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各地活动概览

2022-04-21 浏览量:


2022年全国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30家单位和组织举办了国际古迹遗址日纪念活动,各地根据遗产特点,结合“遗产与气候”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开展了更多面向公众、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对国际古迹遗址日的意义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了广泛传播。



1

北京


1、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遗产与气候”学术研讨会

为响应2022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遗产与气候”主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于4月18日成功举办“遗产与气候”学术研讨会。

“遗产与气候”学术研讨会海报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为本次活动致辞,由协会秘书长闫亚林代表宣读。宋新潮在致辞中表示,文化遗产工作者越发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关切其中遗产保护的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已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的安全,如何推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摆在遗产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他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气候变化国际议题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遗产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理念和经验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呼吁广大文化遗产工作者,在文物保护工程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严承高参加会议并致辞。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围绕“气候变化的国际趋势与国内遗产保护对策”“遗产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管理策略”“新科技手段在保护遗产领域的应用”以及“特定气候条件下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国家文物局,北京、河南、山西、浙江等相关省市区文物部门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柴晓明、王旭东、舒小峰、协会常务理事、相关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代表,以及协会团体和个人会员、专家和青年学者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会交流。协会副理事长王力军、吕舟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研讨。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直播模式,累计有约5万多人通过腾讯视频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了直播。



2、北京清华同衡专题交流研讨会议: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智慧

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遗产与气候”主题,于4月18日,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智慧”交流研讨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学者,与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技术骨干一起展开热烈地、深层次地探讨与交流。会议特邀钟舸教授做演讲:“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北京清河——北京清河滨水空间更新整治研究”,邀请张帆主任、孙燕老师、张弓老师分别就阆中古城、北京中轴线、历史城市与双碳做主题分享,邀请刘丽娟所长、楼吉昊经理、解扬主任、徐慧君所长交流分享,最后由张飏主任交流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智慧。本次会议旨在交流探讨古城传统智慧、共话古城可持续发展道路。

“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智慧”交流研讨会宣传海报



3、腾讯线上活动。



3.1《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世界遗产特辑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腾讯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定制的公益项目《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线世界遗产特辑,特邀单霁翔、刘曙光、柴晓明、吕舟、李永革,5位文化大师给孩子们讲述大运河、敦煌莫高窟、长城、北京中轴线、故宫等世界遗产,内容包含精彩的中华文明故事、世界遗产知识、文化艺术欣赏,结合动画、插画等生动形式,向青少年呈现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线世界遗产特辑宣传海报



3.2腾讯视频知识“了不起的中国世遗”视频征稿活动“景德镇申遗那些事”直播活动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腾讯视频知识频道发起“了不起的中国世遗”专题视频征稿活动,聚焦中国56处世界遗产,邀请相关领域的知识创作者参与投稿,超百位“知识推荐官”以视频的形式带大众领略世界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号召大众增强文化自信,共担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使命。

“了不起的中国世遗”专题视频征稿活动宣传海报



4、今古集国际古迹遗址日文化讲坛:气候变化与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发起、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2022年度国际古遗址日主题“气候变化与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化讲坛直播活动,于4月17日举办。本次文化讲坛邀请滕磊、李晓武为主讲嘉宾,燕海鸣、王立平、魏青为对话嘉宾,探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致力于唤起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与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化讲坛宣传海报



5、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古迹遗址保护中的“检察蓝”海报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组“古迹保护中的检察力量”的系列主题海报。通过河北保定长城、甘肃敦煌、陕西长安大明宫、四川邛崃迴澜文风塔等遗址的实地踏勘案例,展现了检察官们对古迹遗址保护多年来磅礴的守护力量。古迹遗址保护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各级人民检察院发挥的检察职能,将始终如一地为守护世界遗产贡献检察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迹保护中的检察力量”的系列主题海报



6、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主题讲座:让考古遗产走进大众

今年的“4·18 国际古遗址日”,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华清安地文化遗产创新工作室主任张谨博士,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听众带来“让考古遗产走进大众”主题讲座。讲座主要围绕考古遗产展开,介绍古迹遗址的历史和考古保护工作。张谨博士通过看得懂、有活力、有意义三个维度向大家介绍了各类古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项目及这些项目背后的故事,让广大观众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古迹遗址的独特魅力。

