online accessibility of cultural material and digital preservation (2011)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1H0711 Declaration of cooperation on advancing digitis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9)https://ec.europa.eu/digital-single-market/en/news/eu-member-states-signcooperate-digitising-cultural-heritage 4)绿色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Safegu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from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EU (2018)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8fe9ea60-4cea-11e8be1d-01aa75ed71a1/language-en The Future of Our Pasts: Engag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Climate Action (2019) by ICOMOShttps://indd.adobe.com/view/a9a551e3-3b23-4127-99fd-a7a80d91a29e 政策文件 Council conclusions of 21 May 2014 on cultural heritage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for a sustainable Europe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52014XG0614%2808%29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post2015/transformingourworl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on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2019)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b828d165-1c22-11ea-8c1f01aa75ed71a1.0002.02/DOC_1&format=PDF 5)再生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Getting Cultural Heritage to work for Europe (2015)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https://op.europa.eu/fr/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b01a0d0a-2a4f-4de088f7-85bf2dc6e004 White paper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EU Urban Agenda Partnership on culture and cultural heritage (2019) by drafted by ICLEI and EUROCITIES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EU-funded projects ARCHES, CLIC, EUCANET, Forget Heritage, I-Media-Cities, Open Heritage, REACH, ROCK, RURITAGEhttps://rockproject.eu/documents-list#386 政策文件 Declaration on the adaptive reuse of built heritage (2018) ·https://www.acecae.eu/fileadmin/New_Upload/_15_EU_Project/Creative_Europe/Conference_Built_Heritage/LEEUWARDEN_STATEMENT_FINAL_EN-NEW.pdf Opinion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uropes rural areas to the 2018 Year of Cultural Heritage ensuring sustainability and urban/rural cohesion (2018)https://www.eesc.europa.eu/en/our-work/opinions-informationreports/opinions/contribution-europes-rural-areas-2018-year-cultural-heritageensuring-sustainability-and-urbanrural-cohesion-own Urban Agenda for the EUhttps://ec.europa.eu/regional_policy/en/policy/themes/urbandevelopment/agenda/ 6)体验欧洲研究,出版物,文章 Sustainable cultural tourism Study. Report of the OMC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 Working Group of Member States’ Experts (2019)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164ea9c5-2255-11eaaf81-01aa75ed71a1/ Horizon 2020 - the new strategy of promoting Europ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long-haul markets by the European Travel Commissionhttps://etc-corporate.org/our-campaigns/horizon-2022/. 政策文件 Joint Statement ‘European tourism sector demands urgent supportive measures to reduce devastating impact of COVID-19’ (March 2020)https://tourismmanifesto.eu/european-tourism-sector-demands-urgentsupportive-measures-to-reduce-devastating-impact-of-covid-19/ Barcelona Declaration "Better Places to Live, Better Places to Visit" (2018)https://necstour.eu/better-places-to-live-better-places-to-visit 7)拥抱世界研究,出版物,文章 Preparatory action ‘Culture in EU External Relations’ Engaging the World: Towards Global Cultural Citizenship (2014)https://ec.europa.eu/assets/eac/culture/library/publications/global-culturalcitizenship_en.pdf Research for CULT Committee – European Cultural Institutes Abroad (2016)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https://www.cultureinexternalrelations.eu/cierdata/uploads/2016/11/Mapping8.pdf 政策文件 Joint Communicat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Towards an EU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2016)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JOIN%3A2016%3A29%3AFIN

  • 2020-04-26 国际之声

    2020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青年从业者培训班报名通知

    主题:考古遗址的调查、保护和管理时间:2020年9月2日-10月1日地点:日本奈良,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文化中心奈良办公室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语言:英语联合主办方由日本文化厅(Bunkac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ACCU)、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国际中心(ICCROM)和日本国家文化财研究所(东京、奈良)联合主办,与日本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JCIC-Heritage)合作,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家委员会、奈良县政府及奈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培训对象:亚太地区42个国家的青年遗产从业者,须由该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推荐,原则每国家一名,总学员不超过15位。基本要求:从业5-7年的考古遗址管理相关领域青年工作者英语流利费用:主办方承担国际旅费及当地食宿学员承担日本国内差旅及签证费用具体课程信息、申请条件、费用补助等详细信息见培训官网链接:http://www.nara.accu.or.jp/english/gi-2020web.html特别提示:1:本次培训班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系统推荐报名,不接受个人直接申请。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组织,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负责发布通知,汇总及初步遴选报名材料,提交相关国家机构,并由主办方最终遴选。2:本次培训针对有一定从业经历的考古管理领域专业工作者,尤其建议国内各考古遗址管理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工作者报名。报名方式:报名表格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申请官网链接,下载并填写第8条第1至3项(申请表、推荐信、个人陈述)的表格,并于5月15日(周五)前将报名材料以“亚太培训报名”为标题,发送至协会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如有疑问,可登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网www.icomoschina.org.cn通过客服窗口咨询。

