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01-03 总部动态
ICOMOS与IUCN关于“自然-文化之旅”行动的两份文件
文化-自然之旅印度街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两大非政府专业咨询机构,分别负责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如我们所知,世界遗产体系成功的理念创举之一是早在1972年就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明确了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联系,突破了传统欧洲主导的将自然与文化视为分离、甚至对立的遗产理念,反映了涵盖不同社区、族群、甚至物种等层面的更宽广的对地球生存环境的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条中将文化遗产分为“纪念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其中“遗址”被定义为“人类或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第二条对自然遗产的定义中也两次提到了具有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IUCN和ICOMOS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越来越意识到这一联系在现实中的紧密性,和从操作层面探索协作机制的必要性。自2013年以来,IUCN和ICOMOS已在全球多个遗产地开展了“联合实践”(Connecting Practices)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两期。第三期将联合农业相关的国际组织(如GIAHS“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组织”、FAO“联合国粮农组织”、IIED“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开展农业遗产主题的联合行动,ICOMOS China已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推荐位为试点对象之一。为推进合作,IUCN和ICOMOS在近几十年的理论实践发展基础上,联合多个国际合作伙伴,于2016年在夏威夷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正式启动了“自然-文化之旅”行动,通过了《自然-文化之旅夏威夷宣言》(又称:《Mālama Honua –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2016 IUCN世界保护大会2016文化-自然之旅在夏威夷延续这一倡议,2017年12月在印度德里召开的ICOMOS第19届大会上,双方又通过了《自然-文化之旅Yatra声明》。2017 文化-自然之旅在德里以下为两份文件的中文版本。中文版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南开大学的张柔然老师组织翻译,翻译小组成员包括魏楠、张程亮、付千娱、于小雨、郑拓,特此致谢。张柔然老师也作为ICOMOS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会员参与了Yatra声明的起草工作。文件1:夏威夷声明Mālama Honua – 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2016年在夏威夷召开的IUCN世界保护大会,出台了自然-文化之旅参与者的承诺声明,即《关于自然-文化之旅的夏威夷宣言》。考虑到当下众多迫在眉睫的挑战,已经将我们的地球置于不得不做出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于2016年9月在夏威夷檀香山相聚,共同召开IUCN世界保护大会——自然-文化之旅。感谢kama‘āina(夏威夷语,意为村民)——夏威夷的本土居民。感谢夏威夷朋友们的热情、友好与慷慨,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使我们得以聚集于此,开阔视野,增进大家对自然与文化的整体关系的理解。感谢夏威夷文化中的概念“Kuleana”,“Kuleana”指对海洋和陆地的关心,责任以及管理,体现了对于自然与文化的权责意识。表彰自然-文化之旅,表彰它为不同背景的人们创造了交流知识与进一步推进自然和文化在世界人民重要空间的保护与管理中的相互联系的机会。反映在“自然-文化之旅”中的各种观点说明了自然和文化不管在陆地景观或海洋景观中,都是以相互交织的方式存在的。这些存在方式为包括可持续农业、粮食主权、城市环境福祉在内的许多领域提供了框架。认识到自然与文化的精神与信仰层面,赞扬“精神与保护之旅”的对话与成果为我们的思考做出的贡献。重视在大会上分享展示的关于自然和文化和谐发展的鼓舞人心的例子。它们展示了以基于地方本土的方针、治理和公平,并且尊重了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权利,加强了传统机构的力度。认识文化和自然多样性和遗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一系列严重威胁和挑战的深刻担忧;人为的分割文化与自然会使我们走上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认识我们的地球正处于危急关头。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自然-文化融合的方法对于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培养了文化多样性,支持了城乡地区当代社会的福祉,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回顾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等现有的国际条约,这些条约明确地将自然和文化、文化和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公约、宣言和其他国际文件确定为全球标准。庆祝我们对本土知识的固有价值、本土化的地方学习和脚踏实地的经验的认识日益提高;认识自然和文化遗产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仙台框架》和《人居III》中的“新城市议程”做出的深远贡献。我们理解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会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呼吁采取新的工作方法和实践行动,将自然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景观规模上实现保护成果的同时,促进和提高相关社区的领导力、参与感、恢复力和幸福感。呼吁通过促进融合自然-文化解决方案,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仙台框架》和《人居III》中的“新城市议程”,共同应对在自然和文化方面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紧迫挑战。承诺将通过跨专业学科,继续与我们的有志同仁一起,和社区进行对话,并让子孙后代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去推动这种保护的转变。呼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并通过一项理解和纳入自然保护的文化价值观和做法的政策。呼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进一步开展将自然价值观和实践纳入文化遗产领域的活动,并在他们将于2017年于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大会中继续进行 “自然-文化之旅”合作和对话。