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 2018-08-07 协会动态

    获奖公布 | ICOMOS China Logo设计大赛有结果啦~~!

    各位看官,各位设计师,各位参与投票的有爱青年,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综合大众评审们的投票票数和专家的评审意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Logo设计大赛圆满落幕,从近百个风格各异的作品最终评选出10个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揭晓:是的是的就是你!让我们恭喜下获奖者们~撒花撒花撒花~~~协会将在本周通知领取奖励,每个获奖作品奖金500元。每一份作品的真诚和付出协会都有感受到,在此特别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认真创作,下次活动,希望有你!*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所有。

  • 2018-07-19 会员动态

    关于鼓励各会员单位参加法国世界遗产协会主办的“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的通知

    课程链接请见: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简介及日程

  • 2018-07-11 中国遗产

    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预通知

    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重要指示。这一命题的提出,事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事关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对外传播,引起了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研究”,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批准号:17@ZH018)。 为顺利推进课题研究,充分了解国内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探索成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拟在“他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之后,召开“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就文物保护利用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经验教训以及理论实践等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具体时间(2018年年底前后)地点另行通知。 现就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 围绕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探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二、会议内容会议研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我国文物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认知;文物工作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物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资产化、文物登录制度等;民间文物收藏、流通、作用发挥等;文物保护利用的责权利关系;新时期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管理的总结与反思;考古、保护、展示、传播等文物工作环节的探讨与评价;文物利用的现状、模式探索与政策、法律保障等。文物舆情监测与应对策略;文物信息公开制度与传播服务能力建设;文物与公众关系构建问题研究。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与文物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土地与生态补偿、税费减免、PPP等相关制度在文物工作中的适用性探讨;文物行业改革的方向和关键问题;国家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物工作新体制建设问题。········三、参会要求1.有意参会者请于2018年9月底将报名信息及论文摘要(300-500字)发送至课题组邮箱(见附件——报名表)。2.课题组将于10月中旬发送正式邀请函,并择优安排会议报告发言。3.论文要求:(1)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论文格式需符合学术期刊的要求,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和正文,参考文献引用规范;  (3)未公开发表,字数控制在10000字左右为宜。4.报名及投稿邮箱:fhgqzhilu@126.com。四、会务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何老师 010-84649755;13621078793余老师 010-84619339-4031;13810632042刘老师 010-84619339-4185;13520720558附件:“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名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8年7月12日

  • 2018-07-04 中国遗产

    人民日报:大运河保护获点赞

    洪泽湖大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刚刚从巴林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返回北京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在大会上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赞赏。  大会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这非常引人瞩目且具有重要意义。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体量巨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特征具有很大挑战。为此,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尤其值得称赞。中国已逐步形成相应的组织架构并加以实施,同时制定了相关指示和规范,进行广泛传播,得到了有效实施。同时,中国建立的大运河遗产监测体系,通过对数据进行持续不断的收集、集中化管理、分析和评估,为决策的制定奠定了数据基础。为此,委员会相信中国能够持续不断地实现遗产的管理、景观保护、水质控制和环境的稳定性。  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已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解决了委员会此前提出的关于大运河保护管理的相关问题,积极回应和落实了委员会的相关建议。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继续支持中国持续做好大运河遗产的管理、监测和保护工作,并希望中国进一步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关系。  宋新潮介绍说,世界遗产委员会除了评议新的申报项目之外,也会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而专门在决议中就优秀案例进行赞赏的情况极少发生。大运河遗产保护在此次会议中成为优秀案例,并作为专门一项内容写入最终的大会决议,彰显出我国在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大运河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世界遗产,沿线的保护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民生、环境、水利等各领域。他表示,“大运河成为优秀的世界遗产案例,这是我国从世界遗产大国迈向世界遗产强国的坚实一步。中国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继续做好大运河的保护管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愿意与国际组织和相关专业机构一起,总结、讨论、分享此类超大型活态线性遗产的保护策略、实践和思考。”  除了中国的大运河,德国卡洛林时期面西建筑和科尔维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城历史中心,也因在保护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委员会的高度好评。来源:《 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04日 12 版),记者:杨雪梅