  • 2020-03-05 国际之声

    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学术文献回顾

    整理:黄雨茵、蒋欣怡想了解国际文化遗产学界的理念发展趋势,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方向进行学术阅读和思考?ICOMOS CHINA为大家梳理了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并根据主题进行了分类,希望能够有所帮助。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英文著作尚没有准确的中文译名,欢迎各位会员和关注者为我们提供更加信达雅的译名。一、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书名:文化遗产:管理、认同与潜力 Culturalheritage: management, identity and potential编者:Łukasz Gaweł, Ewa Kocój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来自波兰和外国文化机构的作者们就文化遗产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讨论,表明遗产的本质在于选择将文化产品转化为“遗产”。本书所讨论的主题从文学、民间文学艺术,到城市探索和博物馆等。该书分析了特定机构和文化项目中的文化管理和集体记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法律保护,利益相关cha者在管理文化遗产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书名:未来的其他计划:全面规划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应用传播)The Future Has Other Plans: Planning Holistically to Conserv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pplied Communication)编者:Jon Kohl andSteve McCool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危机已经笼罩着全世界20多万个由国家和地区保护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遗产管理者面对着更多共同遗产消失的危机。虽然遗产管理和实施受到缺乏资金、时间、人员、信息和政治意愿的影响,但本书的编者认为,当前问题的深层原因潜藏在学科本身。编者凭借数十年来根据世界各地的全球遗产管理和案例研究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合跨学科不断发展的管理范式,引入了一种新的整体规划方法,将遗产管理和保护实践与运营现实相结合。书名:文化遗产关爱与管理:理论与实践Cultural Heritage Care and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编者: Cecilia Lizama Salvatore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涉及大量的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例如文化景观、美食、表演艺术和舞蹈、语言等。本书还提出了文化遗产的多元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的观点,讨论了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相关法律和规范,介绍了获取、整理和保存文化遗产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讨论了与数字遗产相关的理论和概念。二、世界遗产和遗产全球化书名:全球遗产:读本Global heritage : a reader编者:Lynn Meskell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旨在研究遗产和实践中的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以及保护全球文化和自然资源背后的国际政治问题。该书从遗产实践的角度去自内而外思考如何在确保遗产保护伦理的同时,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考古学家到遗产专业人士,博物馆馆长到普通大众。为遗产事业做出贡献的是一支杰出的团队,由最杰出的学者组成,包括资深和年轻的学者。书名:身份认同和遗产:全球化世界的当代挑战Identity and heritage :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in a globalized world编者:Peter F. Biehl, Douglas C. Comer, Christopher Prescott, Hilary A. Soderland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通过提出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学和遗产管理所面临的争议性问题,为身份认同和遗产研究提出新的议题。这本书不仅展示了新旧世界遗产目标和经验的可变性,而且在一个不断缩小的世界中开启了一个超越国家和地区背景的讨论。如果遗产部门和考古学要在当代和未来的世界保持相关性,那么就必须要解决与遗产和身份认同相关的政治、实践和叙事的问题。书名:世界遗产的落地:民族志的视角World Heritage on the Ground: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编者:Christoph Brumann, David Berliner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确立了当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标准。本书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案例研究。具有特定世界遗产地专业知识的人类学家,探讨了世界遗产框架的影响以及教科文组织遗产制度的全球传播。本书展示了地方和国家如何以复杂和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全球制度框架相互作用。本书提出,普遍而言,世界遗产地周围的社区会受到这些遗产制度的限制,而不是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书名:变化世界中的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 in a Changing World编者:Karol Jan Borowiecki, Neil Forbes, Antonella Fresa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21世纪,全世界面临着影响社会各界的划时代变革。文化遗产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了解过去、增强凝聚力、推动经济增长、开拓就业机会和支持教育和艺术领域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书名:废墟中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以及和平梦想A Future in Ruins: UNESCO, World Heritage, and the Dream of Peace编者:Lynn Meskell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废墟中的未来》讲述了教科文组织为拯救世界的遗产,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一个致力于和平共处和遗产保护国际社会而付出的努力。它描述了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动荡之后,考古学界和国际主义者如何在西方的倡议中联合起来。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人也面临着关乎自己使命的挑战和矛盾。该组织是会坚守有助于实现和平梦想的知识分子追求,还是退而求其次成为咨询和技术机构?本书希望读者了解过去对于现在的意义,谁塑造了现在,以及谁在此过程中以成功或失败收场。三、遗产与旅游书名:旅游与国家遗产的论述:文化视角下的对比研究 The discourse of tourism and national heritage : a contrastive study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编者:Claudia Elena Stoian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收集了在线旅游推广领域的深入研究。它关注世界遗产的在线推广,主要侧重机构和商业性网站上的传播。该书分析了每个国家如何结合各种模式来创建虚拟宣传材料。在此过程中,探索各国使用的营销方式和理论框架,将结果与网站的类型及依托的国家进行比较,并从文化角度,如文化差异进一步解释这些结果。书名:世界遗产、旅游和认同: 列入和副产品World heritage, tourism and identity: Inscription and co-production编者: Laurent Bourdeau, Maria Gravari-Barbas, Mike Robinson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1972年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已有近1,000处遗产被确认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其保护的必要性也得到了认可。然而,“公约”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伴随着挑战,许多遗产地的关键问题与旅游后遗症有关。对于许多遗产地而言,获得世界遗产名录的提名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保护遗产地和管理日益增多的游客。显而易见的是,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了涉及世界遗产地的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关注点。书名:社会记忆和遗产旅游研究方法Social memory and heritage tourism methodologies编者:Stephen P. Hanna, Amy E. Potter, E. Arnold Modlin, Perry Carter, and David L. Butler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描述并展示了创新性的分析方法,如定性,定量和混合方法,还介绍了社会记忆和遗产旅游研究的历史以及这些研究领域存在的特殊挑战。本书还结合不同地理位置的案例研究提出相关的研究方法,展示了社会记忆和遗产旅游方面的创新研究模式,并指导读者避免常见陷阱,从而成功开展自己的研究。本书对于正在准备进行特定景观的社会记忆再生研究或有兴趣研究遗产的学者、专业人士和旅游,地理,人类学和博物馆研究的学生具有参考价值。书名:工业遗产旅游业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编者:Philip Feifan Xie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探讨了工业遗产与旅游业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它有助于激发有关工业遗产地的社会经济价值探索和促进旅游业创意经济的增长,并更好地展示不同的社会群体是如何塑造与这些遗产地相关的集体记忆和地方认同感的。该书提供了一个以亚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案例研究为基础的概念框架,倡导通过创建混合用途空间,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来发展工业遗产地的旅游业。这些理论和实践观点将为遗产旅游,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旅游营销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参考。书名:英国和爱尔兰的遗产与旅游业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Britain and Ireland编者:Glenn Hooper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本书探讨了遗产与旅游之间存在的自然但有时困扰的关系。分章包括了文学旅游,工业遗产,遗产保护等主题。本书引用了一系列历史和文化材料和大量的案例研究,概述了整个群岛遗产和旅游的发展情况,着重阐述了最新政策和战略举措,新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尚在不断变革的管理系统。书名:遗产旅游目的地:保护,交流与发展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s : preserv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编者:Maria D. Alvarez, Frank M. Go, Atila Yüksel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本书以遗产旅游为基础,探索了遗产目的地的保护和活化的问题,以及当地社区在支持景点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回顾了遗产空间的规划和制度化之后,讨论了产品开发和交流,考虑了一些对目的地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全球化,技术革新和气候变化。本书涵盖了最新的研究和国际案例分析,供旅游和目的地管理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使用。书名:文化遗产旅游:迈向成功和可持续的五个步骤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Five Steps for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编者:Cheryl M. Hargrove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作为不断发展的行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精心规划和充足的资源支撑。本书为规划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帮助管理者和社区领导者吸引游客并让他们到文化遗产地、景点或目的地消费。相关人士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如何评估,规划,开发,营销,资助,管理和衡量文化遗产,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书名:文化遗产旅游的当代问题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Contemporary Geographies of Leisure, Tourism and Mobility)编者: Jamie Kaminski, Angela M Benson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长期以来,目的地文化产品的感知质量一直是决定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最近,包括文化体验在内的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旅游体验是用来区别目的地的重要指标,也是最易管理的。文化遗产作为日益增长的旅游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此书得到印证。本书由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撰写,涵盖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多理论视角,整合了有关遗址,纪念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机动车遗产活动和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范例。书名:工业遗产和区域认同Industrial Heritage and Regional Identities (Routledg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Series)编者:Christian Wicke, Stefan Berger, Jana Golombek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强调遗产已经与地区和地方身份建立了紧密联系。在许多遗产地,非空间形式的身份与空间形式相互关联。民间社会行动对于构建区域认同方面非常重要。对于工业遗产的最终成功,区域品牌似乎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一过程与地区的营销策略密切相关,例如,用该品牌发展可行的经济模式来吸引旅游业。本书通过煤炭和钢铁生产地区的精选案例研究,说明了重工业区域如何处理其工业遗产,以及它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品牌的意义。书名:文化和遗产旅游管理学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and Management编者:Tammie J Kaufman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首先介绍了文化和遗产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探讨了文化旅游业的增长以及增长背后的原因。本书还将深入探讨“遗产”游客的动机,探讨规划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和遗产游客创造体验以及捆绑体验的概念(即品酒和艺术画廊之旅)。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这种类型的旅游业如何对社区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本书还强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最后,表现了对旅游业的“黑暗面”以及美食旅游的日益关注。书名:中国的遗产与浪漫消费Heritage and Romantic Consumption in China编者:Zhu Yujie(朱煜杰)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通过在世界遗产丽江古城的调研,揭示遗产如何与当地社会、文化系统发生勾连,在日常生活和旅游实践过程中,个体的文化认同如何被塑造。作者提出,中国正在兴起一种“浪漫消费主义”,人们通过赴远离日常都市情境的地区旅游,去寻求自然、民族、精神和审美层面的满足。四、文化意义和价值书名:文化遗产和价值创造:走向新的道路Cultural heritage and value creation : towards new pathways编者:Gaetano M. Golinelli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本书通过系统的思考,开拓了文化和管理和谐融合的新视角,为开发新的价值创造了途径。文化遗产既被解释为社会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视为社区身份认同的表现。本书还侧重于多学科方法的结合,方法论的严谨性以及对教科文组织在该领域贡献的分析。该书的内容与实证研究结果相结合,可作为文化遗产管理的参考书籍。书名:建成遗产管理学:文化意义的作用Managing Built Heritage: The Role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编者:Stephen Bond, Derek Worthing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这本书是在对保护建成文化遗产的方法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中写成的。本书运用了文化意义的概念体系来考察建成遗产的管理情况,涉及了评估文化遗产价值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如何将其作为管理战略和流程的有效关注点和推动力。管理建成遗产、评估文化意义是为了分析和反思,并借鉴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特定问题,研究当前的方法并提出最佳实践策略。本书还列出了能确保有效管理的关键政策和必要程序。