张谨博士“让考古遗产走进大众”线下讲座现场



7、知造局“4·18国际古遗址日”系列活动

为迎接“4·18国际古遗址日”,知造局于4月18日起推出系列活动4月18日当天,知造局线下同步直播“2022遗产与气候学术研讨会”。此外,自4月18日起,知造特别展览“气候变化下的消逝”正式开启,观众可以直观看到气候变化在古迹身上留下的印痕,走进古迹遗址和气候相互纠缠的消亡史。知造局每周日在B站、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更新“气候?遗产?怎么不算有关系呢?”系列采访视频,介绍来自各行各业的伙伴和遗产保护的故事。在“4·18国际古遗址日”系列活动期间,知造局限时推出气候与遗产主题饮品,以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播遗产保护相关知识。

“气候变化下的消逝” 特别展览宣传海报


“气候?遗产?怎么不算有关系呢?”系列采访视频宣传海报



8、慈鸟文旅“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活动

2022年“慈鸟文旅”国际古迹遗址日特别策划活动,采取了以线上系列文化讲座为主,线下实地踏访文化宣讲为辅的模式展开。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圆满结束。

慈鸟文旅活动海报



8.1青少年文化宣讲

4月16日举办的小志愿者广源闸沿线寻访及文化宣讲活动,七位小志愿者在聆听了张文大老师对北京水系及长河历史的讲解后,纷纷表示对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并分别用自己的声音介绍了长河沿线的古代水利设施遗址。走出课堂实地寻访古迹遗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学习和宣传。

青少年文化宣讲活动现场



8.2慈鸟文化系列讲座

4月17日开展的两场线上直播讲座,分别是“永定河五百万年的历史变迁”和“什刹海历史变迁与北京的气候”。中科院专家杨联康研究员和赵希涛研究员,更大格局、更广视野阐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张文大老师从与其相连的河流,阐述着什刹海的历史变迁与气候变化。


2

河北


1、北戴河区车站社区国际遗址日主题文化活动:“走近中国古建筑”

为响应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戴河镇车站社区与蒲公英梦想科学实验室与4月17日共同举办了“国际古迹遗址日——走近中国古建筑”主题文化活动。该活动全程线上直播,使小朋友们在线上线下共同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活动通过带领孩子们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节气知识来增加对气候的认识。小朋友们随后以亲手制作佛光寺的斗拱模型的方式,更切实地走近中国古建筑,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制作、观摩这些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化精品,能够以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日常工作和娱乐休闲的生活中,让青少年触摸到背后的文化元素,向下一代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

社区儿童认真聆听社区党员志愿者的讲解


3

内蒙古


1、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遗产与气候”主题宣传活动

今年的“国际古遗址日”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积极响应“遗产与气候”主题号召,于4月14日至4月18日期间组织开展国际古迹遗址日宣传活动,通过公众宣传、媒体宣传、中小学生作文及图画征集、摄影拍摄、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在正蓝旗忽必烈广场宣传栏展示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研究中心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遗址保护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当中。

工作人员在正蓝旗忽必烈广场宣传栏前合影


4

陕西


1、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题活动:“五陵原的变·护”

4月15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结合2022年国际古遗址日主题“遗产与气候”,围绕汉阳陵遗址所在地五陵原两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开展“五陵原的变·护”国际古遗址日活动。本次活动受疫情影响为网络直播活动,面向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五年级的50余名小学生,通过五陵原之“变”、五陵原之“护”、科学实验室及“我为五陵原辩护四个环节”,对标学校《科学》、《地理》学科,带领小学生们了解遗产,从而树立环境保护和遗产保护的理念。

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直播



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2022年国际古遗址日”主题交流座谈会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联合大明宫研究院,举办“2022年国际古遗址日”主题交流座谈会暨“丝路来风”第三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交流座谈会邀请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及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公众爱好者,围绕“遗产与气候”、“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探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工作。


本次座谈会通过国际保护理念与方法介绍、案例讲解、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丝绸之路遗产地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次生灾害等问题上的能力建设,更增强遗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潜力。大明宫研究院作为论坛主办方,也做出《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利用实践》主题发言,回顾并分享了大明宫作为东方大遗址保护典范的成功经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和大明宫研究院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大遗址的保护中来。

“2022年国际古遗址日”主题交流座谈会宣传海报


5

江苏


1、南京城墙“国际古遗址日”科普宣传活动

4月18日,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文化遗产部与文物保护部联合策划、南京城墙研究会协办的《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写在“国际古遗址日”之际》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向社会公众阐释国际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介绍南京城墙文化遗产常态化保护管理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遗产保护事业,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南京城墙文化遗产全面科学保护管理。

南京城墙科普宣传角



2、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特别活动


2.1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数字复原展示成果发布

4月18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为响应“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号召,委托制作了《郑和从这里起航——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数字复原展示片,带领大众走近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唯一一处皇家造船遗址,深入解读了龙江宝船厂的重大历史意义,充分展示了南京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中心城市的历史地位。视频的发布,让埋没多年的遗址光芒重新展露于大众面前,实现了遗产内涵与遗产价值的传播与推广,对遗产大众化的普及大有裨益。

