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03-09 协会动态
《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中文版
各位会员: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出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翻译的《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中文版现已问世。欢迎免费下载:《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指南》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7.3.9
-
-
- 2016-07-01 协会动态
童明康理事长出席德格印经院申遗专家座谈会
2016年6月3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出席了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的德格印经院申遗专家座谈会,并提出了指导意见。童明康首先从世界遗产的背景出发,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世界遗产的概念,目前申遗的严峻形势,世界遗产申报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以及我国世界遗产申报的策略。进而,他对照德格印经院的现状指出,德格印经院具有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较好,但仍需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他强调,世界遗产申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有专业人员和经费的保障。要以充分的研究为基础,在突出普遍价值的梳理和提炼、价值载体的认定、适用标准的论证、对比分析、完整性、保护、管理和监测,以及价值的展示和阐释方面开展工作。应加紧编制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规划,尽快出台德格印经院的专项保护法规,早日从法律法规层面保护好遗产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众多学者,从德格印经院的建筑特色、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比较研究和非物质遗产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会前,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德格印经院,并就遗产地的申报、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现场交流。德格印经院由德格家族第十二代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历经三代土司,耗时27年完工,兼具印刷、寺庙和博物馆等多重功能。目前德格印经院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刻版印刷的工艺与流程,收藏有目前最完整的藏文《丹珠尔》和《甘珠尔》印版。童明康观看刚刚印好的经文童明康听取刻板技术的介绍
-
- 2016-06-16 协会动态
童明康理事长出席磨刀山遗址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论证会
2016年6月14日,童明康出席了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论证会,并就遗址的保护、研究、合理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来自考古、文物保护、旅游和教育类的18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在听取了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保护规划和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战略构想后,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童明康指出,从国际视角看,旧石器遗址是各国的骄傲。磨刀山遗址和其他重要考古遗址一样,回答的是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新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对于合理利用,首先是“鼓励以文物古迹为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是实现文物古迹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应该是这类文物古迹最本意的利用。应当认识到,这类遗址的存在本身具有提升当地文化地位的价值,值得永久保护。这类遗址不应采用迎合世俗的利用形式,也不能期望每天能有成千上万人参观,他们可以成为旅游的亮点,但不一定成为旅游的热点。童明康从遗址的未来出发,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对周边遗址和可能埋藏分布区的调查,对遗址的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深入研究。应尽快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从法律上对其进行保护。在谈及如何让文物古迹的保护惠及当地民众,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时,童明康指出,郁南县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兰寨村古建筑群,内容丰富,可以优先考虑开展旅游。磨刀山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后可纳入区域旅游的规划中。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将广东省人类活动的年代从十几万年前上推至60-80万年前,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旧石器考古遗址中占有很高地位,是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现场考察磨刀山遗址童明康在磨刀山遗址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论证会上发言
-
- 2016-06-14 协会动态
童明康理事长启动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云浮分会场活动
2016年6月13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和广东省、云浮市和郁南县领导共同启动了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云浮分会场文化系列活动,并为云浮市兰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博览馆揭幕。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云浮分会场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共建生态幸福家园”系列活动在云浮市郁南县兰寨村举办,活动还包括公布郁南磨刀山遗址和兰寨古建筑群等被列入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兰寨村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展示等。童明康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揭幕童明康和其他领导共同启动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云浮分会场文化系列活动童明康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与老工匠交谈
-
- 2016-05-24 协会动态
童明康理事长出席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2016年5月21-23日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郑州市市长马懿,副省长张广智分别致辞。协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童明康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本届大会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来自国内外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讨论。开幕式上中外专家代表做了发言,并颁发了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11项、青年学者奖(金爵奖)11项、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二、三等奖共21项。最后,大会授予了宿白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会前,童明康出席了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5月22日,童明康为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评选的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获奖者颁奖。会议期间,童明康和中外专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童明康在郑州期间考察了郑州城隍庙、北大清真寺、大河村遗址和东赵遗址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对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并就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
-
- 2016-04-21 协会动态
童明康理事长考察无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江南水乡古镇