五、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书名:从可持续性角度看遗产研究Percep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heritage studies编者: Marie-Theres Albert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该出版物是遗产研究系列中的第四本,旨在反映遗产研究论述中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教科文组织关于遗产的官方政策中,可持续性作为一个概念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本书讨论了可持续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世界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多元的潜力。同时将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纳入遗产研究的论述中,开拓了论述的新视角。书名:世界遗产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管理的新方向(文化遗产的关键问题)World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in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Key Issues in Cultural Heritage)编者:Peter Bille Larsen, William Logan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可持续发展政策置于其历史和理论背景中并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分析了政策的四个基础-环境可持续性,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和平与安全。第三部分介绍了IUCN,ICOMOS和ICCROM的观点,第四部分阐述了关于该政策实际影响的“案例研究”观点。经验丰富的遗产专业人士和从业者提供了关于政策演变的“内部”观点和关于政策影响的“外部”观点。本书有助于遗产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新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对于该领域工作的学者和学生来说,这也是很好的参考。六、武装冲突与遗产保护书名:文化遗产与冲突的迷局:军事参与下的文化财产的保护与破坏The Wicked Problem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flict: Military involvement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ast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编者:Joris D Kila,Christopher V Herndon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不仅受到时间,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威胁,而且受到日益严峻的武装冲突的威胁。我们看到由于抢劫和非法贩运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出于政治,宗教,经济和政治宣传原因而对文化遗产进行破坏和操纵。文化财产保护(CPP)虽然在国家和国际法律下具有法律强制性,但执行不力,制裁很少得到贯彻。本书列举了一系列现场案例,并结合了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有关文化遗产使用和滥用进行了讨论,重要的是,强调了造成了目前的悲惨局面的原因是文化遗产中的官僚行为以及政治化。书名:武装冲突中的国际文化遗产法:叙利亚,利比亚,马里,伊拉克入侵和巴米扬大佛的案例研究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Law in Armed Conflict: Case-Studies of Syria, Libya, Mali, the Invasion of Iraq, and the Buddhas of Bamiyan编者: Marina Lostal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本书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填补了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遗产问题的空白。作者利用叙利亚,利比亚和马里(以及其他国家)的冲突作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新视角,还阐明了该领域的独立法律原则,为复杂的国际公约网络提供了可理解的简洁的指导方针。最后,本书论述了通过“世界遗产公约”实现的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探索的“如何促进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与其他教科文组织政权之间的系统相结合”的计划。七、本土文化遗产书名:玛雅文化遗产:考古学家和本土社区如何回顾过去(社会考古学)Maya Cultural Heritage: How Archaeologists and Indigenous Communities Engage the Past (Archaeology in Society)编者:Patricia A. McAnany (Author), Sarah M. Rowe (Contributor)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这本书涉及了文化遗产和当地社区的相互关系,通过殖民主义,政府行为和二十世纪初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将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土著人民与“古代玛雅人”区别开来,增强了读者对土著人民的理解。玛雅文化遗产探索社区计划如何以协作的方式构思和实施,正在改变考古实践,考古研究对象和当代玛雅民族社区之间的关系。作者不是简单地描述玛雅遗址,而是深入这些遗产计划所产生的论题,计划创造出的新“遗产景观”,以及当今多样化的玛雅社区如何与过去产生联系。书名:阿拉伯半岛的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编者: Karen Exell (Author), Trinidad Rico (Contributor)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阿拉伯半岛的遗产项目正在迅速发展:博物馆和遗产地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将阿拉伯半岛展现在国际地图上的一种方式。全球性的比如西方的遗产标准和做法已被用于为博物馆开发和场地管理快速纳入国际认可的遗产专业知识。阿拉伯半岛使用西方遗产模型,点明了本书的两个关键研究领域:本土文化遗产概念和实践的模糊化以及文化认同的表达;地方的遗产认同感与通过国家级博物馆和遗产地建立的新的国家认同感之间的紧张关系。书名:红木大屠杀: 交叉性暴力的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The Rosewood Massacre: An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f Intersectional Violence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编者:Edward González-Tennant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 红木大屠杀是指发生在1923年的种族骚乱事件,在持续一周的系列事件中,佛罗里达州莱维县红木镇主要的非裔美国人社区被摧毁。邻镇白人将该镇烧毁,其公民为求生四处逃窜,永远不能回到红木镇。当时没有肇事者被定罪,如今有关于这一事件本身和随后的法庭听证会的文件也几乎不复存在。唯一能证明这里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的迹象是散落各处的建筑结构遗骸和2004年修建的历史标志,宣称该遗址是佛罗里达州的遗产地标。书名:奇努克复原力:哥伦比亚河下游的遗产和文化复兴(本土交汇处)Chinook Resilience: Heritage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on the Lower Columbia River (Indigenous Confluences)编者:Jon D. Daehnke hD, Tony A. Johnson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奇努克印第安民族 - 其祖先居住在哥伦比亚河下游的两岸。由于该民族的地位未被承认,奇努克印第安民族在努力管理文化遗产及其自身历史的过程中经常面临挑战。本书描述了奇努克印第安民族在土地和遗产受到侵犯时如何继续保持文化强大性和复原力。作者专注于奇努克参与考古项目和公共历史遗址保护以及部落在太平洋西北地区振兴赛艇文化中发挥的的作用。这种生动的遗产表达,为奇努克族印第安民族的文化复原力提供了一种具有前瞻性,和部落相关,和非殖民化的发展方向。书名:古巴文化遗产:革命国家的反叛历史Cuban Cultural Heritage: A Rebel Past for a Revolutionary Nation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编者: Pablo Alonso González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本书探讨了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后殖民古巴建立民族认同中所起的作用。作者说明了从1898年西班牙独立开始,到2014年古巴-美国和解的过程中,古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转变如何影响有关遗产的观念,以及遗产如何被不同的社会行为者用来重申其地位、传播新意识形态和巩固政治体制。作者还揭示了古巴历史的复杂性,如古巴与西班牙、美国、苏联和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关系;遗产,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书名:重新发现库尔德斯坦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板球的召唤(帕尔格雷夫的文化遗产和冲突研究)Rediscovering Kurdistan’s Cultures and Identities: The Call of the Cricket (Palgrave Studies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flict)编者:Joanna Bocheńska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深入探究了库尔德斯坦鲜为人知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以及不同地区(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发生的变化,并将后殖民地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第一章介绍了该书对后殖民理论的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库尔德斯坦的历史背景。第二,第三和第四章分别重点关注库尔德语,研究库尔德文学和电影叙事中揭示的伦理变革,探讨库尔德文化机构的社会政治角色以及反对库尔德移民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具体案例。书名:结构性暴力考古学:二十世纪煤矿城的生活(文化遗产研究)An Archaeology of Structural Violence: Life in a Twentieth-Century Coal Town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编者:Michael P. Roller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深入研究了二十世纪美国政治经济学。本书的核心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但最鲜为人知的劳工暴力行动之一,即1897年的Lattimer大屠杀,其中19名罢工的移民矿工被杀,40多人受伤。这个社区的故事是对这个时代的巨大讽刺,阐述了现代主义的进步是如何与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循环不可分割的。作者专业地融合了考古学,劳动史,民族志和批判性社会理论的相关内容,展示了近代考古学是揭示当今社会问题的深层基础。八、文化遗产中的现代技术书名:文化遗产中的关联数据Linked Data for Cultural Heritage编者:Ed Jones, Michele Seikel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关联数据对于在开放网络上共享图书馆馆藏至关重要,尤其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馆藏数字文化遗产。在本书中,图书馆馆藏和技术服务协会(ALCTS)收集了一系列的投稿来帮助读者理解关联数据的概念。图书馆帮助科学研究人员分享他们的数据,以及描述主要机构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评估欧洲和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等项目的影响力。这项对文化遗产景观的调查将成为编制目录的人和元数据社区的重要资源。书名:数字成像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古代艺术品的分析,修复和重建(数字成像和计算机视觉)Digital Imag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alysis,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Artworks (Digital Imaging and Computer Vision)编者:Filippo Stanco, Sebastiano Battiato, Giovanni Gallo出版年份:2017年简介:本书展现了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和计算机图形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每章都包含一个目录,插图和图形来详细阐述所提出数字化的概念。知名专家的理论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相关应用,包括光谱成像,自动化复原,计算重建,数字化复制和3D模型。书名:记录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数字技术(馆藏发展,文化遗产和数字人文科学)Digital Techniques for Documenting and Pre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gital Humanities)编者:Anna Bentkowska-Kafel and Lindsay Macdonald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该书提供了多元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记录和保存物质文化遗产。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被记录,检验和可视化。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日期,规模,材料和保存状态,并且在数字化,保护和知识本质的表达等方面衍生了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挑战。九、其它书名:文化遗产中的道德规范The ethics of cultural heritage编者:Tracy Ireland, John Schofield 出版年份:2015年简介:关于20世纪文化遗产伦理的讨论侧重于专业性,管理权,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建立公众对遗产过程结果真实性的信任。本书的重点在于确保道德是所有遗产理论,实践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章节内容从传统的遗产伦理学出发,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人权、社会公平性、遗产政治经济学和概念化的道德责任。本书还强调了文化遗产不只是与过去有关,而且是一个以未来为中心的社会行动领域。书名:遗产研究指南 A companion to heritage studies编者:William Logan, Máiréad Nic Craith, and Ullrich Kockel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本书概述的关键问题包括文化保护,环境保护,世界遗产和旅游,伦理和人权。本书为该领域的新兴势力提供前沿指南,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的,批判性的研究方法。该书汇聚了来自国际学者的文章,包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家遗产系统的在遗产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书名:食物的特性:食物作为文化遗产(遗产,文化和认同)Edible Identities: Food as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Culture and Identity)编者:Ronda L. Brulotte出版年份:2016年简介:食物的种植,准备和消费的过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遗产。食物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产品,创造了社会纽带,同时标志着文化的差异。在汇集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食品和遗产学者的观点的过程中,本书详细研究了如何利用食物的种植,准备和消费在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上创造“文化遗产”的认同主张。书名:情感,情感实践和蕴含在当下的过去(文化遗产中的关键问题)Emotion, Affective Practices, and the Past in the Present (Key Issues in Cultural Heritage)编者:Laurajane Smith, Margaret Wetherell, Gary Campbell出版年份:2018年简介:本书回应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关于情绪运用的争论,同时探讨情感如何联系过去与现在,辩论了社会记忆的问题、 文物古迹的旅游用途。该书回顾了关于情感的性质和表达的学术争论。本书以宏观的角度,对情感的实用理解进行了论证,并在此过程中概述了本书的理论基础, “Wetherell的情感实践概念”。由于关于情感的争论往往是令人困惑和抽象的,本书旨在梳理这些争论,并通过案例研究,阐明其对遗产和博物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书名:遗产研究中的教育与实践(文化遗产研究)Pedagogy and Practice in Heritage Studies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编者: Susan J. Bender, Phyllis Mauch Messenger出版年份:2019年简介:本书探讨了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以及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遗产教学的主题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重要性,技术如何改变教育,考古学中的性别问题,遗产职业中的少数派,美洲原住民格雷夫斯保护和遣返法案(NAGPRA)和道德教育,考古学领域的学校和电子学习。本书提出了遗产教学策略,并讨论了将遗产研究的价值观纳入考古学课程的方法,从而使这些领域的知识体系相互完善。书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与政策Safeguarding Intangible Heritage : Practices and Politics编者:Natsuko Akagawa, Laurajane Smith出版年份:2019年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6年生效,制定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用性政策。本书批判性地反思了这些政策,并提供了对不同文化遗产的说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和国际背景下的定义和管理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实践是复杂的,经常受到质疑,需要就其含义,性质和价值进行国际辩论。