呼吁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继续在能力建设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继续制定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和社区作用相互联系的方案,特别是通过实施在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大会上发起的世界遗产领导方案。呼吁ICOMOS、IUCN、ICCROM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扩大和深化悠久的合作,改变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和方法,有效应对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呼吁各国政府,地方当局和从业人员采取联合的方式,推动公约,法律框架和保护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文书之间的协同配合作用。呼吁捐助者、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和私营部门之间推进深化自然和文化关系。呼吁学术机构之间开展关于自然和文化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方案,以支持对保护实践的重新构思和转变,并以平实通俗的语言向最广泛的大众推广分享这些知识。邀请世界各地的从事自然文化保护的人们加入我们的这一承诺,并将这些原则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社区。文件2:Yatra声明Tamanna(我们的美好愿景),Yatra(有意义的旅行)“文化自然之旅”的学习与承诺—印度德里 2017“文化自然之旅”的参会者们向印度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来到德里参加第19届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球代表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的各位参会者的热情款待。此外,感谢会议组织方将“文化自然之旅”加入到会议主题中。我们不遗余力的投入这份报告的撰写工作,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诚邀您与我们一起享受这次的旅程!我们在印度德里的工作是互相交流,融入创新观念。我们从印度语Yatra(意为“有意义的旅程”)中获得灵感。旅程始于很久以前,不断地发展,并且获得了推动力、关注和承诺。旅程曾将我们带到2016年夏威夷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而如今再一次相聚德里。如今我们站在文化自然的大门前郑重承诺:在我们返回祖国后,会致力于创造一个拥有更多机会,更加公平的未来,并继续我们的“文化自然之旅”。我们从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16年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编写的题为《Mālama Honua –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的声明中获得了极大启示。语言给我们带来障碍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为目前许多讨论,特别是与世界遗产有关的讨论,都是用英语、法语或者其他语言来进行的。这些语言表达着西方本体论的观点,即将自然与文化和人分离,从而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甚至限制遗产的研究方法。因此,ICOMOS、IUCN以及所有在Yatra中的成员,都有使命去继续寻求能够克服这种消极情况的概念和词汇。我们特此提出naturecultures(自然文化融合)这一词(中间没有空格、连字符、或者‘和’等符号),因为自然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交叉的、相互融合的。naturecultures(自然文化)这一词包含生物多样性、地理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概念,同时也包含多重视角的学科和世界观。今天,我们相聚在德里,采纳了印度语milap这个词,它寓意着联合、协调、共同行动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文化自然之旅”的参会者在会议中反馈,在未来遗产地如何选择保护管理方式上会有潜在的困难。例如,如何包容和选择适合遗产地的发展方式,与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是同等重要的。但是,这些问题目前很少受到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克服困难,并提出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张,而不是选择去简化这些问题。同时,我们培养多角度(从客观角度、技术角度和世俗角度出发)工作与思考的方式。本次ICOMOS大会主题“遗产与民主”也是“文化自然之旅”的参会者讨论的核心问题。会上指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以及精神领域之间公平与尊重的重要性。参会者同时也提出对遗产未来的思考应该更加明确。我们需要研究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从业者如何看待遗产未来,现有具体实践会对未来造成什么具体影响,以及将来我们的后代会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和其他方面的挑战。经过总结大会参会者以及各国专业人员的广泛讨论,声明提出14个主题,后续行动的成果报告将被作为未来工作计划的资源呈递给ICOMOS和IUCN。我们在大会闭幕式(第19届ICOMOS全球代表大会)上向大家郑重宣布声明的14个主题。1. konohiki(夏威夷语,意为代理人)我们认为,在零散时间里,以一种Konohiki那样的精神和心态去努力工作是很重要的。Konohiki是夏威夷语里面的术语,用来形容扮演连接政府、社区居民和地区的桥梁角色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有意愿让一切和谐发展。自然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推动这种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新的路径。在通向和谐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与阻碍。但是,当我们从细节上认真探索,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我们感谢工作中将大家联系在一起的元素,并认识到应该摒弃限制我们思维的词汇和观念。2. 行动在印度德里的自然文化之旅中,我们学习并聆听各自的实践经验,更加确定自然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我们承诺以尊重社区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落实具体实践方针。3. Virasat(印地语,意为遗产)——我们接受并传承下去的遗产需要谨记,我们继承了众多珍贵的遗产。因而我们要努力担当起监护人的角色,确保这些遗产能够代代相传。4. Kuleana(夏威夷语,意为权)——对陆地和海洋的关心,责任和管理自然文化融合的概念包涵在夏威夷的一个文化概念——Kuleana之中。意味着作为海洋与陆地的保卫者,我们在享受自然文化的同时也有保护这些遗产的义务和责任。5. 知识的形式自然与文化的融合需要认识各种知识包括本土的、传承的、传统的、精神层面上的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知识,传统与创新结合,鼓励经验与信息共享。6. 精神和信仰精神与信仰是世界上超过80%的人类的生命和思考方式的根本依托。自然文化融合建立在精神与信仰上,通过文化传播与社会沟通,赋予不断变化的世界积极的意义。7. Vividhta(印地语,意为多样性)与 Aadar(印地语:尊重)可以翻译为“尊重多样性”社区与其所处的自然文化间的关系可能会有争议,但我们相信,尊重、颂扬多样性是势在必行的。