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 2018-10-23 协会动态

    突破遗产保护的边界:ICOMOS CHINA青年论坛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代代相传的事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近年来越发强调新生代的专业力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新晋学者”计划(Emerging Professionals),旨在让更多青年专业人员参与到遗产研究,发出年轻的声音。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合作,特邀请数名在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颇有心得的青年学者,为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与思考。每个讲者均以“突破边界”为题,力求打破行业的陈规旧矩,共享新的理念、新的声音、新的探索。时间:10月27日,19:00-21:00地点: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3楼报告厅特邀嘉宾: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周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议程:1、ICOMOS CHINA青年论坛简介2、主题报告3、嘉宾点评、总结主题报告:1:赵晓梅:突破物质空间与社会组织的边界——西南小流域内多族群家屋的比较我国西南山地多族群杂居,相似的地理气候以及族群间的互动,使他们在聚落选址、建筑营造中有较多的相似性。然而,由于这些族群有着不同的社会组织与结群方式,因此其家屋外观看似相同而内部表征各异,其家屋的空间实践表征着各自族群的发展历史与社会形态。本文通过分析桑江流域内瑶、壮、侗等族群的建筑空间,展现其不同的家屋社会形态,从家户、家门与聚落的关系来解释作为物质文化的居住建筑,探讨空间差异所表达的族群性。赵晓梅: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乡土建筑与聚落、遗产思辨研究等,参与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实践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周小凤:突破遗产与旅游的时空边界——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关系演变与互动机制申报世界遗产是当今社会遗产化运动的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社会消费、空间、产业、资源不断旅游化是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历时性视角,运用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框架对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周小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法国昂热大学,主攻文化遗产旅游专业,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遗产化与旅游化过程、可持续旅游、旅游景区投资与管理、乡村遗产与文化记忆等。3:王茜:突破自然与文化的边界——法国国家公园、大区公园的经验启示及中国实践喀斯和塞文地区(Les Causses et les Cévennes)位于法国中南部的中央高原南部。其中塞文地区于1970年被确立为法国第四个国家公园,喀斯地区于1995年被确定为法国的大区公园。而喀斯塞文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以“地中海农牧业文化景观”于2011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同于深受“荒野”(wildness)思想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公园,塞文国家公园是一个核心区有人居住的国家公园,而喀斯地区更是通过法国独创的“大区公园”模式,探索出一条兼顾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道路。通过解读喀斯塞文地区过去五十年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辅以法国开发署贷款项目支持下的中国实践案例(浙江开化、贵州独山、福建屏南),希望能够重新审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界定,找出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借鉴意义。王茜:毕业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现就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参与过与正在参与的项目有:中国文化遗产蓝皮书的编写;法国开发署山西祁县昭馀古城修复项目、贵州独山绿色发展项目、福建屏南古村落修复活化项目等。4:段牛斗:突破技术与理论的边界——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技术路线的思考中国文物保护工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文物保护领域逐渐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与建筑工程为导向的技术逻辑,由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上述话语体系实际上导致实施对象的不兼容、工作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技术环节的分离。近年来,在精细化技术干预、批判性遗产研究等背景之下,更加引起业界对现行工程制度的思考。本研究以最具基础性和代表性的工程类型——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为例,试图拟构兼顾理论研究与技术干预的工作体系,包括古建技术和材料的标准化、文物价值多元化、跨学科的基础研究、多方参与的咨询评估机制、工程报告编纂等环节,并介绍现有的案例实践。旨在提供文化遗产视野和多维度价值导向之下的技术路线,为工程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段牛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召集人,从事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5:陆地:突破古迹(monument)的认识边界“monument”既是《威尼斯宪章》和ICOMOS组织名称的头号对象,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定义的首类文化遗产对象。就《威尼斯宪章》所说的“historic monument”的本意,即“历史纪念碑”而言,它无论在概念还是在实际应用范围上都极其广泛,既不特指“古”或“古老”的东西,也不特指单体,不特指缺乏现实实用性的“遗迹”,甚至不特指仅由人创造出来的产物。回归“monument”的纪念碑本意,可以有力地扩展我们对遗产对象的认识与保护边界。陆地: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建筑遗产干预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译著《修复理论》(布兰迪),专著《建筑遗产保护、修复与康复性再生导论(预计2019年初出版)》。

  • 2018-09-14 协会动态

    关于召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8年度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各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定于2018年10月27日(周六)至29日(周一)期间,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南京西路325号),召开2018年度会员代表大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组织主办单位: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单位: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南京西路325号二、邀请以下人员参会(一)邀请团体会员单位选派代表参会;(二)邀请个人会员(含国内会员、国际会员)参会;(三)邀请各专业委员会选派代表参会,并组织召开10月28日下午的分会场学术研讨会。三、食宿安排参会人员交通费用自理;住宿由主办方统一安排,费用自理。10月28日午餐由主办方统一安排。四、会议日程(草案)请填写以下参会报名表(见附件),于2018年9月30日17点前,反馈至会员代表大会工作组。联系人:洪韡(wei)、李忠钰联系电话:010-84633592,13580378681报名邮箱:icomoschina@126.com特此通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四日———— 附件 ————报名表

  • 2018-08-07 协会动态

    获奖公布 | ICOMOS China Logo设计大赛有结果啦~~!

