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暨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顺利召开

2019-01-12 浏览量:


       2019年1月12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协办,北京大地风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风景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在北京智珠寺(Temple东景缘)顺利召开。

       围绕“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遗产活化理论探讨:价值观和方法论”、“遗产活化案例实践:公共属性与利益平衡”三大演讲议题,以及“乡村遗产空间改造与在地文化运营”、“寻求可持续的遗产活化利用模式”两大圆桌对话,二十余名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事业的资深领导、专家、从业者、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代表参与了分享。逾百名来自海内外关注遗产活化利用发展的各界人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致辞中指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性激活、如何发挥文化遗产的当代作用的问题。立足古村落的保护,国家文物局多年来推动了多项工作,包括和建设部共同公布传统村落名录、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了拯救老屋行动、集合各方力量推进古村落的建筑再利用等多项工作。同时,宋局长重点阐述了支持乡村遗产酒店的四个理由:第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社会资本投入保护工作;第二,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卫生条件的改善;第三,促进了农民生活的现代化,活化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发展,乡村酒店对传统的保护,成为农民生活的新样板;第四,使整个空心化古村落有了新的生机,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以《文化遗产“活化”新问题》发表致辞,提出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化”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第一,活遗产,如何活下去?与其制定很多统一标准,不如培养当地人的文化遗产自觉。第二,新遗产,应如何做?还需认真钻研,找到“文化血缘”的意义,进行“价值”的精准传承。第三,如何让遗产的IP拥有“灵魂”?也需认真探索,找出文化遗产中最能让现代社会接受的内容。同时,还要寻求多维利用的新途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通过《文化遗产活化的社会参与及政策供给:案例分析》指出,目前国内文化遗产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精英化、欧洲中心主义化、部门化和去市场化。我们需要秉持一种大众化、中国特色针对性、公共化和资产化的新价值观,以达成“看得到、看得懂、可参与、周边化”的文化遗产活化目标。同时,文化遗产活化应引入社会参与,包括多学科参与、游客参与、社区参与和资本参与。实现这些社会参与又需依赖各方面良好的政策供给。

       论坛举办过程中隆重举行了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广西阳朔秘密花园、四川丹巴罕额庄园、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共五家乡村酒店获此殊荣。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可谓是2019年全国文物活化利用、乡村振兴以及文旅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开局之举。首先,论坛选址建于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的智珠寺大殿,身体力行地呈现出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是让遗产创造性地纳入现实生活,建立一种健康的、自我循环的机制,让遗产工作成为一项可持续的社会活动;其次,乡村遗产酒店将是以点带面,推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此外,本次论坛积极探索了文旅融合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途径,总结分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模式,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全力构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