在不断追寻公平与包容性的过程中,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局限于“人”,还应着眼于他们生存与生活的方式。8.民主与本土赋权自然文化融合所追求的是一个平等公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民众以公平、透明、负责的方式去倾听所有声音,作出民主且适用于本土的观点。9. 陆地景观与海洋景观自然文化融合涵盖了空间与景观的诸多概念,我们找到了将自己的想法在自然文化研究的陆地景观和海洋景观中落地实践的机会。景观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和表征,它同时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10. 连通性连通性涵盖了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的保护。自然文化融合需要找到方法,确保陆地景观与海洋景观的连通性。连通范围包括社会、自然、文化、个体、组织在内的所有维度,以确保地理和概念界限的连续。11. 关联与情境在研究自然文化融合与陆地景观、海洋景观和精神层面的关联时,我们认识到普世价值与地方价值之间的矛盾。我们渴望了解与当地遗产相关的社区文化背景,并将关怀“人-遗产-土地”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12. 可持续发展自然文化融合认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实现可持续性的手段,有助于通过扩大包容性与权利本位方法来处理和利用资源。我们承诺通过调查、识别和对已共享的实践的检测,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此来连结自然文化与人。13. 变化与恢复力在接受“自然文化融合的本质是动态变化的”这一说法的前提下,我们以创造并培育有活力、适应性和恢复力的系统为目的,尝试去理解并建立对于可接受变化的限制。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的压力下,人们更加关心遗产问题,并试图去寻求应对的措施。因此,自然文化融合应更积极参与到这一过渡进程中。14. 生命力最后,自然文化融合倡导世界上的遗产应该是生动的、充满活力的。“活态”遗产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我们的承诺这次Yatra——自然文化旅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大家需要在保护实践中考虑自然与文化融合的活态遗产,可持续发展。我们认识到为更好的执行“世界遗产公约”,需要大家积极承担责任,并致力于培养新兴遗产专业人员。我们谨代表2017年12月在印度德里ICOMOS/IUCN文化自然之旅的所有参与者郑重承诺: 我们将基于在此次Yatra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倾听和行动; 通过我们的会员网络,为自然与文化融合建立合作机制和行动纲领; 创建一个工作分享平台,鼓励在平台上积极分享经验。我们将会发布一个行动手册作为ICOMOS/IUCN文化自然之旅的工作计划,并呈送与ICOMOS与IUCN评估。在2020年的ICOMOS大会和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我们将再次见面,并争取再次迈出重要的一步。印度德里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文化-自然之旅印度街景
-
-
-
- 2017-12-17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第19届ICOMOS全体代表大会闭幕
2017年12月15日,ICOMOS第19届全体代表大会在尼赫鲁体育馆通过了本届大会的最终决议,并宣布下届顾委会年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通过本届大会决议决议包括对智利和澳大利亚的两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关注,新一届执委将与智利“海港城市Valparaiso历史城区”沟通开展考察评估,也会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关注对世界遗产Burley Griffin湖边景观的保护利用,并建议对滨水地区开发项目进行影响评估。大会通过了强调“以人为本”的遗产保护理念的《德里宣言》,以及四份导则型文件,分别是由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制定的《乡村景观遗产准则》、《历史城市公园文件》,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制定的《公共考古遗址管理的萨拉拉准则》,以及木结构遗产科学委员会编制的《木建筑遗产保护准则》(1999年墨西哥版本基础上修订)。上述文件已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组织翻译。通过《德里宣言》除以上四份正式导则型文件外,大会还通过了其他决议:-文化旅游科学委员会推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佛罗伦萨宣言》-大力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和“文化2030目标”-通过《关于国际虚拟考古的塞维利亚准则》-通过《关于土建筑的里昂宣言》-继续加强文化与自然在遗产保护中的紧密关联-通过“关于二十世纪遗产保护方法的马德里文件”修编大会报告了12-14日科学研讨会的内容和要点,由4个分主题的主持人分别做了细致的总结。-通过了《文化-自然之旅声明》(Yatra Statement 或者Culture-Nature Journey Statement)。这份文件是由ICOMOS与IUCN共同合作制定,呼吁各国考虑遗产的景观整体性,鼓励继承传统技术,积极利用新技术,打破自然与文化之间的隔阂,将社区积极参与,融合非物质文化的“活态”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声明》的重大意义是自然文化回归其原本的融合统一,表示ICOMOS与IUCN今后将共同合作,把自然与文化融合的价值作为遗产申报与管理的重要指标。南开大学张柔然老师参与了《声明》编制现场工作组。文化自然之旅宣言印度文化部长将嘎左拉突出贡献奖颁给了埃及遗产专家Saleh Lamei Mostafa印度文化部长为嘎左拉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奖颁奖大会将ICOMOS终身荣誉会员称号授予了来自墨西哥、巴西、斯里兰卡、古巴、荷兰和瓜地马拉的6位专家,此前已有来自41个国家的88位专家学者得到这一称号。
-
-
-
- 2017-12-14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中国当选ICOMOS执委
12月14日下午,ICOMOS举行执委会换届选举。经过投票,河野俊行(日本)当选新一届主席,Peter Phillips(澳大利亚)当选秘书长,Laura Robinson(南非)连任司库。同时选举产生了5名副主席和12名执委。ICOMOS China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成功当选执委。中国将继续在ICOMOS中发挥影响力,保持并扩大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姜波作竞选发言姜波以下为新一届执委会成员清单:(注:成员个人信息及罗列方式均采用自ICOMOS官网提供的个人简历) 姓名性别 国家 当选职位 专业背景 ICOMOS任职情况 简历 河野俊行,男 日本 主席 法律 现任副主席 Toshiyuki Kono 九州大学特聘教授 ICOMOS“法律、行政和财务”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 ICOMOS“重建”专题项目负责人 联合国教科文关于“巴米扬大佛未来”的技术会议顾问 “奈良+20年”真实性项目负责人 彼得·菲利普,男 澳大利亚 秘书长 建筑技术 自2014年担任副主席 Peter Phillips 建筑科学专家,遗产建筑师,自1982年经营私人事务所 悉尼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系遗产保护讲师 2003-2005年澳大利亚ICOMOS司库,2005-2008主席 ICOMOS“能源和可持续性“国际专业委员会(2012)创始人 劳拉·罗宾逊,女 南非 司库 建筑 2011-2017 两任司库 Laura Robinson 建筑师,开普敦遗产信托总裁 专业领域:遗产保护、管理和政策制定 南非ICOMOS创始人及司库 雷奥纳多·喀斯特瑞欧塔 男 巴西 副主席 建筑、城市规划 无 Leonardo Castriota 米纳斯格莱斯联邦大学特聘教授。