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 2025)在韩国首尔开幕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5日,第30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 2025)在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盛大开幕。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CIPA-HD)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于1968年创立,旨在促进测量科学技术向遗产文献记录领域的转化。本次会议主题为“遗产保护从点滴做起:从数字记录到数字驱动的遗产保护”(Heritage Conservation from Bits: From Digital Documentation to Data-driven Heritage Conservation),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通过遗产数据的创建和分析,以及在文物、考古遗址、历史建筑、景观、博物馆等领域应用新技术,探索数据驱动遗产保护的趋势。

CIPA2025开幕式


中国代表团在CIPA2025开幕式
本次会议开幕式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举办,该馆成立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2005年在韩国龙山区设立新馆,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开幕式上,ICOMOS主席Teresa Patricio女士、ISPRS主席Lena Halounova女士、CIPA-HD主席Fulvio Rinaudo、ICOMOS Korea主席崔在宪(Jae Heon Choi)先生、ICOM副主席张仁敬(Inkyung Chang)女士向大会致祝贺词。

ICOMOS主席Teresa Patricio

ISPRS主席Lena Halounova

ICOMOS Korea主席崔在宪(Jae Heon Choi)

ICOM副主席张仁敬(Inkyung Chang)
而后,CIPA-HD主席Fulvio Rinaudo先生分享CIPA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当前进展及未来计划,他提到遗产记录需要多专业人员的加入与数据分享,这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需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同时数据质量也应该受到重视。

CIPA-HD主席Fulvio Rinaudo
CIPA-HD教育与传播委员会联合主席Andreas Georgopoulos先生则分享了欧洲遗产云项目的整体情况,他提到这是一个旨在面向遗产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文物数据、科学资源、人员培训和先进数字工具的共享平台,可以更好地链接欧盟各地文化遗产机构和专业人员,通过增强可视性、互联互通性来应对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CIPA-HD教育与传播委员会联合主席
Andreas Georgopoulos
在主旨报告环节,大会邀请了来自杜克大学艺术、艺术史和视觉研究系教授、美国国务院海外建筑运营局神经美学顾问Maurizio Forte先生做《神经遗产:人工智能时代的具身感知与心智》,他在分享中探讨了神经美学方法如何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解读考古文物和建筑空间所引发的认知反应,他提出神经美学数据为遗产设计的包容性和情感智能提供支撑,感知科学能够在历史语境下形成新知识以及提供新的解释工具。

杜克大学艺术、艺术史和视觉研究系教授、美国国务院海外建筑运营局神经美学顾问Maurizio Forte
本次大会共吸引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名参与者,将在五天的会期中举办42场平行学术论坛,带来284个学术分享报告,围绕摄影测量、GIS空间记录、人工智能辅助应用、数据共享协同、VR/AR赋能遗产阐释、创新数字遗产等17个议题展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芃将于8月27日上午作主题发言。此外,本次大会还设立了3个特别会议,其中包括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主办,数字遗产专委会承办的特别会议(CHCD边会),将于8月28日下午在博物馆教育礼堂(Education Auditorium)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