  • 2018-07-03 国际之声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与三大咨询机构对话

    2018年6月29日下午至2018年7月2日上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会议审议了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Item 8B)。今年委员会共审议了28个项目,其中文化遗产20项,自然遗产5项,混合遗产3项。在审议过程中,专业评估意见都来自于咨询机构(Advisory Bodies),其中,文化项目由 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进行评估,自然项目由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进行评估,混合遗产由两家机构共同评估。而作为推动世界范围内所有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也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专业意见。主题:关于咨询机构,一切你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时间:2018年7月1日,13:10-14:00主办: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会议由ICCROM遗址部主任Joseph King主持,并邀请了来自ICOMOS的国际部主任Marie-Laure Lavenir,评估部主任Gwenaelle Bourdin和来自IUCN的世界遗产高级顾问Peter Shadie,世界遗产监测官员Remco Van Merm来为大家答疑解惑。会上,几位在场观众就“列入濒危名单”、“遗产标准的选择”、“反应性监测”、“评估专家的选择”等缔约国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Joseph King主持Q:遗产列入濒危的标准是什么?为何有时并不按照《操作指南》的程序列濒?A:事实上,我们咨询机构都是按照《操作指南》要求来操作的,而且我们的重点更多关注在与缔约国进行磋商,形成联合行动计划。 我们想在此澄清的是,把遗产地列入濒危名单是为了它们从国际社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而非让缔约国蒙羞。 而且,列入濒危名单并不是目的,通过委员会、咨询机构与缔约国的联合行动计划来脱濒才是最终目的。比如,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在1992年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单,经过多方合作,用了15年的时间,最终从濒危名单移除。坦桑尼亚代表提问Q:如何判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如何选取遗产的标准?A:作为咨询机构,我们一直坚持研究遗产标准的使用情况,并且也为了让缔约国能够更好地理解而适时修改标准的定义。其中,ICOMOS曾就这一议题出版了一本名为《何为突出普遍价值?》的专著,里面详细地介绍了OUV演变的过程和标准的选取。 同时,我们一直也想澄清的是,咨询机构并不想做“神坛之上”的评估机构,而是希望通过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评价标准,让评估过程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帮助缔约国讲好申遗项目的故事。 而说到评估过程,一项文化遗产提名的评估通常是由ICOMOS组织大约50人的工作小组,他们在通过审阅文本、讨论和现场考察多个环节最终得出的评估意见,并不是某个个人的意见。《何为突出普遍价值?》Q:为什么反应性监测的结果与考察专家赴现场的结论不一致?A:反应性监测的结果并不仅仅是现场考察专家的结论,还包括通过其他途径收取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通常情况,我们将反应性监测的结果反馈给缔约国,如果缔约国觉得与实情不符或者存在误解,完全可以提出澄清的申请。但令人遗憾的是,往往反应性监测都是在临近截止日期进行的,并没有给缔约国留太多的时间去澄清。其实,我们非常希望与缔约国建立对话,彼此理解。我们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一直在努力地协调人员和时间,希望尽可能地提早进行反应性监测。ICOMOS答疑Q: 如何能让缔约国与咨询机构在申遗前期阶段进行沟通?A: 现场考察环节,其实咨询机构就已经开始了与缔约国的沟通,无奈的是通常考察与提交报告的时间比较临近,缔约国即使听到咨询机构的意见也不能及时修改,所以存在较大问题的项目还是不能由此获得帮助。针对这种情况,上游支持(upstream support)让前期沟通成为可能,咨询机构可以在项目初期介入,以便更好地指导缔约国申报。IUCN解惑Q: 评估专家在选择上是否遵循区域原则?A: 我们深知评估专家还是较多地来自欧洲这一不平衡现象,但也在积极鼓励不同地区的专家加入“世界遗产专家库”。ICCROM也已针对这一问题在不同地区开展了能力建设工作坊,旨在培养当地的专业人员来实现评估专家的平衡,从而让整个评估过程更加公平、专业。 当然,一个小时的时间远远不够解答观众的疑惑,也不能满足咨询机构想要向缔约国澄清众多误解的愿望。咨询机构希望今后能与缔约国有更多这种广泛地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他们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罗马的总部大门永远向缔约国敞开。