2016年4月5-7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考察了江苏无锡的鸿山和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江南水乡古镇惠山和荡口。童明康现场听取了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其保护和管理所取得的成就。他同时强调,考古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基础。考古工作要配合国家文物局的中心工作。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应该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应该重视研究工作,应该让公众看得懂。大遗址价值的展示与阐释要在对考古证据的深入研究和与相关遗址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考古工作应注重转型的问题,与时俱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可持续发展。童明康在考察惠山和荡口古镇时,详细了解了古镇的保护、管理、价值的展示与阐释,以及2个古镇不同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的特点和优势。他指出,古镇作为活态遗产,其最主要的利用是发挥其原住民的居住功能,这种功能的真实性一旦改变,则价值将受到极大影响。即要保护古镇各时期历史发展的证据,又要改善古镇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历史村镇保护和利用的好坏,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年轻人是否愿意回到古镇居住。如果古镇没有了年轻人,就会失去生命力。童明康就惠山和荡口古镇申报世界遗产提出了指导意见,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锡期间,童明康理事长会见了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汪泉和副市长华博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
-
-
- 2016-03-21 协会动态
协会理事长童明康在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童明康2015年3月26日江苏苏州同志们:上午好!今天,江南水乡古镇系列遗产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省、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和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申遗牵头城市并设立了办公室,各级政府代表共同签署了申遗联合协定,审议通过了申遗工作总体方案,确定了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单位。距离1月22日工作座谈会仅仅过去两个月时间,我很高兴看到,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就已经取得了多项实际性进展。这既为“十三五”期间争取申遗成功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江苏、浙江两省文物部门,苏州、嘉兴、湖州和拟新加入的无锡4地市和有关遗产地的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方面的工作热情、工作决心、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已开展了多年,过去曾经走过弯路,一度错过了世界遗产申报的最佳时机。2006年和2012年,连续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后,各古镇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的要求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申遗准备工作。其中,浙江的南浔古镇已经作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文物局加大了“十三五”期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储备力度,希望尽快培养出几个具有申报潜力的申遗预备项目。综合考虑遗产的保护管理状况、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各地对申遗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支持力度,国家文物局计划将江南水乡古镇项目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动的申遗预备项目,希望尽快在各方面都充分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正式列为国家申报项目。关于下一阶段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管理和申遗工作,我想谈两方面的意见:一、看清申报形势,找准自身问题(一)国际申遗形势日趋严苛自2004年实行的限额制以来,一个国家每年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2项,国际咨询机构每年审核的项目数量也被限制在45项以内,而且还制定了强调世界遗产均衡性的全球战略,推动申遗工作向没有或只有少量世界遗产的国家以及代表性不足的遗产类型倾斜。这导致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我国连续12年申遗成功,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古镇古村类型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已经是数量较大的类型,使得江南水乡古镇的申报势必将面临国际组织更为严格的审核和质询。严峻的国际申报形势要求我国的申报项目要在遗产的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标准,具有全世界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又要具备妥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和展示利用系统。对于系列遗产来说,还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确保遗产的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妥善保护和广泛传承。此外,国际组织近年来还高度关注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与当地民众、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强调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住民的保护,要求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与遗产管理者充分沟通、相互协作,确保遗产保护管理的可持续性。(二)自身问题整改解决在几次实地调研里,我感受到各地党委、政府对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但是,我也注意到各遗产点还是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或者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研究基础薄弱。一方面,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主题开展的专题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对于江南水乡古镇的概念、范畴,遗产的价值共性和遗产点的个性特征,还没有一套科学、准确、成熟的描述和界定。另一方面,对于江南水乡古镇这类活态类型、文化内涵丰富的、与民生和城乡发展紧密相关的遗产,在很多保护、管理、利用等关键技术领域,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技术支撑。二是申遗工作进展参差不齐。江南水乡古镇中,有的古镇申遗工作已准备了多年,基础比较好,各项条件较为充分,并且在国内外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口碑较好,开展申遗工作是众望所归的。但是部分近年才启动申遗工作的遗产点,对申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还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还处于起步或者初始阶段,与条件成熟的遗产点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世界遗产理念较为薄弱。有的古镇过度商业化情况突出,将古镇整体交给旅游公司开发经营,建设了一些华而不实、体量过大的旅游服务设施,影响了遗产真实性和景观风貌。有的地方把生活在古镇中的原住民大量迁出,把活着的乡土建筑当作陈列品一样静态的展示,割断了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与古镇的关系,又伤害了原住民的权力和利益。有的地方则在古镇周边大搞开发建设,把古城围困在高楼大厦之中,使古镇蜕变成历史街区、甚至建筑群,古镇尊严和地位荡然无存。凡此种种的问题,不胜枚举。2013年8月,为进一步理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和所需开展的工作,以及申报程序等,国家文物局印发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对申遗前期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江南水乡古镇各遗产点,尽快对照《申报工作规程》,梳理自身问题,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抓好落实。二、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有序推进为全力争取江南水乡古镇“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希望各地在下一阶段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健全联合申遗协调机制。系列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跨省市、跨遗产点的管理协调机制。系列遗产申报的优点是争取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共享,但难点则在于这类申报项目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损俱损”。进入申报范围的遗产点,只要任何一个点的工作出现纰漏或者步调不一致,都会拖慢整个项目的进度,甚至导致项目全盘失败,造成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这是决不允许的。希望各地,在保护和申遗过程中,既要独善其身,做好自己辖区内的工作,更要加强合作,精诚团结,统一步调。在这方面,作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和申遗牵头城市的苏州市,可以借鉴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市的经验,积极、主动地挥发协调作用。