  • 2020-02-19 国际之声

    ICOMOS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年度会议通知及论文征集

    ICOMOS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ICIP)2020年会将于9月28至29日在柬埔寨吴哥窟召开,主题为遗产阐释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将会议信息全文中英文发布如下,欢迎感兴趣的协会会员及国内从业人员报名参加。ICOMOS Interpretation Conference: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产阐释会议:遗产阐释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The ICOMO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CIP)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DescriptionThe ICOMO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CIP)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ICOMOS Interpretation 2020 Conference at Angkor, Cambodia. The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on September 28th and 29th with pre-conference tours on September 26th and 27th.The ICIP Board is honored to be partnering with APSARA National Authority (Author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gion of Angkor). This conference will be just prior to the 2020 ICOMOS General Assembly in Sydney.描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2020年年会将于9月28日和29日在柬埔寨吴哥窟举行,会前将于9月26日和27日在当地组织考察参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很荣幸此次年会将与(柬埔寨)国家吴哥地区遗址保护和管理局合作。会议将在2020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前举行。THEME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is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Presentations and conversations will draw on both the guiding frameworks of the UN Agenda 2030/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the ICOMOS Charter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We are seeking presentations that encourage discussion and examples of best practices and case studies:· How does the Interpretation Charter relate to the UN SDGs?· How can sustainable tourism support world heritage sites by using interpretation in both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ways?· Case studies that showcase successful projects of interpretation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working together resulting in capacity building, job crea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best practices in interpretation.· What is the current evolution of interpretation with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es it have a role? Is it effective? What more is needed?We invite presentations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including: 1) formal paper 2) TEDx talk 3) Panel presentation & discussion / Roundtable, and 4) Poster Session. We are seeking lively, relevant, and engaging presentations that address important contemporary issues.大会主题会议的主题是“遗产阐释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演讲和对话的内容将基于《联合国2030年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以及《 ICOMOS文化遗产遗址的展示和阐释宪章》框架。会议期待以下领域的发言、最佳实践和案例:阐释宪章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何联系?可持续旅游如何通过传统和非传统阐释方法支持世界遗产?遗产阐释和可持续旅游业成功结合促进能力建设、创造就业、社区发展的最佳案例研究。可持续发展中遗产阐释的最新发展动向,阐释扮演的角色,有效性及其他需求。会议组委会鼓励参会者不同形式的演讲:1)正式论文;2)TEDx演讲;3)小组演讲和讨论/圆桌会议;4)海报。会议组委会期待演讲主题生动形象、内容相关且引人入胜,以解决当代重要问题为导向。KEYNOTE SPEAKERSWe are honored to have two keynote speakers for this exciting event. Dr. Ege Yildirim of ICOMOS Turkey is the ICOMOS Focal Point for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he will talk about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the overall conference topic.Sok Sangvar is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for APSARA National Authority. He will talk about Interpretation as a Tool for Managing Mass Tourism.主讲嘉宾会议组委会很荣幸为这次激动人心的活动邀请了两位主讲嘉宾。ICOMOS土耳其的Ege Yildirim博士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ICOMOS专员。她将就“遗产阐释”和“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会主题展开讨论。Sok Sangvar是(柬埔寨)国家吴哥遗址保护和管理局副局长。他将谈论遗产阐释作为一种管理大众旅游的工具。CALL FOR PRESENTATIONSThe Call for Presentations with additional detail and submission portal can be found on the Eventbrite website of the ICIP Joint Conference Website at ICIPAngkor2020.eventbrite.com发言征集请登录会议网站Angkor2020.eventbrite.com查询更多详细信息和提交门户。IMPORTANT DATESDeadline for proposals: Monday, 2 March 2020. These proposals will receive the highest priority for review. We will continue to review papers after this date if slots are available. Successful presenters will be notified by Wednesday, 25 March 2020.Early-bird registration will close on Tuesday, 31 March 2020Registration will close on Friday, 31 July 2020重要时间节点摘要截止日期:2020年3月2日,星期一。提交的摘要将得到最高优先审查。如果各分主题仍有名额,我们将在此日期之后继续审查论文。投稿录用者将在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之前得到通知。早鸟报名将于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截止。参会报名将于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截止。RegistrationRegistration for the ICIP Joint Conference is through the official websitehttps://icipangkor2020.eventbrite.com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submissions for what promises to be an inspiring and rewarding conference.Questions can be sent to the program committee at sue@shp.net.au andkerime_danis@cityplan.com.au注册通过官网注册:https://icipangkor2020.eventbrite.com我们期待着收到您的投稿,希望这会是一次充满启发、有丰硕成果的会议。问题询问请联系会议组织委员会sue@shp.net.au或者kerime_danis@cityplan.com.auPRESENTATION SUBMITTALFORMPlease provi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n the same order/format and email to Darko Babic at dbabic@ffzg.hrNameAffiliationName of Co-PresentersPresentation format (select one of the following)formal paperTEDx talkPanel presentation & discussion / RoundtablePoster Session.Presentation TitleDescribe how your presentation connects with themes of the conference (100 words max.)Presentation Abstract (500 words max.)Program Guide Text (50 words max.)Professional Bio (150 words max.):Presentation History: Highlight speaking engagements and presentation experience (presentation title, name of event, location, date):Are you currently a member of ICOMOS?Yes/NoIf Yes, which country?Are you currently a member of ICIP?Yes/NoIf no, but would like to become a member, please email sue@shp.net.auto submit an appropriate request.论文(演讲)提交请提交的论文(演讲)包含如下信息,并且按照如下顺序/格式提供。论文提交联系人:Darko Babic,电子邮件:dbabic@ffzg.hr姓名单位共同演讲者的姓名演示格式(选择以下一种)1.正式论文2.TEDx演讲3.小组介绍和讨论/圆桌会议4.海报环节演讲标题描述您的演示文稿与会议主题的关联(最多100个字)演讲摘要(最多500个字)活动介绍(最多50个字)专业简历(最多150个字):演讲历史:重点介绍演讲活动和演讲经验(演讲题目,活动名称,地点,日期):您目前是ICOMOS的会员吗?•是/否•如果是,哪个国家?您目前是ICIP的成员吗?•是/否如果没有,但想成为会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sue@shp.net.auto提交申请。ACCOMMODATIONThe recommended three (3) hotels are Sofitel Phokeethra or Sokha Siem Reap Resort & Convention Center or Tara Angkor Hotel).Delegates need to make their own bookings and reference the set up by (ICOMOS Interpretation 2020).Please email Anne Ketz at AnneKetz@106group.com to obtain the "Booking Form" in order to secure your hotel booking at one of these three hotels.A complimentary shuttle will be provided from these three hotels to the conference center.住宿会议组委会推荐三家酒店。酒店为Sofitel Phokeethra or Sokha Siem Reap Resort & Convention Center or Tara Angkor Hotel.参会代表们请自行预订并参考(ICOMOS Interpretation 2020)议程。请通过AnneKetz@106group.com向Anne Ketz发送电子邮件以获取“预订表格”,以确保在这三家酒店之一预订酒店。PRE-CONFERENCE TOURManaged by All Dreams CambodiaSaturday, September 26th, 2020FULL DAY TOUR TO THE ANGKOR TEMPLESSunday, September 27th, 2020OPTION A – TRADITIONAL LIFE / TONLE SAP LAKEOPTION B.2 – ANCIENT TEMPLES & JUNGLE : KBAL SPEAN & BANTEAY SREI会前考察由柬埔寨All Dreams公司组织2020年9月26日,星期六,吴哥寺庙全日游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选项A –柬埔寨传统生活/ TONLE SAP湖选项B –古庙和丛林:KBAL SPEAN & BANTEAY SREI请通过AnneKetz@106group.com向Anne Ketz发送电子邮件咨询。CALL FOR SPONSORSEnhance Your VisibilityWhy SponsorWe bring the decision-makers to you. This is the perfect venue for you to get your brand or special project in front of decision-makers and qualified buy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Sponsorship fee$350 USD (~320 Euro)Sponsorship benefits include· Logo printed in program as a sponsor· Social media exposure (e.g. Facebook and Twitter) highlight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Logo displayed on presentation screens before and after sessions· Logo (linked to sponsor’s website) on Forum webpage· Table and/or space to have a small exhibit/boothPlease submit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via email to AnneKetz@106group.com· Company/organization contact information· Company/organization history· Mission· Main product/service征集赞助增强企业国际知名度赞助商可以将品牌或项目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决策者和潜在客户。赞助费$ 350 USD(或者320欧元)赞助收益•项目中赞助商会标印刷•社交媒体曝光(例如Facebook和Twitter)•演讲之前和之后在演示屏幕上显示徽标•论坛页面上的徽标(链接到赞助商的网站)•小空间展位请提交以下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AnneKetz@106group.com•公司/组织联系信息•公司/组织历史•使命•主要产品/服务翻译:任伟审校:解立