三维数字复原的遗址展示



2.2《海丝探迹——洪保墓社区微展》开展

4月18日,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江宁区博物馆举办《海丝探迹——洪保墓社区微展》,让更多群体平等自由地接触遗产、认识遗产、保护遗产,促进文化遗产与更多领域交流互动。展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热烈欢迎。通过本次展览,市民朋友了解了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了身边的文化遗产价值,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感。

展览现场


6

福建


1、闽越王城博物馆:走进城村汉城遗址

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 在福建省文物局指导下,由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主办的“国际古迹遗产日”活动在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城村汉城遗址举办。当日活动包含文艺表演、参观遗址、模拟考古体验等内容,配合场馆内同步举行的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了城村汉城遗址保护理念,传递了文化遗产的现实声音。活动的举行,增强了武夷山双遗产在现实中彰显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作用,展现了城村汉城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决心,使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的丰厚历史文脉更好地延续下去。

活动致辞及启动仪式


7

江西


1、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助力申遗活动

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响应“国际古遗址日”,联合景德镇市文旅局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系列活动助力景德镇申遗。 



1.1“景德镇申遗那些事”直播活动

4月15日,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景德镇市文旅局主办“景德镇申遗那些事”直播活动,众多陶瓷文化传播专家及若干文博专家齐聚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交流御窑遗址的历史沿革、御窑遗址空间布局、御窑遗址的遗产价值及保护利用等。

“景德镇申遗那些事”直播场地



1.2“小手拉大手 为申遗加油”瓷都小小考古家研学活动

4月17日,景德镇申遗办、景德镇日报社在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内举办“小手拉大手 为申遗加油”瓷都小小考古家研学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参观御窑厂遗址,并通过瓷器修复的方式了解御窑遗址的历史文化。

瓷都晚报小记者变身“小小考古家”体验瓷器修复



1.3景德镇御窑遗址各申遗要素环境整治、监测措施与对策研讨会

4月18日,景德镇市申遗办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景德镇市气象、水文、环保、建筑等方面的专家,结合现场调研,就御窑遗址各申遗要素环境整治、监测措施与对策进行研讨。

景德镇御窑遗址申遗宣传海报



2、余干县博物馆开展“国际古迹遗址日”宣传活动

4月18日,由余干县博物馆主办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展览活动在余干县博物馆正大门广场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现场发放《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文物知识普及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条幅、开展相关文物法律及法规咨询服务等形式,向广大市民群众进行文物的保护知识、文化遗产相关法律的科普宣传。此次活动旨在加强余干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宣传余干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活动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文博工作不断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保护古迹遗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现场向群众科普宣传


8

河南


1、安阳殷墟博物馆推出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线上课程

安阳殷墟博物馆在4月18日为积极响应国际遗址日的号召,特别推出了以“静看商朝的虹销雨霁”为主题的线上课程。通过讲述商朝甲骨卜辞及文物中与商代气候有关的知识,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化遗产,守望中华文明。线上课程的开展,提高了大众对于殷墟以及商王朝气候变迁的认知,推动了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遗产保护,展现了在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潜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线上课程活动海报



2、郑州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与网友共度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2022年4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古迹遗址日”,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为响应这一重要节目,举办了“走近大河遗址,遗产保护我们在行动”的网络直播活动,受到了观众的积极反响。本次活动中,讲解员介绍了大河村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及大建设规划,对出土于大河村的仰韶文化房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向观众讲述“木骨整塑”的建筑工艺和历史价值,并结合现场实际发掘情况,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带来许多考古干货。本次线上直播活动让观众了解到远古先民是如何生产、生活,充分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线上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窗口的重要作用,以时代气息结合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了普及文化遗产内涵的作用。这种丰富多彩、兼容并包的活动形式,在向更广泛的群体传播遗产价值的思维下,将遗址建筑和科技活力基于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将遗产保护观念推而广之,不失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大胆探索。

讲解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讲述



3、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2022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宣传活动

4月18日,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信庄遗址发掘工地开展了“遗产与气候-2022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专题宣传活动。活动中通过在发掘工地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彩页、开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等多种形式,为市民讲解古遗址知识及保护的意义、信庄村落遗址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使公众感受到古迹遗址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继承。去年,信庄遗址成功举办了信庄考古发掘现场的公众考古活动,今年将“世界古迹遗址日”活动选在此处,有利于扩大“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社会影响,增强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4、国际古迹遗址日: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接近尾声