牵头城市,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希望苏州市与其他地市和遗产点加强各种形式的沟通和协商,共同解决申遗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统一规范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标准,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确保申遗工作按照会议议定的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此外,希望各参与城市和遗产点,也要全力支持牵头城市和申遗办公室的工作,尊重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不特立独行。对于大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难题,也要积极主动地知会申遗办公室,让各遗产点尽可能少走弯路,不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整体工作进程。具体技术工作层面,江苏省、浙江省文物局在大运河申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要为各地加强指导、协调,给予其尽可能的支持。(二)加强相关专题研究工作。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申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对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律和要求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刚刚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办公室与文研院签署了委托编制《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本》和《江南水乡古镇遗产保护规划》的协议。希望文研院能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团队,在组织各地开展相关专题、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梳理江南水乡古镇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明确江南水乡古镇的定义、范畴、特点、遗产构成要素、人居及生态模式等关键问题,做好与世界范围内、以及国内其他相似的聚落的比较分析研究,为下一步确定申遗名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相关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既慎重、又全面”。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评估,对于不能够支撑江南水乡古镇整体价值的遗产点要坚决拿下,对于工作不到位、无法满足世界遗产要求的遗产点也要坚决拿下,确保申遗项目质量。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有所遗漏。对于遗产构成要素的选取,既要经得起国际组织对真实性、完整性的推敲,又要保证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突出普遍价值贡献的遗产点无一遗漏。申遗相关研究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希望各地根据统一部署做好涉及本地区的相关基础研究,为文本编制单位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三)尽快夯实保护管理基础工作。目前列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名单中的13个古镇,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为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提供了一个高的起点。各古镇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做好古镇文物建筑、街巷机理和空间尺度的整体保护,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结合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各古镇要参照世界遗产标准和要求,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地做好文物本体保护、周边环境整治、档案管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阐释展示等工作。对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工作,要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保护维修设计方案,注重对历史构建和各时代历史信息的保存和保护,确保遗产真实性的传承,不得一味求新。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在确保其外观形制、色彩等基本特征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根据当代生产、生活需要,改善建筑内部使用条件,丰富建筑功能,延续历史建筑的生命和活力。在周边环境整治和一些基础设施新建、改建中,必须依法履行报批程序,并注意避免过度景观化、园林化的倾向,要讲求实效,不做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关于遗产监测工作,各地首先要做好遗产点的病害调查和威胁因素分析,明确监测对象,合理确定监测方法。关键是抓好机制体制建设,明确保护管理责任,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得一味搞平台建设,不得过度购置高昂设备,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监测。古镇保护中消防安全是重点。近几年,我国古村古镇和历史街区消防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文化遗产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于计划近期申遗项目,一定要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务必按照相关规范确保遗产安全。在这方面,我们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于发生此类事故的遗产点,将立刻会被从申报范围中除名。(四)古镇展示利用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古镇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计划申遗的各古镇,要及早做好准备,遏制古镇过度商业化、过度旅游开发的情况。应按照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研究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古镇游客承载量研究,明确与古镇突出普遍价值相适应的游客容量,并以专项法规、规划的形式加以强化,采取预约制、限流制、预警制等措施,保证游客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做好既保护古镇文物安全,又维护古镇宁静和谐的环境风貌,为游客真正提供优质的参观体验。避免古镇过度商业化,关键是千方百计留住古镇原住民,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益。地方政府要尽快改善古镇基础设施,营造古镇宜居生活环境,又妥善保护古朴自然的整体风貌。同时,要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使居民享受遗产保护益处方面进行积极、大胆尝试。既要通过改造历史建筑内部条件,使原住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满足基本的卫生、通讯、舒适性要求,让他们乐于在历史建筑中生活;又要让古镇旅游回馈于民,将收益红利中的相当部分进入当地居民口袋,并通过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原住民在本地就业,把居民的“人留住、心系住”,让维系古镇生活力的文化和传统流传下去。在这方面,各级文物部门要积极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和技术攻坚,制定实施导则或指导意见,使活态遗产保护理念接地气,具备可操作性。(五)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世界遗产的长期保护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其规划、保护工程、总体风貌控制、景观保护、档案管理、监测、游客管理、利益相关者沟通等工作,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长期、深入地研究和执行。因此,各地要重视文物保护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在开展世界遗产申报过程和遗产点保护管理工作中,各地文物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工作,在专业指导和沟通协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借申遗工作契机,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组织、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使遗产地工作人员成为遗产永续保护的坚强后盾。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是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共同期盼,也为这些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和动力。希望各地按照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规律和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加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拿出符合世界遗产要求的申遗文本,同时扎实推进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具备正式申遗的条件。国家文物局将继续重视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并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希望“十三五”期间,江南水乡古镇系列遗产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谢谢大家!