  • 2019-11-26 国际之声

    法国世界遗产培训班(第二期)将于2020年下半年开班

    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和法国驻华大使馆促成,法国世界遗产协会(Association des biens francais Patrimoine Mondial)主办,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ACCR)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法国国家委员会(ICOMOS France)合作组织的“法国世界遗产培训班(第一期)”已于2018年11月2日-8日在卢瓦尔河谷成功举办。协会根据第一期学员的反馈意见,我们取长补短,对课程稍作调整,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举办法国世界遗产培训班(第二期),欢迎广大团体会员报名参加。1、时间(暂定)2020年下半年2、时长(暂定)7-10天3、地点(暂定)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部图尔:卢瓦尔河谷管委会办公室及周边遗产地4、语言法语授课,配有中法翻译5、课程内容法国世界遗产政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旅游增值与文化媒介价值传播与宣传推广……6、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交流讨论……7、师资队伍法国世界遗产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法国国家委员会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卢瓦尔河谷管委会……肖蒙庄园布洛瓦小镇布洛瓦堡冯特浮劳修道院学员们收获颇丰,请听他们的心声~课程~申遗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的理念。勃艮第葡萄园案例值得学习借鉴。加尔水道桥遗址保护区面积较大,管理难度较大,但加尔水道桥遗址通过逐步更改效果显著,在环境改造,文化传播,现代艺术展示方面的措施方面值得学习参考。阐释重点不仅要说明遗产是什么,还要解释这些遗产从哪里来的,对今天有什么影响,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文化认同感。针对不同的参观者设计的不同参与方式,以及与中小学教材的结合也令人印象深刻。师资~国际同行展现了优秀的业务水平和行业素质,并且乐于分享与交流,对中方培训的各种疑问都能够认真予以解答,感谢。翻译工作出色、沟通顺畅。组织~时间暂短,但安排合理,在最少的时间里观摩了较多的文化遗产,聆听了专家的讲课。交通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市内步行上课,可以逛街又锻炼身体,出城有大巴服务,学习考察一路顺畅。报名培训班面向协会团体会员,报名学员需熟悉文化遗产基本概念、拥有一定的遗产管理经验,每单位限1人报名。【入会申请表下载,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请各团体会员单位提前报备外事计划,详细课程内容、费用及报名方式请关注后续通知~联系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电话:010-84639841了解2018年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第一期)详情,原文链接:培训已结束,传播刚开始——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课程总结*图片来源:王珏

  • 2019-09-24 国际之声

    全程回顾|ICOMOS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联合年会暨“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实录

