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墙类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倡议
城墙类文物(以下简称“城墙”)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对城墙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开展了城墙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等系列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墙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但城墙盲目复建、不当修复、局部垮塌等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负面社会影响。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城墙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在国家文物局统筹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向各团体会员单位、个人会员、以及文物保护行业广大从业机构与人员提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公共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影响。建议充分认识城墙保护的重要意义,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加强机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经费保障,不断提升城墙保护管理水平。
二、加强研究,夯实基础。建议加强城墙基础研究,系统梳理城墙建造和修缮历史,做好城墙价值评估。加强城墙遗址考古研究,摸清地下遗存分布和城墙基础的历史状况。深入开展城墙保护技术研究,完善城墙勘察评估、监测技术、防灾减灾、传统技艺、修缮材料等方面研究,提高城墙保护科学水平。
三、科学评估,分类保护。建议对城墙实施分段评估保护。评估每点段城墙险情、保存状况和主要风险,重点排查近年来修复城墙点段的险情和风险隐患,分类分段推进保护工程。对存在紧急险情的点段,要做好支顶、遮蔽、围挡或局部卸荷等临时应对措施;对险情和病害发展趋势明显的点段,组织开展保护修缮工程。保护工程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和做法,以现状整修、结构加固、防水排水为主,不进行整体复原。做好已批复立项的城墙保护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管。
四、预防保护,防患未然。建议加强城墙预防性保护,开展城墙监测和定期巡查,建立专业检修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影响,制定城墙防灾减灾和抢险应急预案,明确灾情预警、灾情防范、受灾处置、灾后修缮等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落实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将城墙防灾减灾纳入地方自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多灾种综合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共享,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五、规划引领,加强管理。建议编制城墙保护规划,合理划定城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管理规定和控制要求,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关系。加强城墙使用管理,对存在被新建建筑占压、不当通行、游客攀爬等问题的点段,建议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防止人为破坏,确保本体安全。
六、挖掘内涵,合理利用。建议充分挖掘城墙价值内涵, 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城墙展示方式和利用渠道,推动城墙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鼓励将城墙纳入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城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教育功能。鼓励整合城墙与邻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山水景观资源,改善城墙展示标识解说系统和游客服务设施,提高城墙整体展示利用水平。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倡议,在国家文物局统一指导下,协会广大会员、文博行业从业机构与人员、热心城墙研究与保护的社会人士,共同努力,切实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城墙类文物,助力文化遗产事业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