-
-
- 2016-03-14 协会动态
协会理事长童明康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展望我国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事业童明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2016年3月10日尊敬的刘校长、各位嘉宾: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许多省文物局和相关部门,以及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近些年,随着全球自然灾害的频发和气候的恶劣变化,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遭受了令人痛惜的破坏。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地震,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这些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造成了文化遗产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世界遗产相关保护组织及各国社会人士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将此课题作为遗产保护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1996年,国际蓝盾组织(ICBS)在巴黎成立,致力于通过加强灾害预防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国际资源的协调,在世界范围保护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并从事灾后支援工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是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199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成立二级机构:国际防灾减灾科学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Risk Preparedness,简称为ICOMOS - ICORP)。该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在于加强文化遗产机构和灾害相关行业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防范,更好地促进古建筑、古遗址、保护区等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在国际、国家、地方层面的整体性灾害管理策略。与此同时,ICORP也配合国际蓝盾组织(ICBS)的工作,代表ICOMOS在国际蓝盾组织中行使职能。随后,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ICORP的分支机构,文化遗产防灾减灾在各国得到大力发展!与国际社会相同,我国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的风险。为此,国家文物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加强了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能力: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对文物本体的修缮增强文物自身的抗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安消防设施的建设和加强管理,提高了文物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四川新津观音寺刚刚维修后就经历了2012年汶川大地震。震后调查发现文物本体除了仅有一些瓦片坠落外,其他均完好无损。这就是加强文物本体维修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交河故城由于建造了防洪坝,保证了古城遗址所依存的黄土台地不再遭受河水冲刷掏空的威胁。这是加强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而复杂的。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众多部门和专业的综合性领域,需要形成一套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才能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在此,我给新成立的“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提几点希望:一、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希望专委会积极联合我国防灾减灾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获得社会最广泛的支持,从而全面推进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文物古迹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专委会应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媒体力量,积极宣传、倡议制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提供法律保护。三、加强体制建设的研究。专委会应在科学建立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为政府部门建立多部门合作、层次分明、分工有序、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建言献策。四、做好基础研究。这些工作包括灾害信息搜集、风险评估与管理、遗产易损性研究、破坏机理研究等。这些工作是我国发展好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事业的基石。只有奠定好基础,下一步的工作才能深入开展。五、积极开展技术研究。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它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测量、遥感、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希望专委会积极申请课题,研发防灾减灾相关技术,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六、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事业。专委会应利用高校资源做好基础教育,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专委会还应在社区及乡村工作中把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作为工作重点,在全社会树立防灾胜于救灾的观念,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掌握相关技能。七、积极争取资金。过去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资金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援,财政拨款是这项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防灾减灾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资金支配较大,投入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要发展多种途径的资金来源,例如在政府拨款以外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险、信托、经营收入等方法,增加资金来源,以保障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事业的顺利进行。八、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提高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使用效率。文化遗产防灾减灾工程一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往往不能单独进行,这就需要结合省、市、县级的防灾策略统筹安排。而政府由于属地管理和财政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往往不能跨区域投资。这就需要专委会从地区乃至全国角度出发,全面调查文化遗产防灾减灾需求和紧迫性,在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发挥协会跨行政区域的协调作用。同志们: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事业蒸蒸日上。在此大好形式下,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使我国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壮大,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祝愿此次会议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