  • 2018-07-01 国际之声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丝绸之路

    6月29日,ICOMOS CHINA与IICC联合召开主题边会:“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回首四年,继往开来”。主题: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回首四年,继往开来(Silk Roads as World Heritage: 2014 and Forward)时间:2018年6月29日13:10-14:00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本次边场会议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秘书处主任燕海鸣博士主持,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生、吉尔吉斯斯坦UNESCO全委会顾问Ainura Tentieva女士、中亚国际研究院(IICAS)顾问Massanov Madjer先生、IICC-X常务副主任冯健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博士分别发表讲话。会议持续约1小时。主持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 燕海鸣博士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发言 宋新潮在发言中表示,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概念,一百多年来被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认可。她受到沿线人们的共同创造和维护,见证了不同种族、民族或国家在丝路形成、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丝路既是历史遗产,也是当代概念,人们从其中可以感悟、体会和解决不同民族、文化和文明关系的精神力量。 宋新潮强调,在UNESCO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中哈吉三国率先将“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典范。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哈吉两国合作做好“长安-天山廊道”保护管理事务,同时也将愿意与国际社会、沿线国家一起,积极促进丝绸之路其它廊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和申遗技术准备工作。吉尔吉斯斯坦UNESCO全委会顾问Ainura Tentieva Ainura Tentieva向嘉宾展示了申报成功四年来,吉尔吉斯斯坦针对遗产点进行的一系列考古、保护、展示工作,重点介绍了碎叶城和新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新建成的资讯中心和博物馆等设施,以及巴拉萨衮遗址的道路保护和展示工程。碎叶城近期考古发现中亚国际研究院(IICAS)顾问Massanov Madjer Massanov Madjer在回顾四年前“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础上,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境内锡尔河和乌拉尔廊道,以及该国在丝绸之路保护研究、申报遗产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UNESCO支持建设的丝绸之路在线平台等工作,并陈述哈国在保护塔尔加尔遗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丝绸之路-锡尔河及乌拉尔廊道IICC-X常务副主任冯健(摄影:魏青) IICC-X常务副主任冯健先生回顾了丝路申遗成功背后UNESCO、ICOMOS、申遗成员国以及中哈吉四个层次的作用,陈述了四年间丝绸之路保护管理、跨国交流与合作、考古研究及国际培训等方面的成就,展望了丝绸之路锡尔河廊道、片治肯特廊道以及南亚廊道的申遗前景。冯健教授表示,IICC-X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跨国协调委员会秘书处和信息中心,将进一步协调中哈吉三国及多国间的考古、保护及研究工作,完善丝绸之路档案信息管理平台(SilkRoads A.I.M.S)并积极促进丝路遗产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中哈吉丝路顶级文物首次聚首-香港丝路大展(图片源自香港历史博物馆宣传海报)南亚丝绸之路廊道示意图(图片源自Tim Williams教授《丝绸之路专题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摄影:魏青) 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博士总结发言。景峰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加强中亚地区的研究和对话。他本人很荣幸参与协调并指导了一系列八个次区域和区域磋商会、研讨会等,并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实现了丝绸之路的跨国申报,同时也很自豪能够发起并指导世界遗产提名过程中的上游程序(Upstream Process)。 景峰指出,丝绸之路为世界上那些最易被埋没、隐藏于深处的文化遗产提供了最佳范例。他高度赞赏并感谢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亚洲国家在丝绸之路项目实施初期所做出的贡献。参与这个复杂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亚洲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行政和法律框架、专业能力甚至语言。而各国能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彼此间不断增进理解,大力加强未来的区域和国际合作,长期促进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景峰最后强调,中国与中亚国家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目标,是承认彼此,相互借鉴,体现一种多样伦理、文化和精神价值观的齐鸣。 本次边会吸引了正在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来自各国际组织、缔约国、遗产研究机构的80多名听众,全场座无虚席,国际ICOMOS主席河野俊行、秘书长彼得·菲利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韩国ICOMOS主席李恵恩女士等专家和学者,在友好热烈的氛围中听取了发言。超过80人参加了此次边会