巴西科技发展国家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巴西历史与艺术遗产国家研究所托管理事,巴西建筑师研究所执委,盖蒂保护所访问学者,自2015年担任ICOMOS巴西主席。 阿尔法·迪奥普 男 马里 副主席 建筑 2015-2017 执委会特邀专家 Alpha Diop ALDI建筑事务所所长,1980年获乌克兰ODESSA建造学院建筑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自2013年担任ICOMOS马里主席,马里建筑师协会前主席。前联合国志愿者 若希特·吉格雅苏 男 印度 副主席 建筑、工程 两任执委 Rohit Jigyasu 印度ICOMOS主席(2014-2017) 风险预防国际专委会主席(2011-2017) 遗产保护建筑师,风险管理顾问,印度聚落研究所高级顾问,京都立命馆大学城市文化遗产减灾研究所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管理联合国教科文教席客座教授,印度阿赫莫达巴德大学遗产管理中心兼职教员,印度历史城市网络基金会托管理事。 挪威科技大学工程博士(1998-2002),印度新德里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保护硕士(1994-96) 格瑞兰·鲁尔克 男 爱尔兰 副主席 建筑保护 6年执委,3年副主席 Grellan Rourke 比利时城市和建筑保护硕士,曾在威尼斯学习实质文物保护课程。任职爱尔兰遗产办公室39年。多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和国际经验。教授建筑和景观保护及世界遗产管理硕士课程。 马里奥·桑塔纳 男 加拿大 副主席 建筑保护 2014-2017执委 Mario Santana 2010-2014遗产记录专委会主席,2009-2013,2015-2019 记录专委会副主席,风险预防专委会专家会员(2016至今),建筑遗产修复和结构分析专委会专家会员(2017至今)。 加拿大渥太华卡勒顿大学建筑保护与可持续项目副教授,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勒麦尔保护国际中心客座教授、遗产工程项目主任。 委内瑞拉中央大学毕业建筑师,鲁汶天主教大学历史建筑和城镇保护科学硕士、工程博士。 尼尔斯·阿勒博格 男 瑞典 执委 景观规划、艺术史 2014-2017执委 Nils Ahlberg 遗产保护研究员、作者、讲师。瑞典国家遗产委员会历史城镇专家,曾任教多所大学,现独立顾问。自2013年担任ICOMOS瑞典主席,1991-2006 担任秘书长。2002-2012历史城镇委员会副主席,现荣誉会员。 瑞茵·阿拉塔露 女 爱沙尼亚 执委 遗产保护 无 Riin Alatalu 爱沙尼亚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化部EEA基金项目协调员。塔林文化与遗产部门项目主任。爱沙尼亚国家遗产委员会监督部主任,爱沙尼亚艺术学院遗产保护博士,塔尔图大学历史硕士。 2009-2012 爱沙尼亚ICOMOS副主席,2012至今主席;2009-2013 爱沙尼亚世界遗产委员会代表 阿德蕾亚纳·卡莱嘉 女 乌拉圭 执委 教育、公共政策 无 Adriana Careaga 乌拉圭ORT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乌拉圭天主教大学教育学学士、公共政策硕士。2015年ICOMOS乌拉圭会员,自2015年ICOMOS军事遗产国际专委会副主席。 泽奈普·古勒.乌娜尔 女 土耳其 执委 建筑保护 无 Zeynep Gul Unal 博士,自1998年在伊斯坦布尔YILDIZ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任修复系教授。主要研究自然和人为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管理。自2014年担任灾害预防专委会秘书长,2014年担任土耳其ICOMOS秘书长,2011年建立土耳其灾害预防专委会,2015年至今担任UNESCO土耳其“冲突地区世界遗产”小组会员 韩素英 女 韩国 执委 旅游管理 无 Suk Young Han Sejong 网络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Kyunggi大学休闲旅游管理博士。自2009担任韩国ICOMOS执委,自2013文化旅游国际专委会韩国投票代表 帕米拉·杰罗姆 女 美国 执委 建筑 自2014年担任执委 Pamela Jerome 1979年希腊雅典国家理工大学建筑工程本科,1991年哥大历史保护硕士,自81年为美国、中东、地中海等文化遗产提供咨询。 为ICOMOS工作时间长:2006-2015科学理事会官员,2005-2015 土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同时是乡土建筑专委会、20世纪遗产专委会专家会员。 姜波,男 中国 执委 考古、建筑景观史、人类学 无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自2017年任中国ICOMOS副主席。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美国国家艺术馆建筑史;哈佛大学景观与园林史、人类学。 伊莲娜·柯尔卡,女 希腊 执委 考古 无 Elena Korka 1979年至今,希腊文化部,考古学家。2006-2014 中心办公室主任,2014至今:古物和文化遗产部主任。 2013至今ICOMOS希腊执委。自2009年考古遗产管理国家专委会地中海地区副主席,灾害预防专委会专家会员。自2007成为ICCROM会员,自1986年一直为国际博协会员。 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女 比利时 执委 建筑、遗产保护 无 Teresa Patricio 独立咨询师。鲁汶天主教大学勒麦尔国际保护中心客座教授,阿尔及利亚和欧盟合作遗产项目高级专家,黎巴嫩世界遗产项目高级专家。建筑师、遗产保护硕士、工程博士。ICOMOS比利时副主席、叙利亚和伊拉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成员。比利时蓝盾管理委员会执委。 克拉拉·海伦斯曼,女 德国 执委 建筑保护、世界遗产 无 Clara Rellensmann 2004-2007 PASSAU大学艺术史和文化研究学士、2007-2009勃兰登堡州理工大学世界遗产研究硕士。2010-2011国际事务Mercator学者,2011-2016联合国教科文曼谷和仰光办公室项目协调转技术咨询,现勃兰登堡州理工大学建筑保护系博士在读。 让克里斯·多夫西蒙,男 法国 执委 建筑、规划 无 Jean Christophe Simon 2012年至今,文化部遗产中心主任历史建筑和遗产总巡视员。国家建筑与规划师。巴黎高等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夏约古迹保护与历史研究中心学位。ICOMOS法国执委。 哈塔雅·斯瑞法塔娜 女 泰国 执委 景观建筑 无 Hattaya Siriphatthanakun 东南亚部长教育组织考古与美术地区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文化遗产保护顾问,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景观建筑学士、约克大学保护研究文科硕士。Chulalongkom大学保护项目在读博士;2005年至今ICOMOS泰国会员、2013-2019执委。 候选人合影
-
-
-
- 2017-12-13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瑜伽大师和夏威夷的歌声助力ICOMOS大会开幕式