    2019年9月6日至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2019年度联合会议暨“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平遥古城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土质建筑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和同济大学主办,中共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以及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承办。这是首次两个ICOMOS国际科学委员会在中国召开联合年会和研讨会。三天时间里,来自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243位注册参会代表、以及许多来自平遥古城的居民、国内大专院校师生近400人齐聚平遥古城,共同围绕“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的主题开展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举办场地平遥电影宫,位于平遥古城西北角平遥电影宫鸟瞰(原为平遥柴油机厂,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编制的《平遥古城保护规划》将其中主要厂房仓库建筑推荐为历史建筑,后再利用为电影宫,成为平遥古城内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大会内容丰富,共分四个研讨主题---1.特征、价值与保护;2.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及可能性应对;3.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4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和一个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国际工作坊。与会国内外专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研讨,并在9月8日晚,由与会专家、本地管理者与地方社区、手工艺人代表等围绕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门召开了圆桌会议。三天的会议,大会包含了 86个学术发言,其中包括5个主旨报告、16个主题报告、以及10个平遥国际工作坊的特别报告。ICOMOS乡土建筑与土质遗产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同济大学教授邵甬教授,作为大会总协调人宣读了旨在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的遗产保护工作的《平遥倡议》讨论稿。经大会组委会和邵甬教授团队为期一年的努力,大会论文集已在会前成功出版,会议成果也收录在会议官网。大会开幕9月6日上午,在主会场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会议厅举办开幕式。中共平遥县县委常委、平遥县人民政府牛冀同副县长主持开幕式。副县长牛冀同先生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肖莉女士,代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向大会举办方和承办方表示祝贺,并向各地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国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近年来的合作历程以及对中国遗产保护的积极影响,肖莉说:平遥古城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平遥古城的保护管理,多年来,在资金、技术、培训等各方面对平遥古城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古城在规划管理、文物建筑修缮、城墙保护监测、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等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使得古城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挖掘,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再次表明平遥古城县委县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平遥作为遗产城市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处长肖莉女士致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先生,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向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和代表表示欢迎,并对山西省和平遥县为配合本次会议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力军指出,乡土建筑是人类居住文化传统与自然环境和谐演进的产物,承载了人类最朴素、最具创造力且丰富多样的营建智慧与技艺。土质建筑是全球乡土建筑的重要类型,生土是普遍存在的易塑造材料,故在乡土建筑中广泛应用。本次ICOMOS的两个科学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乡土建造遗产的多视角议题。平遥古城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现存土结构和土木结构乡土建筑遗产保存最为丰富的区域,这些祖先留下的记忆也将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启示。相信中外专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学习,为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和土质建筑遗产的保护贡献智慧。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力军先生致辞同时有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及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山西省政府、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的国内外嘉宾及领导致辞。中共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先生致辞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阮仪三先生致辞并做主题报告。阮仪三先生向与会代表讲述了从80年代“刀下留城”,同济师生接力保护世界遗产,延续古城血脉,1997年“申遗”成功,一直到现在取得的众多阶段性成果的历程。完整的介绍了保护规划的内容、要义等,展示了一大批80年代珍贵的手稿和老照片,向公众和世界展示了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这些都是平遥成为中国北方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城市的基础。阮仪三先生致辞并介绍了平遥保护历程为鼓励以最基础的工具与测绘方法为乡土建筑提供高质量的记录与表现,ICOMOS国际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年会每年都会在会前举办由国内外建筑保护工作者与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乡土建筑记录工作营CIAV-VERNADOC。开幕式现场也举行了本次工作营的授证仪式。阮仪三先生对于工作营的工作及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会议期间,平遥(乡土建筑记录)工作营的测绘成果在主会场的江湖儿女展示厅展出。VD工作营合影学术盛宴本次国际会议上代表们围绕4个分主题和1个特别主题,共进行了86个学术发言,其中包括5个主旨报告、16个主题报告、以及10个平遥国际工作坊的特别报告。与会专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研讨,积极推进乡土建筑与土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平遥的保护管理集思广益、进言献策。1.主旨报告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主旨报告演讲。中外专家分享了各自工作、研究中的成果和经验。吉斯勒•亚克林先生演讲吉斯勒•亚克林先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主席)向大会作了题为《草皮作为屋顶材料的应用》的主旨报告。他从气候影响、材料性能、类型特征、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介绍了“草皮”这种特殊的屋顶材料在北欧地区的广泛应用。指出 “草皮”屋顶这一特殊的建筑做法,也让北欧人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遗产,即环境选择而来的结果,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演化。马丽娅娜·克蕾雅女士演讲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主席马丽娅娜·克蕾雅女士向大会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乡土和土质建筑之道》的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土质建筑在世界遗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将来在这方面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吕舟教授演讲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吕舟教授,通过《从纪念物到社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之路》的报告指出:遗产保护发展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从专家到社区;从伟大纪念物扩展到民间遗存;从古代文明的重要遗迹扩展到20世纪遗产;从单纯强调保护扩展到促进可持续发展;从以价值为基础扩展到以人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趋势。这也促使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断思考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不同话语体系互动的启示。迈尔斯•刘易斯教授演讲来自澳大利亚的迈尔斯•刘易斯(Miles Lewis)教授(CIAV专家委员、墨尔本大学教授)的题目是《土木混合建筑》。土木混合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由于材料、工艺的差异,具有多样的形式。他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案例,充分展示了作为骨料的木质和作为填充物的土质结合后的精彩。最后,他特别说明土木混合建筑自古就有,历史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在未来是否材料会改变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一种乡土建筑。常青院士演讲常青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向大会作了题为《乡遗再生路在何方?》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对乡遗-乡村建成遗产(built rural heritage)的现实认知,论及了其再生之道。他首先分析了乡建背景与乡遗现状的关系,概括了乡遗的营造匠系、聚落属性和地景交融三大要素;接着对当下乡遗的再生类型及运作模式作了分类,从管理、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讨论了保护与再生中的诸多难题;进而提出了乡遗身份梳理、安全补漏、信托创制、技艺传承和分类处置等保护与再生的对策建议。报告特别强调了以风土建成遗产谱系分布研究为基础,将乡遗分为标本类保存和景观类保护两大类型,对二者采取不同的处置手段和再生方法,并简介了建筑修缮、聚落修补和地景修复的“三修”策略及技术体系框图。常青院士最后以“乡村振兴和乡遗再生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结尾语。2. 主题报告2.1分论坛一 特征、价值与保护分论坛一围绕“特征、价值与保护”进行21个报告的交流,大家对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的特征和保护工作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享。同时,有感于以前乡土建筑是比较边缘化课题,但现在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土质建筑保护在材料、技术上也有了很多新的发展。该主题论坛由CIAV主席吉斯勒•雅克林,CIAV专家委员、东南大学教授董卫,CIAV专家委员、清迈大学副教授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Rawiwan Oranratmanee)主持。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演讲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报告节选拉芮万•奥兰拉特曼尼女士(CIAV专家委员、泰国清迈大学副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傣族文化景观和亚洲乡土建筑的发展》的主题报告。她简要介绍了傣族从东印度经东南亚,一路来到中国的迁移过程。她指出,尽管傣族人口不算多,分布也比较散,但所有傣族人都分享着同样的信仰,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耕作习惯和语言;在村庄、城市的形成中,在建筑的构造中,也有着相似的营造逻辑,比如所有建筑的朝向都必须朝着山谷的方向。随后,她分别以泰国、缅甸和中国的三个傣族聚落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物质空间形态,从而印证了以上的论断。拉芮万最后总结道,建筑特征的这种相似性实际上反映了文化的相似性,傣族聚落的空间特征充分反映出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帕梅拉•杰罗梅女士演讲帕梅拉•杰罗梅女士报告节选帕梅拉•杰罗梅女士(ISCEAH秘书长、CIAV专家委员)随后作了题为《也门塔屋的内在价值》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宗教信仰、聚居模式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也门非常具有特点的塔屋建筑形态。由于也门所处纬度很低,对于遮阳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导致街道狭窄,从而利于遮阳和通风;由于南部地区盛产石灰岩,因此可以就地取材用于建造;由于在宗教影响下特别注重私密性,导致建筑的层数很多,窗户很小;又由于也门人强调家族聚居,从而产生了很多独立式建筑。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也门塔屋便应运而生,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特质。乌索比•萨克教授演讲乌索比•萨克教授的报告是《地方社区在撒黑尔-撒哈拉地区生土建筑保护过程的参与》。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撒哈拉南部马里的案例。这是个叫Djenne的小镇,处于黑非洲的核心区域。