    各位看官,各位设计师,各位参与投票的有爱青年,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综合大众评审们的投票票数和专家的评审意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Logo设计大赛圆满落幕,从近百个风格各异的作品最终评选出10个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揭晓:是的是的就是你!让我们恭喜下获奖者们~撒花撒花撒花~~~协会将在本周通知领取奖励,每个获奖作品奖金500元。每一份作品的真诚和付出协会都有感受到,在此特别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认真创作,下次活动,希望有你!*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所有。

  • 2018-06-05 协会动态

    投票开启,选出你心仪的LOGO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LOGO设计征集活动已经结束,经过近两个月的等待,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们一共收集到94份LOGO设计作品,并在其中初选出了61份作品进入投票环节。现在,就请你选出心仪的作品吧,你的意见将为最终的专家评审提供重要参考。请在投票页中选择不多于10项作品。投票截止时间是:6月13日0点。投票方式:https://tp.wjx.top/jq/24180224.aspx不过,在投票前,我们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大家分享。首先我们发现,大家对于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的符号还是很有共识的。猜猜看,最受大家喜爱的符号是什么呢?——是长城。在这61幅作品中,有近一半的作品都或者直接用了长城的形象,或者用了垛口之类的符号。因为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它们的编号了。除了长城,用的比较多的形式还有中式屋顶,也有几幅作品用了玉猪龙和古代铜钱的符号。实际上,长城、中式屋顶、出土文物,既是设计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文物的形象,也是外国人理解中国古代文明最直观的印象。这些都在我们意料之中,但也有一些意料之外。一个就是,很多设计者用了“呵护的双手”来体现保护文物的行动。比如6号、7号、8号、11号、27号、33号、51号、56号、57号、58号,都有一双手(或者是一只手),手心里保护着文物(大部分也是长城)。各种形状的手,手型不错,手指也都挺细的。还有一个意料之外,就是“古”这个字符的形象使用了很多次,有不少是和别的元素共同使用。比如24,就是古和长城的结合;27是古+城门+双手,48则是古+铜钱……虽然绝大多数LOGO都采用文物古迹作为基本符号,但30号、58号使用的麦穗让我们感到惊喜。最近些年,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扩展,人们对于农业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诞生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这类世界遗产,30号和58号的出现,也体现着大家认识的变化。从这些设计稿中,我们看到了两种设计理念,一种是将很多符号组合起来的复杂型,一种是用非常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简单型。复杂的就不说了,简单的比如20号、61号两幅,直接把ICOMOS CHINA里面的一个字母变化一下即结束,22号就用了一个中文字做象征,还有60号,简单的颇为直白。还有一些,把ICOMOS CHINA这几个字母做出了花样,21号、29号、50号和53号便是如此,利用形状或线条的变化表达出创意。当然,要说把ICOMOS CHINA这几个字母做成中国文物符号,我们强烈推荐您看一下39号作品。我们有点担心,下次再去看兵马俑的时候,会不会在眼睛里自动把他们拆解成字母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您到底喜欢哪一款呢?还是快去给心仪的作品投票吧!

  • 2018-05-30 协会动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年图片展”5月29日在香港开幕

    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与指导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主办,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筹划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三十年图片展”于2018年5月29日下午三时在香港尖沙咀九龙公园香港文物探知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任浩晨、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秘书萧丽娟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典礼。开幕典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展览曾于去年在内地举办,广获好评。这次为了到香港展出,除了既有的36项文化遗产和4项混合遗产外,还特别增加了8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项目进行推介。刘曙光副局长致辞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87年将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泰山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6个遗产专案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多年来,中国共成功申报52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占36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有4项。展览通过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展览分为“缘起”“成长”“成熟”及“繁荣”四大板块,介绍了这些从历史中累积而来的纪念物、遗址、建筑群、历史城镇和文化景观。刘曙光副局长向李美嫦署长介绍申遗成果  世界遗产的保护、申报、管理工作已成为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区就加强内地和香港地区文物保护交流达成一致。随后,国家文物局和内地相关机构在香港举办了一系列与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表示,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在世界上名列第二,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有着十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民族遗产,让它们可以传承后世。”开幕仪式结束后,刘曙光副局长还为到场的嘉宾和观众发表了题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诞生”的主题演讲,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为例,全面解析该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困惑,策略和现状。

  • 2018-03-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积极开展“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