  • 2018-07-01 国际之声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农业遗产

    6月30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召开主题边会,对目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主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间:2018年6月30日14:10-15:00主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什么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是牵头开展战胜饥饿、粮食危机和营养不良的国际组织,工作宗旨为实现粮食安全,确保人们获得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足够的优质食物。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启动了一项动态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举措,旨在促进公众对农业遗产系统的理解、认识,维护当地人民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什么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评判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二是遗产需满足5条标准,包括粮食和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当地传统知识、文化及价值系统及社会组织、景观特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认定,首先需要由城市提出申请—国家同意—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秘书处审查—专业评估组评估—列入\补充材料\不列入。二、来自中国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经验分享 为了更好的了解什么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闵庆文教授,以中国哈尼梯田为例进行了介绍。闵庆文对比了哈尼梯田分别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所满足的价值标准,以及哈尼梯田作为文化景观与中国其它文化景观的区别,并进一步阐释了什么是哈尼梯田系统。 闵庆文介绍,哈尼梯田系统是一种传统农耕系统、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一种生物文化景观、农业文化景观。同时,他指出目前保护哈尼梯田主要面临多部门管理、农业效率低、农村空心化、产品质量高价格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任务在于帮助哈尼梯田的生态保护、文化遗产和经济的共同发展。三、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可以明确看出,这一遗产类型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关注系统中人类目前的生存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之所以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正是由于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冲击,大量珍贵的传统农业系统正面临消失的威胁,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另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长期自我维持的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目标。左一为闵庆文教授

  • 2018-06-30 国际之声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天、茶、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缔约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及世界遗产申报标准的不断完善,如今的世界遗产类型已不再局限于古建筑、古城、考古遗址等,而是出现了新的遗产类型,如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工业遗产等。而面对更多的新型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作为文化遗产项目的专业评估咨询机构,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遗产类型的“主题研究(ThematicStudies)”,更好地为这些新型遗产的列入提供全球框架和评价体系。主题:ICOMOS主题研究时间:2018年6月28日14:10-15:00主办: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本次边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就已开展的三个主题研究进行汇报,分别是“天文与天文考古遗产”“茶文化景观”和“中东及马格里布地区水文化遗产”。 “天文与天文考古遗产”主题研究是由ICOMOS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联合开展地一项旨在更好地理解天文遗产的特点和组成,并为《世界遗产公约》语境下找寻最优定义该类遗产的主题研究。从2010年开始,该项主题研究已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关的遗产进行分析与研究,截止至今已出版两份相关报告。其中,中国的陶寺古观象台、登封古观象台和北京古观象台等也在该项研究之列。“天文与天文考古遗产”主题研究最新报告(可从ICOMOS官网下载) 相比已经出版两份报告的“天文与天文考古遗产”主题研究而言,“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还在报告撰写阶段,而中国作为有着悠久茶历史与文化的遗产大国也在近期加入了该项研究之中。会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高级项目专员解立就目前中国已开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为落实该研究的组稿工作,今年3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召开了“茶文化景观”研讨会,相关报道也已发布在本公众号。(此处,链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积极开展“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随后,来自日本ICOMOS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专家大野涉先生也介绍了日本将中国茶文化引入并进行改良发展出自己独特风格的宇治抹茶。解立发言中国茶文化景观选取的案例 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始终处于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UN、UNESCO和众多非政府组织在过去的几年里,就这一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因素,选取了更为代表的中东及马格里布地区开展了关于“水文化遗产“的主题研究,该研究聚焦于鼓励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帮助掌握与获得水和使用水有关的技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中东及马格里布地区水文化遗产”主题研究最新报告(可从ICOMOS官网下载) 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众多委员国多次强调希望世界遗产中心、咨询机构与缔约国建立更多的沟通与对话,而主题研究的开展无疑是更专业更有效的手段。让我们共同关注已开展主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共同期待全球或地区范围内丰富世界遗产类型的新主题的出现。

