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云聚会:听大咖聊世界遗产

2020-04-20 浏览量:

为响应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主题,4月18日下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颐和园举办了特别的分享活动——共同守护,共享未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培育与传播。由于新冠疫情,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直播模式,腾讯新闻客户端直播平台提供了媒体支持,累计有约10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6000多人参与留言互动,36853人点赞。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豪华的嘉宾阵容。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协会副理事长王旭东、吕舟、舒小峰、姜波、颐和园园长杨华等嘉宾呼应话题,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观众进行互动。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长闫亚林主持。

(嘉宾合照,左起:杨华、舒小峰、宋新潮、刘玉珠、王旭东、吕舟、姜波、闫亚林)

活动首先在湖北的文化遗产宣传片中拉开序幕。“英雄城市有担当,大江大湖有大爱”,作为新冠肺炎“震中”的湖北秉持着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经过艰苦努力和巨大付出,防控疫情终于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湖北文化遗产的发展,将持续牵动文物工作者的心,相信湖北文物保护事业将重新起航,重焕光彩。

刘玉珠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在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显得格外有意义。中国的文博行业工作者在疫情期间推出一系列的线上活动,用实际行动对这一主题做出最好的诠释,也为文化遗产提供更加多元的公共服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刘玉珠向疫情期间恪守岗位的全国文博行业工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特别向在湖北、武汉身处抗击疫情一线守护文物安全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慰问。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共同守护好祖国的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刘玉珠致辞)

(湖北文化遗产宣传片直播截屏)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河野俊行通过视频致辞,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期许。他表示,得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采取特别的线上直播形式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非常欣喜,也祝愿活动一切成功。

(河野俊行视频致辞)

随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四个项目: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西夏陵、江南水乡古镇、北京中轴线,通过播放宣传片,展现了其丰富的遗产价值以及当前申遗工作的成果。各位专家随后对项目进行了点评。

1、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姜波用六个词概括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的特点:填补空白、时不我待、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自然文化融合。他指出,在现有1121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已有咖啡园、葡萄园等15项经济作物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茶类遗产却是空白。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山茶属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持了它的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其申报将是对世界遗产类型的重要补充。

(姜波点评)

2、西夏陵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对西夏陵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在新中国的文物保护历程中,西夏陵是土遗址保护里程碑式的一个项目,他自己也有幸参与到其中。王旭东表示,西夏陵与雄伟的贺兰山及其东麓广袤的洪积扇戈壁滩景观,共同为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的存在提供了特殊的见证。西夏陵为我们了解这一中国古代王朝,党项这一消失的民族,甚至当地对佛教的崇仰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

(王旭东点评)

3、江南水乡古镇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认为,作为细腻优雅的中国传统聚落的江南水乡,和同在当地的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所呈现的精英阶级的审美造诣有所不同,它体现出了平民百姓对湖泊湿地的环境适应,以及对其进行持续改造直至成为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区域的过程。该项目的建筑、景观与生活方式无不体现传统智慧下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

(吕舟点评)

4、北京中轴线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任舒小峰表示,中轴线是北京古城的脊梁,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中轴线以中为上,在这条中轴线上,出现了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建筑;在左右对称,虚实结合的同时,它也符合“共享”理念,在城市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人气,为市民提供便利。

(舒小峰点评)

宋新潮理事长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的培育工作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之所以选择上述四个项目,是因为它们各自体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遗产的不同面向,且都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四个项目就是下一步正式申报的优先次序,因为申遗工作漫长而又复杂,每个项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需要解决。宋新潮强调,预备项目的储备和培育,应思考两大问题:一是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究竟为何,二是如何依托突出普遍价值讲好遗产地的故事。当我们研究遗产地的价值,不仅要着眼于它本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遗产地的价值,还要寻求它对全世界,对全人类的意义。如何表达,阐释遗产地仍需全球专家的支持与建议。

(宋新潮总结点评)

在交流对话环节,各个领导、专家畅所欲言,精彩纷呈。王旭东院长分享了故宫活化的优秀案例和共享传播的经验。他强调,活化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前提,而在这前提下,才能对故宫文化价值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地挖掘。数字技术为故宫文化的传播插上了翅膀。故宫人将继续锐意进取,承担新时代的使命,利用专业技能和新技术、新创意,让文物活起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颐和园杨华园长介绍了颐和园的价值传播工作。他讲到,除了传统的展览,节日活动等方式外,颐和园还通过学术研讨会、颐和讲堂等方式与公众交流。目前,园区按照市公园管理中心,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业部门的要求,处于开放状态,按照同期客流量的百分之三十进行预约限流和服务保障,尽心尽力为市民提供一个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场所。昆明湖的泛舟服务也于当天开始恢复,给市民带来了近距离领略遗产地美景的喜悦。

(杨华发言)

直播连接了线下的领导专家与线上的观众,即便无法亲临现场,网友积极地参与线上的讨论与提问,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王旭东解答了有关故宫的开放程度和恢复开放时间的问题。他表示,故宫将会致力于开放更多空间,让参观者更全面地领略故宫的文化遗产。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云游故宫”等形式,故宫将积极探索实现“全面开放”的目标。由于疫情缘故,正式恢复开放还有待国家总体部署,但故宫会继续通过直播等线上形式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

宋新潮解答了网友关于今年泉州申遗项目的最新名称及进展问题。他表示,泉州项目的名称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是基于我们对于泉州突出普遍价值不断深化认识的成果。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贸易的一个中心,通过申报的22个遗产构成体现这一方面的价值。相对此前的申报,价值的内容更为丰富,因此申报点也有所增加,比如冶铁、陶瓷生产、管理机构等设施。宋新潮补充道,修改后的文本已经正式上报,正等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审意见。

吕舟解答了关于有关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问题。他谈到,因为价值侧重点不同,包括故宫、天坛等已经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依旧可以作为遗产构成,成为中轴线申遗的一部分。中轴线的价值与北京的城市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因此两者并不冲突,且在世界遗产历史上有先例。关于复建的永定门是否应该申遗,他表示,永定门在申遗中的定位并不是明朝时期修建的建筑,而是作为元明清时代北京中轴线起点的标志,扮演着遗产价值阐释的角色。

会议在各位嘉宾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这特殊时期,采用这一线上形式呼应“共享遗产”的主题,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释放不同文化的魅力,让人们能比以往更强烈地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本次活动得到了腾讯新闻客户端直播平台、颐和园的特别支持。活动视频可通过点击以下二维码回看。

另外,在活动中放映的宣传片,协会将在近期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编辑整理:黄雨茵 图片提供:付梓杰、颐和园管理处

分享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