2017年12月12日上午,ICOMOS第19届全体代表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在新德里尼赫鲁体育馆礼堂正式开幕。本届大会有来自全球约900名代表注册参加。ICOMOS主席Gustavo Araoz、印度ICOMOS主席Rohit Jigyasu、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Mechtild Rossler、ICCROM总干事Stefano De Caro、以及来自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UNESCO德里办公室的代表等嘉宾先后在开幕上致辞。开幕燃灯仪式嘉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国宝级瑜伽大师萨古鲁。萨古鲁认为宇宙万物都有着完美的几何学,是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存在方式。而瑜伽正是这种可以连接人与宇宙、融汇贯通的几何学。谈到遗产,萨古鲁认为属于未来的城市必须有遗产,遗产不是简单的美学,不是一栋栋的建筑,而是人类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成果。那些建筑和构筑物应该是给人带来光明和良好生活的机器。历史和遗产可以教会我们很多,留给我们前辈的美好和创造,也使我们不重复曾经经历的痛苦。然而人类并没有努力把历史和遗产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前路艰难曲折、很多苦难一再被重复。萨古鲁大师致开幕辞下午,ICOMOS主席、秘书长和司库做了三年工作报告。司库专门代表ICOMOS感谢中国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的大力支持,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科学研讨会主旨报告人工作报告之后,以“遗产与民主”为主题的国际科学研讨会正式开幕。首先,ICOMOS科学理事会主席Sheridan Burke发言,通过讲述悉尼ROCK历史城区一栋近现代建筑的未知命运(70年代的优秀建筑遗产,由于位置和景观绝佳,正对海滨和悉尼歌剧院,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使其面临被拆除的危险,悉尼市民和文保专家还在共同捍卫这个建筑的过程中),强调民主不是被动的,而是需要为之行动和争取的,在印度这个最大的民主国家,探讨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科学理事会主席关于悉尼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案例其后,四位分主题发言人Ege Yildirim、Gamini Wijesuriya、Sudha Gopalakrishnan、Tim Badman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关键词依次是“社区参与”、“和平与和解”、“数字赋权”和“文化自然联合”。IUCN(世界自然联盟)世界遗产部主任Tim Badman介绍了近年来与ICOMOS合作开展的“文化-自然之旅”项目,并专门邀请了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夏威夷当地居民代表,借其歌声,希望与ICOMOS继续合作,重建自然文化密不可分、共同前行的未来。IUCN专家Tim Badman作主旨报告晚间,在印度人居中心,又一个德里优秀的近现代建筑里,举行了“印度文化遗产保护与融合实践成果展”。展览开幕展览通过印度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对印度文明和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和展示。除此之外,印度ICOMOS和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共同策划的HRIDAY(遗产城市发展和增强计划)也借此机会展示了其遗产保护成果。项目自2006年启动,涵盖全印度12座历史城市。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场中庭
-
-
-
- 2017-12-11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ICOMOS文化景观、阐释展示等科学委员会召开会议
ICOMOS下设28个科学委员会,是特定遗产研究领域交流的平台。每届ICOMOS全体代表大会,各科学委员会代表也会汇聚一堂,讨论其领域内重要议题。正在印度德里召开的ICOMOS第19届全体会议上,多个科学委员会召开了年会,ICOMOS China的代表参加了部分会议。文化景观委员会会议现场文化景观国际科学委员会 (ISCCL)该委员会成立于1971年,原名历史园林与遗址国际科学委员会,1999年更名为文化景观国际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帮助界定世界遗产中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分类和标准,引导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组织国际学术研讨和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评估。该委员会与IFLA(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联合,现有全球会员共180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韩锋现任该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耀华教授为该委员会中国投票代表。文化景观委员会参会代表合影“文化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1992年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在2013年被定义为“代表自然与人联合作品的文化遗产”,并主要分为1)人类主动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园林、花园等);2)有机演变的景观(可为遗址或仍持续演变);3)关联性文化景观。本次年会汇集了来自美、意、澳等十几个国家的四十余名从事遗产保护相关工作的国际专家、学者,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所副所长刘剑、南开大学张柔然等中方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换届选举:美国的Patricia O’Donnell当选为新任主席,同济大学韩锋教授连任副主席。2、专题工作组:ISCCL有多个专题工作组,就特定主题开展研究和实践。现有的工作组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具体包括:“《ICOMOS关于历史园林的佛罗伦萨宪章》(1981)30年回顾”、“文化景观相关文献书目”、“文化(ICOMOS)与自然(IUCN)联合实践”、“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技术评估指南”、“历史城市公园”、“世界乡村景观计划”、“景观美学价值”、“传统知识”等。本次会议上还新成立了包括韩锋教授主持的“数字文化景观”专题工作组。3、新文件:《ICOMOS-IFLA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和《ICOMOS-IFLA关于历史城市公园的文件》将于本届全体大会上讨论通过。4 、“军事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联合“军事遗产科学委员会”开展专题讨论。ICOMOS军事遗产科学委员会(ICOFORT)成立于2005年,2017年10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会议上通过了《ICOFORT关于军事要塞及相关遗产的宪章及其保护阐释指南》(初稿)。其专家会员大多来自西语国家,如墨西哥、乌拉圭、古巴等拉美国家,也包括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副教授奚江琳是该委员会专家会员。