  • 2018-06-28 国际之声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可持续旅游、气候变化

    6月26日,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和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分别就可持续旅游和气候变化两大与世界遗产息息相关的话题举行了两场主题边会。主题: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World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Tourism时间:2018年6月26日13:10-15:00主办:UNESCO WH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中心) Mechtild Rössler女士致辞 会议在世界遗产中心主任Mechtild Rössler女士的致辞中开始,随后由她的同事,世界遗产中心可持续旅游项目负责人Peter Debrine主讲。 Debrine先生在其演讲中首先提到,拥有可持续旅游规划和管理可以让遗产旅游按照遗产管理者的意图来进行塑造。但遗产的管理何其复杂,它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改变事物时的集体责任,需要发现有效的统筹和管理模式,需要发展共同的价值和责任……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使其能积极主动、有预见性地管理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使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地良性发展,世界遗产中心于2014年发布了《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工作手册》(World Heritage Sustainable Tourism Toolkit)。目的地管理法(Destina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该工作手册的使用效果,Debrine先生接下来将话筒移交给来自同济大学的韩锋教授,她以武陵源自然遗产和土司遗址文化遗产为例,简要介绍了该工作手册在中国遗产地游客管理方面的使用情况,也分享了根据中国游客数量巨大的特点做出因地制宜的调整。在场嘉宾纷纷表示,或许未来中国将为全球的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提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自南非和芬兰的学者也分别以马罗提-德拉肯斯堡公园和芬兰城堡海上要塞为例介绍了本国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状况。韩锋教授演讲 最后,来自一家德国自然遗产保护咨询机构(BFN)的Barbara Engels女士在其总结中提到,终究需要管理者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深入研究,只有了解其价值所在,才能明确如何合理利用,以便通过游客消费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世界遗产,文化与实现《巴黎协议》World Heritage, Culture and Achieving the Ambitions of the Paris Agreement时间:2018年6月26日18:10-19:00主办:ICOMOS Working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and Heritage(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气候变化与遗产工作组) 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的《巴黎协议》使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主题再次引起各国的关注,而气候变化一直以来也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因素。去年7月在波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和12月在印度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代表大会都强调了“遗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会议由ICOMOS气候变化与遗产工作组负责人Andrew Potts先生主持。首先,他向在场观众介绍了该工作组的其他成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研究员也是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并亲临现场参加了该小组的相关活动。Andrew Potts先生主持 接下来,该工作组分别从四个角度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世界遗产间的相互影响。首先,由于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带来的损害越来越多,比如因气候变暖导致冰层融化致使苏格兰的海岸遭到严重侵蚀;其次,目前的形势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处遗产都会面临气候问题,所以需要时刻做好准备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影响;再次,碳减排和新能源的使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据相关统计,新建建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远远大于对古旧建筑的维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控制气候变化的同时也是遗产保护的过程,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后,各遗产地还需根据自身情况找寻最适宜自己的方法和出路。 无论是可持续旅游还是气候变化,这些曾经看似与遗产无关的主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科间的不断交流,让今天的我们有幸得以更全面地理解世界遗产。

总数:566 首页 36373839404142434445 末页 页数: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