这个小镇中间有一座土质的大清真寺,城镇的布局是按照种族来划分,不同种族拥有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工作团队记录和参与了社区利用地方材料泥土建造房屋和维修大清真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对生土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现在他们也开始记录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包括社区建造房屋这一活动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给清真寺和民居这些建筑带来文化性。吴庆洲教授演讲吴庆洲教授对江西赣州“龟城”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报告题目是《杨筠松对客家地区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杨筠松作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他对客家地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吴教授以梅州城和围龙屋为例进行了说明。梅州是一只走向水里的龟,为了不让城市走到水里,用了很多风水方法来化解,包括用亭子阻挡、用塔来镇等。梅州围龙屋也有明确的风水讲究,它是按太极图来设计建造。围龙屋与当地墓穴是同构的做法,其中化胎位置非常关键,建宅必设五行石。围龙屋的设计非常合理,风水林和水塘既有功能上的作用,又有生态上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增长的建筑形态,根据人口规模可以一圈圈往外扩张。而这种建造方法也能从杨筠松绘制的图中找到原型。ICOMOS乡土建筑专委会专家委员、东南大学董卫教授作为本场的主持之一,总结传统建筑共有五种逻辑,分别是社会逻辑、环境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材料逻辑,分论坛的12位演讲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思考。2.2分论坛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及可能性应对该主题分论坛有22个报告,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挑战,如何协调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居民、商家与其他利益方的关系,其实有很多可能性。这需要用不同的视角分析、保护不同的文化景观、采用多种方式传授知识经验,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分论坛由ICOMOS-ISCEAH主席、葡萄牙加利西亚大学校长马丽娅娜•克蕾雅(Mariana Correia),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赵中枢,ISCEAH理事委员、西班牙瓦伦西亚科技大学教授费尔南多•维加斯(Fernando Vegas)和卡米拉•米莱托教授(Camilla Mileto)主持。杜晓帆教授演讲杜晓帆教授的题目是《从历史走向未来——乡村遗产的愿景与困境》,他分析了当代中国村庄的保存状态及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效果。他指出应当对传统村落的知识技艺、生存智慧等进行深入理解,认识到乡村遗产是一种国土文化景观。尽管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困境,但作为学者还是要积极面对。卡米拉•米莱托女士和费尔南多•维加斯先生演讲卡米拉•米莱托和费尔南多•维加斯与大家分享了《伊比利亚半岛传统生土建筑的修复和更新》。伊比利亚的生土建筑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从罗马时代出土的古迹到中世纪的建筑,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现在重要的古迹得到较好的保护,但不那么重要的建筑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他们通过“拯救土质建筑”行动,进行研究、办讲座、开论坛、并进行一些急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数据收集,对土质建筑的技术、材料,建筑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了图纸。通过这个过程,他们解析出那些没有列入古迹的生土建筑的现状。最后两位专家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西班牙所做的工作,包括了2千多处生土建筑的调查、宣传物的出版、新技术的利用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他们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生土乡土建筑的保护中。马尔瓦•达巴耶女士演讲马尔瓦•达巴耶女士(ICOMOS-CIAV&ISCEAH专家委员,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作了题为《敢于建造:土、芦苇和稻草在当代可持续福利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分享。首先,她介绍了一种基于学习的项目设计方法,即通过短时间的现场学习,通过与业主、建筑师、工人、管理者的密切合作,最终形成完善的设计成果。基于这种方法,她介绍了一次为期4天的建造实验:从在实验室进行材料配比开始,到现场学习传统建筑的做法,再到基于传统做法的构造设计,最终探索出一种基于传统建造方法的新的建造形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她最后强调,试验的意义在于可以迅速学习当地的建筑做法,在理解当地做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设计。杨开先生演讲杨开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部主任)紧接着作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适应性保护技术的应对》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中规院近年完成的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村落保存、保护的科研项目。该项目首先建立了综合化的评估体系,涵盖了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建成环境以及基础设施5大类别以及对应的25项分析因子;在此基础上,发现、总结了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主要可分为人居、文化、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方法构建,包括了构建价值谱系、构建分类标准、建筑更新与环境治理上的适应技术、数字化建档与动态监管这四个方面。杨开最后指出,传统村落研究需要更多学科(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信息科学等)的交叉支撑与互补,需要长久持续、动态更新的工作。2.3分论坛三 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分论坛三以“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共14个报告。报告围绕对当代技术的使用中,如何使用传统技术和智慧来实现可持续的方法。分论坛由ISCEAH副主席、卡利亚里大学副教授马达莱娜•阿肯扎(Maddalena Achenza),同济大学教授、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仕炳,ISCEAH专家委员,美国盖蒂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项目专家克劳蒂•坎西诺(Claudia Cancin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全球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李光涵主持。韩弼元先生演讲韩弼元先生(Pilwon Han,ICOMOS-KOREA秘书长,ICOMOS-CIAV专家会员,汉南大学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开放式重建:东亚木结构建筑遗产保护的新途径》的主题报告。他开门见山地提出,在东亚,最有争议的是建筑重建问题。东亚的建造传统与世界遗产公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4年发布的《奈良宣言》强调了遗产多样性问题,多样性是不可替代的人类财富,要尊重所有的文化,要放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来考查,也就是说,在某些地区适用的标准不一定适用在所有的地区。对于东亚木制建筑来说,脆弱的木制结构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护,从历史来看,很多建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会定期搬换地方。因此,要把重建视为一个开放的命题,视为一种过程,这本身也是东亚传统木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遗产的真实性。阿曼达•里维拉•维达尔女士演讲阿曼达•里维拉•维达尔女士(Amanda Rivera Vidal,ICOMOS-ISCEAH专家委员,智利塔尔卡大学)紧接着作了《酒杯之家修复:一个当代对阿里卡本土遗产进行干预的案例》的分享。她首先说明,这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一个真实的修复案例。该建筑位于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带,是殖民时期的教堂,但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干预,因此建筑质量非常糟糕。她非常详实地介绍了整个设计、修复过程,比如如何将外来材料和本地材料结合使用,如何添加(水生植物)纤维覆盖层,如何替换木料、更换地基材料等。她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大家分辨新的修复方法。另外,也特别感谢设计、施工团队在重建过程中努力说服了当地人,让他们认识到遗产的重建是重要且可行的。戴仕炳先生演讲戴仕炳先生的报告题为《基于2007年模型重新评估的山西平遥历史城墙夯土整理修复与维修理念》。他介绍了平遥城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坍塌的基本原因——即城墙的内芯是夯土,明代以后外面包砖,由于新旧材料的结合造成容易产生开裂,被雨水冲刷后泥土发生流失。他从2006年以后开始介入平遥城墙的修复工作,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工厂化作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失败的尝试,比如试图添加玻璃纤维作为粘结材料,最终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但2008年以后团队逐渐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石灰加到夯土中,同时在夯筑后进行饱水养护以充分发挥石灰的作用。十年以后,土坯砖表面形成了灰土面层,有效起到保护土坯砖的作用,这或许是一种很好的养护方法。他最后总结道,原来的城墙要30年一修,现在希望可以达到200年一修的程度。马达莱娜•阿肯扎女士演讲马达莱娜•阿肯扎女士作了《用于自然建筑的土纤维混合物》的汇报,介绍了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研发、生产新的建筑材料的案例。该岛存在较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被认为是欠发达的地区。在建筑修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理想的建筑材料造价很高,当地居民根本承担不起。于是就决定自己生产建材,比如在制作屋顶材料的时候,最初选用秸秆和土进行混合,证明这种材料的性能与木纤维板非常接近;后来又利用了被认为是废弃物的一种海绵材料进行加工,研究了其材料配比,最后发现效果甚至比秸秆更好;他们还在不断地尝试,如让土和纤维素结合使用,利用废旧的报纸纤维,用氧气去漂白等,做了一系列测试,用文字记录下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在生产建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当地的小企业来生产,尤其是让失业人口参与其中,从而有效带动当地就业。2.4分论坛四 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在题为“面向地方发展的活化利用”的论坛中,14个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空心化、贫穷落后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是要在尊重乡土建筑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的发展,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自己的环境感兴趣、有自豪感,我们要积极改变设施和建设材料,让人们一样生活在21世纪。分论坛由ISCEAH秘书长、CIAV专家委员帕梅拉•杰罗梅(Pamela Jerome),CIAV&ISCEAH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邵甬,CIAV秘书长、建筑师伊万•埃涅夫(Ivan Enev)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侯卫东主持。侯卫东先生演讲侯卫东先生带来的主题报告是《历史、传统与地景:榆林历史古城的特色片区》。他介绍了榆林这个中国陕西北部重要历史城市,它的古城东高西低、顺势营城、六楼骑街具有的特色,民居窑院由于地形朝向的不同,也顺应地势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面阔,也有拐弯的做法。他提出需要真实、完整的保护窑洞周边历史环境大景观,保持现有窑洞上部黄土边坡,整治周围环境。同时,需要重新规划用地结构、地块功能、交通流线、恢复重现大地景观、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理顺交通、增加绿化、打造人文环境来实现历史古城的活化利用。克劳蒂•坎西诺女士演讲克劳蒂•坎西诺(Claudia Cancino)女士(ISCEAH专家委员、美国盖蒂保护研究中心资深项目专家)的报告题目是《在秘鲁库努坦波利用当地材料与专家对教堂翻新技术的实践》,介绍了盖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在秘鲁的一些项目情况。在秘鲁土质建筑分布很广,而地震对土质建筑的破坏非常严重,于是盖蒂建立了一个团队来保护这些建筑。他们与来自葡萄牙、秘鲁等国的工程师的合作,对土质的教堂建筑的抗震性、材料、结构等做了很多探讨和研究,使用了模型辅助设计、20分钟抗震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传统的修缮方式,比如教堂内部的壁画在之前的建筑修缮中都需要进行切割,建筑完工后再贴回去,这样切割线无可避免地会对遗产造成破坏。而新技术的使用则实现了整体取下,达到了更好的效果。罗杰•巴特勒先生演讲罗杰•巴特勒(Roger Bataille)先生(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副主席)带来了《新路径:法国小城镇与乡村的联盟》。他描述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小城镇的困境,同时这些小城镇拥有重要的价值,鉴于缺乏技术、经济的支持,小城镇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他介绍了法国小城镇与乡村的联盟(PCC)的理念和工作,提出保护是大家的事情。PCC的运作围绕:选举出的城市管理者、遗产专家、居民和使用者。