文化景观和军事遗产联合论坛现场重点推介:“世界乡村景观计划”该计划由ICOMOS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为探讨从不同层面(国际、国家和地方)管理乡村景观的原则、认知方法论和实践方法建立一个基础平台。计划主要协调人为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景观国际记录与研究”实验室教授Lionella Scazzosi。其他支持机构还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理事会和国际传统知识研究所等国际组织。该计划的首要任务和内容就是对乡村景观概念的界定,进而探讨一些基本原则、方法论和操作指南。目前的三个主要成果为将在本次大会上通过,包括:《ICOMOS-IFLA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作为方法的全球乡村景观地图集(初稿)》和一个术语词汇表(初稿)。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委员会(ICIP)9日下午,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年度会议由委员会主席Sue Hodges女士主持召开。会议回顾了过去一年该专委会开展的世界遗产阐释、政策推广、学术会议、跨专委会合作等工作。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近两年韩国和日本就明治工业遗产的阐释方法的争议,Sue Hodges专门赴日本,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就“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之外的重要价值”如何阐释进行了探讨。阐释与展示委员会会议现场会上还就《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如何在媒体技术革新的时代与时俱进进行了商讨。与会者普遍认为,该宪章虽然提出了许多重要议题,但毕竟已有一些年头,随着阐释手段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考虑综合回顾和修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会上发言,指出文化遗产的阐释需要符合四点原则,一是内容必须真实;二是阐释要有科学的方法;三是要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发展,四是强调社区在阐释中的重要性。2018年,该科学委员会将于3月5日-8日在墨西哥召开下届的遗产阐释年会。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科学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希望公众能够通过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获得对历史的认知与思考,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之间、代际之间的对话。该委员会拥有五大目标:第一,推动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与热爱,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第二,传播推广文化遗产价值;第三,鼓励公众尊重遗产地的真实性;第四,强调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遗产阐释中来;第五,致力于制定遗产阐释在技术、研究、培训等方面的行业标准规范。成立以来,其最重要的成果是2008年主导发布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德里世界遗产胡马雍陵阐释展示-环境改善计划胡马雍陵阐释展示-保护工程胡马雍陵阐释展示-传统工艺复兴28个科学委员会名单: 建筑遗产结构修复与分析 考古遗产管理 文化景观 文化线路 文化旅游 土建筑遗产 保护经济学 能源与可持续 军事遗产 遗产记录 历史村镇 阐释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行政与财务 壁画 宗教与礼仪圣地 极地遗产 风险预防 岩石艺术 共享遗产 彩色玻璃 石质遗产 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哲学 培训 水下文化遗产 乡土建筑 木结构遗产 20世纪遗产
-
-
-
- 2017-12-11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ICOMOS亚太地区经验交流
2017年,在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由于社会文化背景、遗产体系,以及组织发展阶段的不同,开展的活动也多种多样,并各自呈现出独特的气质和亮点。韩国· 注重会员间的专业交流和集体活动。· 2017年组织了“ICO-FORUM”专题论坛:主题包括佛教寺庙、儒家文化遗产和基督教遗产,并借韩国一处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10周年之际,就文化景观类遗产进行了回顾和研讨。· 组织年度专业考察,每年前往不同的亚太邻国或国内遗产地,今年参观交流的地点是韩国国立水下遗产研究所。韩国主席发言澳大利亚· 在《巴拉宪章》编制修订和推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高效的国内专业网络协作经验。· 在国内四个城市召开了4次执委会,就军事遗产、遗产规划、战略咨询等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与太平洋地区的新西兰、斐济建立专项交流。澳大利亚主席发言日本· 去年日本南部地震,日本国家委员会对遗产受灾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出版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日本“20世纪遗产专委会”选出了20个最重要的日本近现代建筑。日本主席发言泰国· 1985年由国家美术部成立,重视纪念品等周边设计。· 坚持发布通讯月刊和每年一次国际论坛,今年的论坛主题为“建成环境保护:东盟视角”。泰国秘书长发言蒙古· 积极相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加强与中、俄邻国的合作,推进阿尔泰山脉、“万里茶道”跨境遗产的研究合作。· 关注神圣文化景观与游牧民族特殊和密切的关系。由于近年采矿活动猖獗,为此修订了蒙古文化遗产相关法律,在授予采矿许可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研究、评估流程。蒙古国主席发言孟加拉国· 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并加强了公众宣传。· 作为非常年轻的国家委员会,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但汲取经验教训,从中成长。孟加拉国主席发言菲律宾· 新晋国家委员会,第一次参加ICOMOS全体大会。· 会员集中在首都马尼拉,尚不能代表全国7100多个群岛。菲律宾主席发言缅甸· ICOMOS大家庭中最新的成员,受中国资助,于今年召开了成立大会及能力建设研讨会。· 努力学习亚太邻国经验,搭建国内遗产保护专业体系。· 近期主要工作是大力协助蒲甘佛教遗产的申遗。缅甸秘书长发言尼泊尔· 2015年地震灾后的遗产修复与重建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尼泊尔主席发言印度· 作为本次大会东道主,印度强调以人为本的遗产保护理念,也希望借这次大会的机会推广这个理念。· 由于资金需求,印度国家委员会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文化部,到后来更能够给予资金支持的旅游部,以及城市开发建设部门。印度副主席发言林志宏代表UNESCO致辞会议的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林志宏先生,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察员身份致辞,他希望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中心与ICOMOS亚太地区国家委员会的互动,推进“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申遗进程。
