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论剑:国内专家热议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转载)
文旅论剑:国内专家热议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4月18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文物、旅游专家论剑争鸣
共容、共融、共荣
2017年4月18日,适逢国际古迹遗址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江门市旅游局承办,广东省文物局、今日头条·下一站文化传媒支持的“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怀士堂成功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容,共融,共荣”,旨在召集国内顶级专家共同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自相关旅游院校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文化遗产旅游地经营管理者,旅游、文物行政管理工作者及新闻媒体等200多人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专家云集】
18日上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童明康理事长、广东省文物局龙家有局长、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及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柴晓明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郑军处长代宣读)、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安来顺副主席、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杨研究员、江门市旅游局邝积康局长依次发表主题报告。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童明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很多文物古迹在历史上遭到损毁,又被一个个复建起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这说明,一是复建确有需求,二是实践走到了理论前面。这倒逼我们反思,特别是在加强文化遗产利用的形势下,更应该积极探索复建的问题。
正在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应当考虑给予复建应有的名份。与其让不允许而偷偷摸摸的复建,导致设计的平庸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不如把复建规范起来,使复建出来的建筑建成将来的国宝和世界遗产。
对于复建,一是要修改文物保护法,二是要对复建提出具体的要求。复建需要遵循七个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考古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真实性原则、保护原则、精品原则、利用原则和旅游原则。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致辞
龙家有广东省文物局局长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指导下,广东省文物系统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的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以利用促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二是单体建筑与成片保护利用并重,既注重单体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更关注历史片区的保护与再利用;三是静态保护与动态利用共存。对不同文化遗产区别对待,较为珍贵的遗产以静态保护为主,对大多数的历史建筑,以动态性的活化利用为主,使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四是政府与民间合力,除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外,积极唤醒广大民众保护利用遗产的意识,合政府与民间之力,共同做好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五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文化遗产在保护与活化过程中,适当引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实现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致辞
吕舟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基于不可再生文化遗产的脆弱性,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文化旅游活动,必须强调对遗产的保护。此外,还要改善和不断提高旅游体验的品质。
例如,大部分前往鼓浪屿的游客是一日游,这些游客关注的并不真正是鼓浪屿的价值。他们在鼓浪屿上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却留下大量垃圾。为了服务他们,还改变了鼓浪屿的商业业态,冲击了当地人的社会生活,从而导致当地对旅游活动的强烈反感。因此,建议限制一日游游客数量,吸引更多深度体验游游客,让他们住下来。
游客承载量评估是旅游规划当中需制定的评估标准。按照现在的旅游规划,1.83平方公里的鼓浪屿,旅客承载量是每天6万人,这个承载量明显是高的。
未来在研究和评估遗产地空间承载力的同时,应当积极推动遗产地社会和文化承载力的研究和评估。同时,尊重遗产地社区的权利,鼓励平等的文化交流,加强遗产地社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发言
保继刚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安徽西递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村委会严格控制沿街居民开店。同时,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每年对村民分红,并不断完善分红机制。
为了解决一些村民发展商业的需求,西递集中做了一些临时铺面,抽签确定经营者。同时在古城外建设专门的商业一条街。
西递的案例可以发现,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控制性的决定性力量。在旅游商业化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否及时,干预措施是否有预见性是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西递镇政府在西递村民原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商业化“井喷”现象开始的时候,通过及时的强制措施以及主动让利给村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西递旅游商业化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发言
柴晓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处长郑军代宣读)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其含糊不清,不如做正确引导。但有些文物古迹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标本价值十分重要。比如:全国数量极少的古建筑,开放了会对其造成影响;还有具有国家、民族象征的文物古迹,它们的社会价值远高于旅游开发价值等。
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是从古到今一直延续、没有间断的行为,同时它也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的行为。关于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曾经有过很大争论,认为保护和利用是一对矛盾。但是随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特别是对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的拓宽,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处理好了,既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又可以发挥文化遗产应有的社会、文化、经济、情感等价值,也可以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传递给子孙后代。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处长郑军代柴晓明院长宣读报告
张捷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书法景观的空间受到挤压,原本很多地方是书法景观的体现空间,现在有很多东西来替代它。有的是受全球化的冲击,有的受电脑的影响。
近年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书法元素逐渐增多。广州、南京、成都、西安、厦门、常德、徐州、北京、无锡等地出现了相应的新建以书法景观为特征的街区、广场、现代商贸或旅游景观。一些旅游目的地开始要建设以书法文化为基本景观和产品的“中国书法公园”。书法已经被作为景观元素运用于旅游景区或城市街区的文脉展示并有相应研究。
书法景观遗产是地方文脉的直接体现,书法景观遗产值得深入调查。书法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开发模式是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重要战略。因为全球化时代,使得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象征的价值愈来愈显得重要,而书法恰恰可以是承载这种认同和象征的遗产载体。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捷发言
安来顺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