PCC所有城镇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他们不是同一个模式,而是围绕共同价值观自我发展。这样一个活态遗产,这对加强社区合作不可或缺,要让所有人理解和分享。最后他形象地用一张大鱼和小鱼群的图片对比,形象说明小城镇的特点和优势。玛丽贝尔•贝斯女士演讲玛丽贝尔•贝斯(Maria Isabel Beas)女士(ISCEAH专家委员)探讨了《秘鲁的土质建筑遗产与保护》。她介绍说,秘鲁的瓦卡人生活地区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石灰质土质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比较大的影响。秘鲁现在是土质建筑保护实验场,196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保护工作,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洪水、泥石流、极端气候、盐化、地震、火灾、盗采、建设蔓延等等。作为应对,当地尝试、运用了很多技术方法。在这里工作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当地文化非常脆弱,所以研讨会的工作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发现和找到传统的技能。她说现在很多保护工作是由外来人在做,而她希望应该让社区更多地参与这个过程,因为这是他们先人的创造。论坛期间交流讨论茶歇时间交流讨论2.5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专场交流9月7日上午,特别主题:平遥城乡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的工作交流会议在小城之春主报告厅进行。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副主席罗杰•巴特勒(Roger Bataille)和山西省住建厅巡视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李锦生主持会议。邵甬教授演讲邵甬(CIAV&ISCEAH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范式转换:走向公众的遗产保护》的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联合团队的工作内容。她指出,当前的遗产保护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不能仅仅停留在专家层面,而是要走向公众。邵甬从为什么公众化,如何公众化以及我们的角色三个层面展开,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她谈到,随着遗产属性的变化、遗产内涵的扩大、城市特色危机的凸显、人地关系的日益紧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护方法正在从专业逐渐走向综合。在此基础上,要充分理解公众的含义,公众包含了利益直接相关方、遗产社区和一般公众三个层面,同济联合团队的工作正是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公众化开展的。我们的角色不仅是专业性保护,更是一种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的推动者。邵甬最后总结道:公众化的目的是为了共建共治共享,自发自觉自律;保护不是为了保存历史的灰烬,而是使文明之火长燃。董卫教授演讲董卫(CIAV专家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平遥名城保护发展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东南大学团队的工作坊成果。东南大学对平遥惠济河沿岸的60多个古村落展开了调查研究。他指出,平遥城乡结构具有突出的历史连续性,千百年来不曾中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村落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平原、台地、山区村落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平遥城乡结构具有紧密的社会经济关联性,全面反映出晋商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典型遗产;平遥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支持了具有地方特征的城乡系统的发展,也支持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发展。何依教授演讲何依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带来了《构建熟人社区营造相遇之境》这个报告。通过原创的电影《家住平遥》,以平遥当地人的视角向大家展现了平遥生活的一天。短片中,大家跟随摄像机体会了居民在城里城外生活的日常。城外有属于居民的市井生活,城内尽管喧嚣嘈杂,但相对匆匆而过的人流,居民让古城显得更加稳定。随后,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工作坊中对武庙社区和书院社区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团队梳理出人口老龄化、院落空心化、人际交往淡化的问题。对此,团队通过“集合院落”的概念落实规划设计,来营造更适合居民生活的场所,让居民在自己的街区内生活、就业、旅行。史文正先生演讲史文正先生(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代表山西省规划院、武汉大学和法国AS公司,分享的是《活态延续——保护、创新、延续平遥古城历史街区城市活力》。他们有感于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中政府、学术团队的积极与居民的缺失形成的鲜明对比。从政府的集中整治拆违工作与居民自发改造各自的问题出发,提出希望能为居民提供低成本的改造方式引导,去简单地整理和调整居民的院落和建筑,达到与古城基本协调的效果。团队还通过一个建筑设计尝试,引入隐蔽式太阳能、增加采光、增强隔热等新技术和新设计,使传统风貌的民居能更适合居民生活。通过这些工作和其他活动,他们希望能让居民也积极地参与到平遥的保护中,让政府、专家、居民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张天洁教授演讲张天洁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教授)的报告题为《平遥古城居民地方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她全面介绍了天津大学团队在平遥古城、平遥乡村和人物三个方面的工作成果,包括大量的工作投入和发表论文。最后的结论发现居民的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居民旅游感知对地方依恋有正向作用,而对幸福感有负面作用,由此需要适当控制旅游。李光涵女士演讲李光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项目主任)代表北京大学联合团队作了题为《乡村文化遗产的跨学科实验研究与阐释:高校教育者的视角》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各学科交叉,激发不同专业背景学员们的兴趣,探索遗产、旅游、艺术等多学科交融的可能。她从现状记录、现状分析、聚焦问题和发展指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东、西戈山调查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最后,她提出了跨学科实验研究和阐释模式的再思考问题,多学科联合不等于跨学科交融,跨学科应是未来一种新的范式。刘剑先生演讲刘剑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带来的《今昔平遥——从历史影像看平遥古城的变迁》,通过将拍摄与1957年的历史照片与2018年同样角度的现状照片进行对比,从城市整体层面、重要公共建筑、重要商铺和民居、历史街巷四个方面分析了平遥古城六十年来的城市变迁。城市整体层面,大部分城市肌理和建筑保留至今,古城整体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较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部分重要公共建筑保存较好,基本未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保护级别比较低或没有保护级别的个别公建和一些民居、商铺则出现了各种变化,存在拆改、加建、重建现象。因缺少设计资料,大部分复原建筑较损毁前的状态有一定差距。这些珍贵的照片让大家品味过去的平遥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平遥保护工作的认识。徐强先生演讲徐强先生(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的《古城阅读——回归日常平遥》是太原理工大学团队的工作。二合木厂巷样本中,通过对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非常精细的空间还原,解析了杂乱之中的使用特点。从对人的关注,放大到街、到城,研究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基督教堂样本中,团队对教堂空间进行了新的设计,通过现代的风格,地下空间的利用,试验了新建筑与古城的融合可能。最后一个样本是一个原住民边缘化的小街区,为了改变旅游变得布景化的问题,团队设计了一条最低空间成本的旅游路径,日常生活变成可体验空间。蔡忠原先生演讲蔡忠原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陕西村镇发展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带来的是《平遥古城东关片区保护与更新模式初探》。不同于其它工作坊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研究的是平遥古城外的部分。平遥东关在历史上是城市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是城市之外的感觉,它在空间肌理上与古城完全不同,历史公共建筑和较豪华的宅院也衰败严重。团队提出重塑连续性的思路,一方面强化空间连续性,同时改变单一居住模式,整体构建文化脉络,引入文化功能,增加活动空间。另外,还通过云端平台的建立意图增加游客和居民的参与。温俊卿女士演讲温俊卿女士(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工程师)的《平遥窑洞建筑的几何之美》从感性层面与理性层面介绍平遥山西窑洞建筑的美与特色。深入研究山西各区域的窑洞建筑,分析了不同地域、材料、洞口几何形状、年代的窑洞的各自特征及背后相关形成机制。以洞口几何形状为例,除了标准窑洞口形状外,窑洞还有各种细微的形态,这些形态都是当地工匠不断修正圆拱做法的实例。因建造材料不同,窑洞建筑可细分为由素土夯成的土窑、素土先加工成土坯砖建成的墼(ji)窑、石窑和砖窑等。丰富的照片给大家带来对土质建筑之美的享受。李锦生先生演讲山西省住建厅巡视员李锦生先生就特别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次会议是平遥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作为一个在古城长大的平遥人,相信这次会议对平遥保护与发展具有的意义。特别论坛的10个报告是平遥国际工作坊历时一年的成果,10个团队31个机构1000多人参与其中。这些报告关注了遗产与民众、关注了居民的生活、关注了乡村的遗产、关注了乡土技术的应用。他也感谢ICOMOS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的科学委员会能够把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会议放在平遥。会间活动-技术考察会议期间,同济大学邵甬教授、戴仕炳教授与本地专家李少华先生、王国和先生,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古城内民居修缮项目院落与古城墙修缮工程。技术考察现场邵甬教授与李少华先生,在已完成的修缮院落内,向大家介绍了民居修缮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的程序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戴仕炳教授与王国和先生,详细讲解了平遥古城墙内侧夯土维护策略,分享了多年来古城墙夯筑技术的理念方法、实验过程,并向大家展示了维修成果。其他重要成果1.《平遥倡议》讨论稿基于长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过程中与国内外专家的大量沟通,在9月8日闭幕式上由起草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宣读了《关于面向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平遥倡议》的讨论稿。讨论稿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承认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性作用。公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公众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人居型遗产(活态遗产)更加需要公众的全过程参与。2、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人居型遗产应保持并鼓励居住功能,并未当地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和设施;建立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和进行管理能力建设。3、公众参与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进行公众参与制度设计;鼓励和支持居民及社区自下而上的遗产保护发起行为,尊重其价值关与诉求的表达;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公众参与形式,保证各个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发挥“第三方”主体的影响带动作用,促进如专家、专业组织、志愿者团体、大学机构等的参与。邵甬教授强调,公众化的目的是共建共治共享,自发自觉自律。我们始终相信:保护不是为了保存历史的灰烬,而是使文明之火长燃。《平遥倡议》讨论稿链接:http://2019ciav-isceah.whitr-ap.org/index.php?classid=12391&newsid=19831&t=show2. 圆桌会议9月8日晚,在大会闭幕后,针对平遥古城保护的具体问题,平遥当地管理者、社区及手工艺人代表和与会国内外专家共同召开了圆桌会议。圆桌会议由牛冀同副县长与邵甬教授主持,平遥县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如安防、社区、旅游、文物保护等)及平遥手工艺人代表在会上发言,分享了经验,也向专家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会专家围绕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牛县长代表平遥县表示,平遥将持续支持以平遥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工作营和交流等学术活动,希望各位专家教授积极参与,继续为平遥古城的城乡遗产保护献计献策。圆桌会议现场会议组委会合影3. 会议官网与出版物同济大学邵甬老师的团队为本次国际会议筹备做了历时一年大量的工作,专门建设了官方网站,http://2019ciav-isceah.whitr-ap.org。会议筹备的过程和相关成果都可以登录网站查询。经大会工作委员、科学委员会、同济大学出版社的辛勤工作,在会前也完成了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出版。注:本篇图文根据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对大会的系列报道文章整理

总数:135 首页 234567891011 末页 页数: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