-
-
-
- 2017-12-10 总部动态
【相约印度】中国代表参加ICOMOS亚太地区工作会议
2017年12月9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上午,执行委员会举行工作会(Board Meeting),讨论ICOMOS未来工作计划、本次大会筹备等事务,中国执委陆琼参加了会议。执委会会议下午2点至4点,召开了亚太地区国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ICOMOS现任副主席——日本人河野俊行和澳大利亚人Peter Phillips主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蒙古、泰国、缅甸、菲律宾、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纷纷上台,回顾了一年来各自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各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会上发言,他表示,中国国家委员会在2017年有了四个主要变化,第一是加强了秘书处的建设;第二是增进了与高校的联系,进一步推动理论层面的探索;第三是扩大了地区上的代表性,理事遍布每个省份,同时也为香港、澳门、台湾保留了理事的席位;第四是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参与到协会工作中,为其提供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宋新潮提出,亚太地区的国家委员会之间应加强合作,以召开国家委员会主席圆桌会议等形式,探讨共同关心的遗产保护的议题。亚太地区会议现场宋新潮理事长发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代表中国做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回顾了中国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第一,组织建设方面,选举了宋新潮为理事长的理事会。目前,共有超过108家团体会员单位,近989名个人会员,石窟寺专委会等7个专业委员会。第二,重点事务方面,主要推动了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评估考察、“南海I号”发现30周年纪念活动等工作。第三,能力建设方面,完成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手册》(送审稿),并积极支持缅甸国家委员会的建立。第四,公众推广方面,组织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参与了香港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览,中山大学举办的大学生世界遗产竞赛,以及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等有助于遗产价值推广的活动。第五,国际合作方面,成功促成了旨在提高国内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者工作能力的澳大利亚亚瑟港培训班,举办了水下考古培训班。由ICOMOS 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举办了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姜波副理事长做工作报告石窟寺专委会年会鼓浪屿申遗成功缅甸国家委员会成立大会4·18国际古迹遗址日论坛活动大学生世界遗产竞赛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遗学术研讨会赴澳大利亚亚瑟港培训班合影水下考古队员培训班
-
-
-
- 2017-12-05 总部动态
三年等一回:ICOMOS大会本月相约印度
本月11日至15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以下简称ICOMOS)第19届全球代表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年度顾问委员会会议将在印度德里召开。ICOMOS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什么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让我们来看它的四大关键词。关键词一:《威尼斯宪章》1964年《威尼斯宪章》编写核心团队合影1964年5月25日至31日,在威尼斯召开了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共形成了13项决议,其中的第一项决议,便是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的颁布,标志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修复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它提出的重要原则,是五十多年来文物古迹保护修复的根本准则。此后,以《威尼斯宪章》为范本,又陆续有了《佛罗伦萨宪章》、《华盛顿宪章》、《奈良文件》、《西安宣言》等。应该说,今天国际遗产领域具有了一整套保护理念和操作体系,这一切,皆奠定于《威尼斯宪章》。2004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纪念《威尼斯宪章》40周年会议的海报关键词二:专家网络在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紧随《威尼斯宪章》的第二项决议,便是成立一个致力于保护古迹遗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即ICOMOS。如果说《威尼斯宪章》制定了一套原则,那么ICOMOS的建立,则把执行这项原则落在了实处。1965年第一届ICOMOS全体会议现场档案照半个多世纪以来,ICOMOS始终扮演着跨学科交流的专家网络的角色,致力于推广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科技的应用,引领全球专业领域的发展。截至2017年,它汇聚了来自153个国家的10100名个人会员,学科背景涵盖建筑、历史、考古、艺术史、地理、人类学、工程和城市规划等,并有320个团体会员,110个国家委员会,以及28个国际科学委员会。关键词三: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出版的纪念ICOMOS成立30年的专刊封面ICOMOS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它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评估中的重要角色。它是唯一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监测提供专业评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说通俗一点,每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和混合遗产项目的申报环节,ICOMOS都会派遣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文本和实地考核,并给出评估意见。在很长时间内,ICOMOS的专业意见几乎等同于该项目的最后命运。不过,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越来越多的牵涉到了政治因素,越来越多的ICOMOS评估意见最终不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采纳。