每年的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给出了“项目建筑主体已经基本完工”的好消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筹建处工作人员表示,文物布展方面的工程将加班加点施工,确保4月底博物馆能对外试运行。近两年来,洛阳不断加大文化遗址保护力度,把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列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建设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展陈的不仅有古沉船、隋唐时期的仓窖等,还有总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古汴河河道剖面,河道的淤土块中夹杂着石块、瓦砾,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沉积物,向世界展示着大运河的历史变迁。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洛阳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的重要载体。未来,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展示中心,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洛阳市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贡献重要力量。

建设中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9

湖北


1、无界读书会特别活动:气候变化与古迹遗址保护

4月15日,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武汉共享遗址研究会、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无界读书会,开展4·18“国际古遗址日”特别活动,邀请陈正洪、陈石定、汪应琼、刘立成、院琨、谢赛、何依7位专家学者,分享对于气候变化与古迹遗址保护的见解。读书会现场交流时间用设置“荆风楚韵话气象”提问环节,与听众探讨应有关湖北省历史建筑与气候的问题。

无界读书会 4·18“国际古遗址日”特别活动宣传海报



2、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聊聊盘龙城的“遗产与气候”

本年度“4·18 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发布了关于盘龙城“遗产与气候”的讨论文章,深入分析了盘龙城与气候相关的建筑功能布局,阐述了现今气候对盘龙城遗址本体展示保护工程的影响。文章指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尝试为中国的南方土遗址展示提供了宝贵经验,开辟了新的道路。盘龙城的保护展示工程凝结了博物院工作团队数年的智慧与心血,彰显了文保人的责任与使命感。盘龙城的经验启示人们: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尊重历史,更要尊重自然。

展厅中的盘龙城遗址1号宫殿复原展示模型



10

广东


1、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线上VR“身临”南越遗迹

今天是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广州市南越王博物院积极打造线上展示平台,实现云游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VR全景展示的形式游览南越遗迹和展览,一秒穿越尽览千年遗址之美。本次线上展览主题分为四部分:王墓展区全景VR、王宫展区曲流石渠原址VR、南越文王墓墓室、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展、临时展览·四海通达。观众拿起手机便可清晰看到千年南越风采,领略历史遗存。此次展览展示了考古现场影像获取等技术实际应用的成果,也为观众提供了直观感受和体验考古影像技术虚拟数字化发展的宝贵机会。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走进考古、了解考古,这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南越王博物院海丝主题联展



2、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线上“云打卡”古迹节目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文化大湾区》节目联合《体坛纵横》节目,带领观众线上 “云打卡” 广州明初三大古遗址,探寻老广州的历史记忆。节目通过介绍岭南观仙楼、镇海楼、明城墙这三大在广州家喻户晓的历史建筑,回溯广州历史文明的发展传奇,让观众在千年广府文化丰富的历史长河中穿梭,探索文旅路线里的岭南文脉。古迹建筑与线上 “打卡” 相融,一方面提升了旅游线路的质量和质感,另一方面也让古建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与传承。线上云游、5G+VR直播技术等互联网渠道及载体,正成为疫情背景下带动线下文化遗产传播与发展的创新方式。

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11

重庆


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山城寻踪”系列活动

4月18日,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发起“山城寻踪”系列活动,在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正式启动,拟将老鼓楼衙署遗址建设为重庆市首个城市遗址公园。“山城寻踪”系列活动是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活动,旨在借“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契机,组织协会会员以及广大的文化遗产同行一起走进众多的山城遗址,一起为重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出谋划策。

“山城寻踪”活动老鼓楼衙署遗址现场


12

中国香港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Zoom讲座 & 网上工作坊

在4·18 “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个向公众宣传文物保护资讯的重大节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AMO)从4月16号起举办了为期3天的一系列古迹遗址日活动,通过Zoom讲座和网上工作坊的形式,给大众提供了学习以及沉浸体验文化遗产的机会。4月16日,通过Zoom讲座的形式,开展了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结构、形制与环境”与“现代科技如何让文物保护从二维走进三维”为题的主题讲座。4月17日举行了“漏窗书签设计X三维打印”主题的网上工作坊活动。4月18日举办了“中国传统建筑X三维模型拼砌”的网上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是“线上体验+文物古建”的有机结合形式,旨在增强大众对香港文物保护的关注,在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年轻态中寻求碰撞与交融,用创意无限的科技活力让文化遗产走进当代人的生活。讲座的开展,加强了大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认知,加深了对现代文物保护手段的了解。辅以网上工作坊对文物价值的提炼创新作用,使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推广,更深厚的认可更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Zoom讲座 & 网上工作坊宣传海报


资料来源:网络,文字整理:王欣怡、黄光正

分享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