    为落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关于中国部分内容的组稿工作,2018年3月16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召开“茶文化景观”研讨会。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主持,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卓军,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来自福建、四川、江西、广东等地的茶文化研究专家、名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和杭州的本地茶文化研究专家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宋新潮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副主席韩锋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的背景,与会专家就主题报告的编写工作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报告的结构和章节,并部署了下一步的撰写任务。会后,宋新潮副局长一行还实地调研了龙井八景,参观了过溪亭、龙井、乾隆与茶文化陈列室等与西湖龙井茶相关的史迹。“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背景介绍一直以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遗产类型的“主题研究”,旨在梳理不同类型遗产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遴选潜在的申遗项目,给新类型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供全球框架和评价体系。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工业遗产等类型,都是以这类主题研究为基础,进而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类型。考虑到目前尚未有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为推动全球范围内茶文化景观的研究,遴选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潜在名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了“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该研究重点针对亚洲地区的茶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梳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同时也拥有包括茶文化景观在内的丰富的茶文化遗产。因此,中国茶文化景观的研究报告,将作为这项主题研究总报告的最重要章节。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统筹组织中国茶文化景观研究报告的组稿工作。这次主题研究,是中国专家首次全面参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主题研究。同时,借主题研究的契机,这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首次联合各界,尤其是文化遗产领域以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一项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主题研究的成果,将充分彰显中国对于世界茶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贡献,也能够促进国内茶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于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 2018-03-21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 征集启事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 征集启事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05年4月在民政部注册成立,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国家委员会。协会的英文名称为Chines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缩写为:ICOMOS/China)业务主管单位是文化部,业务指导单位是国家文物局。 协会是由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推广和普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研究。随着协会的发展,协会在国际、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更好地宣传协会工作,根据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5月15日   二、征集对象  所有人皆可投稿,包括但不限于:(一)设计类专业在校师生  (二)社会在职设计师(不限类别)  (三)业余设计爱好者  以个人、集体或机构名义均可参与本次活动。   三、作品要求  (一)应征者提交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logo)设计电子稿。  (二)标识设计作品应符合以下标准:  1.必须为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和使用,也未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悉。  2.设计风格和类型不限,但应简洁明快,并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要求。  3.设计需体现协会既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同时又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协会的特色,且易于中外人士理解和接受。  (三)标识设计稿应包含绘制形象和设计说明,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  2.尽可能体现协会英文缩写“ICOMOS China”。  3.提交电子稿时格式为JPG格式(但要保留设计稿文件的CDR、EPS或者PS格式,以备入围或选中时再提交),色彩模式为CMYK,图片分辨率为300dpi,以A4幅面白底绘制,形状及尺寸不限,并在电子文件中注明各部分颜色的色标参数。  4.附有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理念和含义。   四、作品提交的方式  (一)网络提交1.标识设计稿发协会秘书处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2.同时递交设计者身份证复印件上附有签名的电子扫描件;集体创作的,递交第一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上附有签名的电子扫描件;3.以机构名义应征的,需提供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上加盖公章的电子扫描件。   五、奖项设置  中标作品:1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税后)并可成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享受协会会员权利。  优秀作品:5名,可成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并享受会员权利。  以单位、机构名义应征的获奖者,由第一创作者、机构法定代表人代领,奖金具体分配自行协商解决。   六、评选和决定  本次征集活动评选分为初选和终选。初选由承办单位根据征集要求进行初步遴选;通过初选的作品将由承办单位聘请专家组进行评判,并结合公众投票结果,决定最终中标作品及优秀作品。   七、其他  (一)应征作品一经选用,该作品的一切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对作品的一切平面、立体或电子载体的全部权利)即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所有。设计者除获相应奖励外,放弃任何权利主张。  (二)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三)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和参评费。但因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填写、递交应征方案等参与本次征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均由应征人自行承担。  (四)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会工作人员咨询。  联系电话:84633309 84639841电子邮箱:icomoschina@icomoschina.org.cn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8年3月20日

  • 2017-12-05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12月5日正式上线。公众号将定期向公众发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相关通知公告,学术交流活动,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等协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近期动态,以及行业内的重大事件。欢迎关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7年12月5日

  • 2017-08-14 协会动态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宋新潮理事长致辞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2017年8月10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下称“博览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对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本次博览会,是继2015年8月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得到了上海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参会成员更加广泛,研讨议题更加贴近时代;同样,引发了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在此,我对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众多的建筑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史前建筑遗址到保存至今的木结构传统建筑,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建筑,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民族记忆聚焦处,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历史见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首先要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要求我们加强对这些遗产的普遍价值的发掘认识,我们的保护工作必须使价值得以彰显和提升;其次是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文化遗产本体系统全面的研究,科学的采取最小干预、最有效的保护技术,使文物得以延年益寿;第三,科学合理适度地使用,使保存至今的历史文物真正的活在当下,融入今天的现代生活。本次展会的主题是“保护、传承、利用”。我们非常乐意看到学术界和社会各方能在文物保护的理论层面上开展充分有效的交流;同样,以具体的文物保护案例、保护技术的展示,为我们提供多视野、多角度保护修复使用的技术可能。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天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就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使用等,做出深入而专业的探讨,贡献真知灼见,为文化遗产事业积极贡献。预祝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总数:97 首页 234567891011 末页 页数: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