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集锦(1)— 不能拆散的文化与自然

2019-07-02 浏览量:

2019年7月1日,为期10天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会议中心正式开始。

主会场早间会议开始之前

除主会场内对各项议程的依次审议,中场休息时还会有咨询机构、世界遗产中心和各国的遗产保护机构组织内容丰富的边会。与今日议程中备受关注的“世界遗产公约与可持续发展”、“申报程序和咨询机制改革”、“能力建设”、“非洲优先”等热点议题相呼应,世界遗产三大咨询机构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UCN(世界自然联盟)和ICCROM(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举行了相互关联的两场边会。分别是:ICOMOS-IUCN文化与自然融合实践;世界遗产领导力。

“世界遗产公约与可持续发展”议题

“非洲优先”计划

主题:ICOMOS-IUCN文化与自然融合实践

时间:2019年7月1日13:00-14:00

主办:ICOMOS、IUCN


ICOMOS-IUCN边会

文化与自然融合实践

图片提供:高晨翔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问世,它最重要的特征和最突出的成就,是首次用一份文件融合了自然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公约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多样方式,以及保护两者间平衡的根本需要。因此,文化与自然融合,本是世界遗产的起点和底色。而基于现代管理效率的细化分工,在世界遗产列入和保护管理等具体操作中将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评估分给了相对独立的专业咨询机构,即IUCN负责自然遗产评估,ICOMOS负责文化遗产评估。ICCROM则侧重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与培训。这一结构性发展造成了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中自然和文化两方面非但未能紧密融合,反而兵分两路,渐行渐远。

基于对这一趋势的反思,同时也是对遗产地认知、保护管理中出现的实际困难的应对,ICOMOS和IUCN于2013年发起了首个联合管理的项目—“文化与自然融合实践”;主要致力于在遗产评估和管理框架中,研究和探索建立或重建文化和自然价值关联性的新方法;同时,在遗产管理领域实现文化遗产与景观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ICOMOS项目负责人的介绍,这一项目自2013年启动,已经结束了两个阶段,目前已开展到第三阶段中期。作为一个经费很少“边做边学”的联合遗产地共同实践的项目,每一阶段都会在全球选择试点案例开展工作。

ICOMOS负责人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这三个阶段的情况:

1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的重点在于启动一个联合共享程序,为世界遗产实施框架内处理文化和自然的观念性和实践转变创造新的可能。具体强调了在预备名单、上游程序、申报和保护管理各阶段,亟需文化与自然融合分析方法上的指导。第一阶段选取的三个试点分别位于亚非拉三大洲:蒙古国的阿尔泰山脉岩画群(Petroglyph Complexes of the Mongolian Altai)、埃塞俄比亚的孔索文化景观(Konso Cultural Landscape)以及墨西哥的圣卡安生态保护区(Sian Ka'an)。

2

第二阶段:在更多的研究案例遗产地自然、文化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联性的基础上,ICOMOS与IUCN进一步探讨这一新的理解如何帮助优化政策框架和管理机制。一个中远期目标是调整现有的管理有效性方法,特别是修订针对自然遗产制定的《遗产提升工具箱》(Enhancing Our Heritage Toolkit, 2008),使其适用于为所有世界遗产管理有效性提供指导。第二阶段选取了两个遗产地作为深入研究的试点:匈牙利普斯陶地区的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Hortobágy National Park)和南非和莱索托交界处的马罗提-德拉肯斯堡公园(Maloti-Drakensburg)。

3

第三阶段:聚焦有机演进型文化景观,探讨如何在世界遗产框架下有效支持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态文化韧性/复原力。这一阶段共选择4处遗产地,其中阿联酋的艾恩文化遗址(2011年列入)和塞内加尔的萨鲁姆三角洲(2011年)的联合咨询工作已经完成。2019年将要开展的是两处农业文化景观葡萄牙的Pico岛葡萄园文化景观和中国云南的红河哈尼梯田。第三阶段将联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计划(GIAHS),我国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也已完成前期对接,准备于今年11月迎接该项目组专家的到来。

阿联酋遗产地代表分享项目参与心得体验

中国代表就前两阶段的成果提问

图片提供:魏青

主题:世界遗产领导力

时间:2019年7月1日14:00-15:00

主办:IUCN、ICCROM、挪威政府环境部

与上述融合实践项目紧密相关的是由ICCROM和IUCN主导,ICOMOS与世界遗产中心参与和支持的“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针对世界遗产管理者的能力建设项目)。同样致力于整合性管理方法,除了从管理方面有效整合自然、文化和社区,还包括增强发展韧性、影响评估、遗产地作为交流学习平台、领导者网络等板块,也涉及可持续旅游、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这一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直接相关,旨在从单纯的遗产保护转向追求包含遗产的整个社会的福祉。


瑞士代表发言

文化与自然、遗产与生活、保护与发展… 从不是简单对立的,在与大部分文化遗产价值相关的传统体系里更是如此。从1972年公约建立,1992年文化景观的提出,发展的碎片化和遗产认知与管理回归整体性的趋势促使遗产工作者更深刻的看待不同语境下的连接与融合。中国的遗产有着多样的形式和内在复杂的关联,其中文化和自然从来密不可分。如何探寻和重建真实、富有意义的连接,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分享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