为此,ICOMOS内部也有反思的声音,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古迹遗址保护的专业组织,它不能仅仅围着世界遗产转,还要更加突出专业性和独立色彩。关键词四:远离政治和每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浓重的政府色彩不同,ICOMOS始终坚守自己的非政府性和独立性。本次会议前,由于参会人员中包括一名叙利亚建筑师,本计划向会议提供资助的美国盖蒂基金会基于政治考量,要求ICOMOS拒绝该建筑师参会,否则就撤回此前承诺的8万欧元捐助。ICOMOS恪守其“非政府组织”的定位,断然拒绝了盖蒂基金会的要求,并通过其他渠道筹款,以保证会议的正常开幕。ICOMOS真的可以远离政治风云的侵扰,保持专业团体的名节吗?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第八届全体会议大合影实际上,成立50多年来,ICOMOS始终在专业性和政治性中间艰难的寻找着平衡。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三大专业咨询机构之一(另外还包括侧重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及培训的ICCROM,以及为自然遗产项目提供服务的IUCN),它自成立伊始,便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资金和组织层面的大力协助,如今更是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较量的国际平台。想要摆脱政治二字,谈何容易。本届大会看点ICOMOS的全球代表大会和科学研讨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是全世界古迹遗址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大聚会。本次大会有什么看点?201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7届全体会议现场选举三年等一回,必然是要有大动作,这次ICOMOS大会最重要的议题便是更换领导团队,将选举出新的主席、秘书长和司库(俗称“三巨头”),选举5位副主席,以及12位执委。选举日期为12月14日。这20个人将组成未来三年的ICOMOS领导集体。目前,根据大会网站信息,“三巨头”的候选人分别只有一位,分别是日本人河野俊行(现任副主席,竞选主席)、澳大利亚人彼得·菲利普(现任副主席,竞选秘书长)、南非人劳拉·罗宾森(现任司库,竞选连任司库)。副主席共有7名候选人竞争5个名额,执委则由16名候选人竞争12个名额。201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18届全体会议宣传海报学术三年一次的科学研讨会,将云集全球超过1500名文化遗产领域的学者,进行理论探讨、案例分享,并就当下的热点议题切磋讨论。本届国际科学研讨会的主题为“遗产与民主”。同时,研讨会还分为三个分议题:1:通过多元遗产管理群体的参与使遗产融入可持续城市发展Integrating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by engaging diverse Communities for Heritage Management2:文化遗产在构建和平与和解中的作用The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building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3:数字赋权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Protecting and Interpre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ge of Digital Empowerment另外,ICOMOS和IUCN近年来致力于打破文化-自然的区隔,开展了“自然-文化之旅”(Nature-Culture Journey)项目,本次会议上,关于此类议题也将专题研讨。专项决议按照往届惯例,科学研讨会的最后将形成并发布一个共同的文件,本次大会的文件名为《德里宣言》。201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18届全体会议现场合影宣言草案将在科学研讨会上由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审议并修改,并在大会结束时正式发布。宣言内容将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遗产与民主”展开,并纳入三个分议题和“自然-文化之旅”的讨论成果。尽管宣言文本为何尚不知晓,但可以预计的是,《德里宣言》将延续近年来国际遗产领域的总体思潮,更加强调人和社区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遗产保护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德里宣言》之外,本次大会还将发布四个专业性文件,即《乡村景观遗产准则》、《历史城市公园文件》《考古遗址管理准则》和《木建筑遗产保护准则》。这四份文件已经在去年的工作会议上初步讨论,并在全球征求书面意见,如无意外,本届大会上将正式通过。特别提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将派出专家团队参加本次会议。我们将与“清源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之声”一起,在新德里为您带来第一手的消息,并及时编译会议成果,敬请关注。
-
-
- 2017-06-19 总部动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文化遗产灾后复原与重建的导则》现已上线
This document was prepared in response to the request for guidance on reconstruction express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decision (Decision 40 COM7) at its 39th session in Bonn, Germany.It was largely developed through the deliber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construction convened at ICOMOS Headquarters in Paris in September 2016 and sponsored by Kyushu University, Japan.The workshop was attended by a geographically and professionally diverse group of twenty participants. The feedback and comments from numerous ICOMOS National Committees and from our colleagues at UNESCO, some of whom participated in the workshop,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document.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2017 version of a working document that will be tested, revised and refined through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英文版下载链接:ICOMOS GUIDANCE on POST TRAUMA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for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PROPERTIES 更多语种版本下载链接:http://openarchive.icomos.org/1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