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08-16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张小古: 《气候变化与故宫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实践》
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参与ICOMOS CHINA举办的4.18主题日研讨会,我代表故宫分享一下最近20年来故宫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一些研究与保护工作。一、气候变化对故宫古建筑所造成的影响前面发言的专家也提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各种影响,我在这里着重讲一下气候变化对于故宫古建筑造成的一些影响。北京近20年气候变化趋势包括冬季极端低温的情况增多、夏日温度的普遍升高,日均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波动呈现出增大的
-
- 2022-08-08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张荣:《佛光寺东大殿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与预防性保护研究》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下午好!佛光寺东大殿被梁先生称为中华古建筑的第一瑰宝,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9年作为五台山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代表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以及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介绍近两年对佛光寺东大殿的文物本体与环境监测及预防性保护。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项目背景与问题分析二、监测数据分析;三、预防性保护探索。首先说一下项目背景
-
- 2022-08-03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魏青:气象灾害应对与文化景观监测——鼓浪屿与庐山的保护实践
//各位领导、专家、线上线下的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感谢协会组织,有机会参与 “遗产与气候”的讨论。在此我想通过两个实践案例,跟大家分享我对“遗产与气候”之间关联关系的理解,以及基于这种关系在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应对方式。这两个案例分别来自于鼓浪屿和庐山。背景-两个视角✦探讨案例之前,让我们先从两个视角来看文化遗产领域对气候要素的普遍性理解。第一个视角,是将气候要素作为影响因素来认识。在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
- 2022-07-14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郑军:《国外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尊敬的闫司长,各位专家、各位线上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国外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今天上午其实很多专家都已经谈到了我们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在202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年度报告当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前言中讲到,世界面临着极端天气的加剧,热浪、野火、风暴和洪水留下满目疮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计。今天下午三个文物大省的专家学者也分享了我们国家面临的灾害和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从1970年
-
- 2022-07-04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黄滋:《东南地区应对洪灾的遗产保护探讨》
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东南地区应对洪灾的遗产保护,主要分为三个部分:Vol.1 东南地区洪涝灾害概述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从空间分布来看降水明显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南地区降水量较大。从中国气象蓝皮书提供的资料来看,降雨量和洪灾的分布是一致的,都在东南地区。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平均气温的升高,我国的气温也在升高,海平面在上升,海洋气温在变化,降水量也在变化,这些都是导致洪灾
-
- 2022-06-22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刘文艳:《挑战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长城保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线上、线下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跟大家一起来讨论气候与长城保护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其他遗产相比,这种超大的体量和广袤分布的特征,也使得长城和气候环境有着更加天然的联系。今天上午有很多专家在报告当中以长城为案例讨论了气候与遗产保护。今天下午我将从长城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长城地带的气候条
-
- 2022-06-15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杜启明:《气候变化与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河南省历史上是丰水区域,水灾频发。“7.20”极端气象灾害向我们提出了警示。气候有大周期变化,在相对干旱时段内,对土遗址的安全稳定形态认识、保护技术措施和管理存在着若干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土遗址保护策略要立足于气候大周期变化;应根据不同的气候与遗址特征分区、分类编制不同的技术指导意见,以“形态可辨,构造稳定,排水科学”为土遗址的健康标准,辅以正确的绿化配置、周边生存环境的优化,提高土遗址抵御
-
- 2022-06-08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乔云飞:《气候变化视角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暴雨灾害风险变化趋势》
尊敬的陈院士、各位专家、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我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气候变化视角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暴雨灾害风险变化的趋势》的报告。选择这个报告题目主要是基于前段时间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研究》,在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关注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在大的空间尺度层面,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水平,能够让预防性保护更
-
- 2022-06-01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白雪冰| 山西文保的实践与思考:灾后文物保护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文物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经历代水患、地震、强风等外力作用和自然的剥蚀,文物建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满目沧桑而依然挺立,弥足珍贵。我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发现,不知在哪一天身边文物建筑或招致破坏或面临消失。这些与文物本身健康状况有关,与自然界强大的外力有关,与日常保养跟进不及时有关。可以说,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已成为文物建筑招致损毁的主要因素。文物灾情往往是文物建筑屋漏偏遭连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