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没有一家赢的道理,要确保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平等介入,包括民主参与,不以危及资产资源完整性为前提,为社区发展注入动力,帮助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利益分析,确保基层的利益方切实获取经济和社会利益;以真实可信的高品质阐释活动,传达当地声音和遗产价值,社区获得能力建设机会,直接参与遗产旅游活动,避免文化掮客从中获利或侵犯社区知识产权。
要审慎实施遗产旅游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专家和其他资源,确保遗产资源得以负责任地使用。敦促遗产旅游机构提示和规范旅游者的行为,尤其对脆弱的文化生态怀有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还可以将旅游收入设立专门基金,确保旅游的经济收益的同时,用于遗产保护、开发、维护、诠释和社区能力建设。将培训作为保护和推动文化多元性的途径,尤其要加强解说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能力建设。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发言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不能动摇。只有依法保护,才是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根本保障。
莫高窟在实现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双赢,做了六方面的探索:制订有效保护和科学旅游服务管理的专项法规和专项规划;整体有效保护莫高窟的洞窟和壁画、彩塑的本体及其赋存环境;坚持对全部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常年实时监测;开展洞窟日游客最高承载量研究和设置;集全院之力,做好旅游开放服务和管理;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建立参观新模式。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政策性、持久性、专业性的特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是法定的文化遗产保管机构应承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遗产的旅游,一定要依靠文化遗产保管机构的努力,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旅游。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发言
苏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副总编辑
平衡文物保护与开发有三个要点:严格保护有边界,保护首先让市民受益,搭建城市多功能文化平台。
各级文物部门要为旅游活动划定界限,使文化遗产资源“加工”的过程“合理合法”。在此基础上,文物系统积极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使旅游商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含量、与当地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度和更多的推陈出新的机会。
文物旅游是产业,其发展主体理应是企业。但文物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文物资源在商业性利用时如何被经营、被监督就是管理制度设计的重点。做到可移动文物的交易方式要规范,不可移动文物的经营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要规范,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经营主体要规范。
在搭建城市多功能文化平台方面,例如,美国每年时尚圈盛典就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西安博物馆内也会经常举办各类城市活动,这样才能够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可竞争的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副总编辑苏杨发言
邝积康广东江门市旅游局局长
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保护文物本体,更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村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要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提高文物保护发展水平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
旅游产业发展要想长远,必须抢占文化高地。未来,江门旅游要坚持三个差异化:面对省内市场主打城乡差异化,将江门要打造现代人的心灵家园、都市人的休闲小站;面对全国市场主打地域差异化,要做好滨海概念,大数据显示,赴江门旅游增长最快的地方是贵州,贵州人来江门看海看碉楼;国际市场主打文化差异化,要发挥好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江门现在有两个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川岛的海丝遗迹若能成功申遗,江门将成为全国罕有、广东唯一的拥有3个世界遗产的地级市。
广东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发言
【焦点对话】
“文化遗产需要旅游实现价值,旅游需要文化遗产作为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如何才能实现共赢?国内文物界、旅游界的著名专家罕见聚首,双方就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低端旅游是否冲击文化遗产保护等焦点话题展开热议。
文物界与旅游界专家对话沙龙
焦点1: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是什么关系?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表示,推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可以减轻贫困,给当地带来就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一前提下,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是一条船,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认为,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就像夫妻,一个管资源,一个用资源,有时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个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处理得好,就家和万事兴。文化遗产是“女怕嫁错郎”,所以找旅游发展商的时候,要找可持续的、负责任的“帅哥”,而不是乱配对。文化遗产如果找的是过度商业化的旅游、不负责任的旅游,肯定要离婚。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认为,文化遗产旅游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现在出现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各利益相关方没有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要想取得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到各方的发展空间。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在属性上有差异,不能无视这个差异,但又不能人为放大这种差异。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平等对待各利益相关方。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直言,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文化遗产,要像保护生态那样保护文化遗产。决不能脑袋一拍,说拆就拆。
与会嘉宾踊跃发言
焦点2:低端旅游是否冲击文化遗产保护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出在低端旅游,是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文化旅游遗产地为接待游客花的成本,无法在低端旅游上收回,还要自己掏钱维护,等于盘剥了遗产利益。应该严格监管低端旅游,一方面可以提升旅游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才能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如果放任低端旅游,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朝枝坦言,大家都知道低端旅游不好,但是为什么又不断推动低端旅游?根本原因在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符合地方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的逻辑。旅游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不动产管理。旅游是用来提高人气的,而真正的引领模式是不动产。大力发展低端旅游,政府的GDP上来了,地方税收也增加了,土地也升值了。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认为,旅游被李克强总理定义“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的本质就是让民众体验快乐、享受幸福。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在创造幸福、传播快乐方面,双方是可以携手共进的。要强调的是,不管是高端旅游,还是低端旅游,都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者要提供负责任的产品,游客要做负责任的旅游。
文旅专家论剑争鸣
来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江门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