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探索——2018-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回顾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
ICOMOS CHINA
6月29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探索——2018-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回顾活动”在青岛举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作了题为《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实践与探索》的主旨发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陶兴成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代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单位代表、山东省内文化文物部门代表等约100人参加了活动。北京、河北、山西、浙江等多个省市古建筑保护研究相关机构、协会部分会员单位线上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主持。
宋新潮作主旨报告
柴晓明主持
宋新潮副局长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本次优秀项目回顾活动恰逢建党百年庆典。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重视文物博物馆工作,在瑞金时期即建立有博物馆,延安时期就对陕甘宁边区管理区域开展了古物调查工作,解放战争前期就请梁思成先生把需要保护历史文物列出名录,要求各部队在作战中加以关注,以免炮火的破坏。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不忘保护文物,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保护民族文化的历史担当。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00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范体系、组织检查验收、夯实资质资格管理、注重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深入分析了应县木塔、武安州辽塔、长城等典型案例的探索、实践以及引发的思考。他指出,下一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将以“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为指引,坚持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预防性的总体思路。同时,要继续加强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王廷琦致辞
陶兴成致辞
王廷琦介绍了近年来山东文物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表示将以务实的姿态、坚实的行动,创造开放、合作、共赢的文物保护事业新格局。陶兴成介绍了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成果,用文物讲好青岛故事,展示青岛城市魅力与活力。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讲解了《关于加强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对桥梁文物的保护原则与实践方法进行了解读,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
闫亚林发言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铁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褚晓波分别介绍了青岛、上海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朱铁一发言
褚晓波发言
会场内部全景——青岛水师饭店旧址
下午的案例分享环节由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主持。协会理事、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滋作了《文物修缮中的价值研究》发言。故宫宝蕴楼修缮、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山西临汾东羊后土庙古建筑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上海武康路100弄1-4号修缮、泰顺廊桥灾后修复等2018-2020年度推荐项目、以及曲阜三孔彩画研究与保护等项目代表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黄滋、刘智敏等协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点评。
黄滋发言
吴伟介绍故宫宝蕴楼项目
刘大山介绍泉州府文庙项目
林丙焕介绍曲阜三孔彩画项目
杨秋颖介绍临汾后土庙项目
沈晓明介绍上海武康路100弄项目
卢远征介绍泰顺廊桥项目
刘智敏点评
姜波主持案例分享环节
本次活动是近年来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领域的一次重要交流研讨会议,既总结了此前经验,更对“十四五”期间文物保护项目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将继续推广文物保护工程先进理念,交流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经验,针对典型案例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文物保护工程机构积极参与协会各项活动,多方共同搭建文保行业多方交流共享平台。
各地古建保护相关机构组织集中线上观看活动
附:
本次活动上回顾的2018-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案例回顾
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
业主单位:故宫博物院
勘察设计单位: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北京集美组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所委托室内装修装饰设计)
施工单位:北京怀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北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故宫宝蕴楼地处紫禁城西南隅,位于西华门内,武英殿西。其前身在明清先后用为大庖厨、尚膳监、尚衣监、咸安宫官学、咸安宫,清末焚毁,仅存咸安门。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同年在原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了我国近代博物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于保存藏品的大型文物库房——宝蕴楼,翌年竣工。1948年,宝蕴楼随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宝蕴楼修缮工程是故宫内首次修缮西洋式风格建筑的工程。故宫根据宝蕴楼的具体情况和故宫大修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的相对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并结合先进的修缮理念与方法,探索适合故宫文物建筑修缮的新模式、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病害,选择传统修缮保护工艺材料、现代技术、或传统工艺材料与现代工艺结合使用。同时在修缮过程中研究、寻找并恢复几近消失的传统工艺。宝蕴楼修缮工程过程中体现了保护理念的进步,特别是考虑到宝蕴楼有异于故宫传统建筑工艺的特殊性,本次工程主动对相应的建筑材料进行实验分析研究,提取了材料、工艺、做法方面的重要信息,成为故宫研究性修缮工程的雏形。
宝蕴楼修缮前鸟瞰
宝蕴楼修缮后楼内院史陈列
修缮后的宝蕴楼话剧演出《海棠依旧》
福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
业主单位: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
勘察设计单位: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
施工单位: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
项目介绍:
泉州府文庙为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整体由孔庙和府学两大建筑群构成。文庙建筑群造型独特,建筑风格具有闽南特色,为全国现存孔庙的独特代表;同时,规制完整、布局严谨,为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本项目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在项目施工组织方面,项目实施方采用了修缮与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相结合的工程运作模式。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方便针对瓦屋面、木基层、大木构件等要素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梳理,并邀请闽南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进驻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把关,同时对于建筑物的构件进行拓印,记录和留档,厘清修缮工程的基本思路和项目的重点难点。
第二,充分运用传统营造做法,进行维修工程重点难点的处理,尽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秉持着“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原则,在尊重文物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针对泉州文庙木柱拆修的工程难点,项目创造性地采用“偷梁换柱法”进行上部木柱的拆换。采用钢管构架支撑与柱子联接的梁枋构件,卸除柱子荷载,将糟朽的柱子去除,以实现文物建筑的最小干预,避免文物建筑在修缮工程中遭到二次破坏。同时,在针对屋脊堆剪雕的保护中,在拆卸破损构件前先对能够再次利用的构件进行拆卸,并利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原位记录,为后续组装提供依据,待屋脊按照原规格、原工艺进行重砌后,再将老构件原位归安,最大限度地利用历史构件,并在修缮过程中注重保护维修工程新老构件的可识别性。
第三,本项目采用了设计监理一体化的运作形式。在业主单位的统筹监督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派遣责任设计师和总监理工程师长期驻扎工地,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保护细节、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把控,确保设计、施工、监理及时对接。项目各实施方作为整体参与项目,确保维修的设计理念得到实现和落实,确保维修工程的质量,对文物负责。同时,项目参与各方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对于修缮过程中的重难点,如屋顶瓦作、彩绘等要素的保护做法再三斟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充分沟通,确保维修工程不出错,使专家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和风险管控的作用。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前(左)以及修缮后(右)的对比
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拓印瓦片,保留项目历史信息
项目参与各方及时与专家交流工程难点,保障项目质量
木柱拆换工程实施过程中(左)实施后(右)
对可用原始构件进行记录(左)原始构件原位归安(右)
山西临汾东羊后土庙古建筑
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
业主单位:尧都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勘察设计单位:
山西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施工单位: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监理单位:
太原市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站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项目介绍:
山西省临汾市东羊后土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被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占地4211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是一处集建筑与彩绘泥塑精华于一体的古代寺庙。庙内遗存的元代建筑及明代彩绘泥塑,结构别致,工艺精湛,均代表了同时期的最高水准。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6年,东羊后土庙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与彩塑及壁画的紧密连带关系是大多数寺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后土庙建筑因历史上漏雨、下沉、风化等因素造成多处出现了变形和损毁,同时殃及到密集分布在建筑地面、墙体及梁架上的彩塑,导致大量壁塑松动或坠落损毁。建筑与彩塑错综复杂的连接固定构造,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给保护修复带来了诸多技术上的挑战。
由于受跨越专业技术门类的限制,古建筑与彩塑两部分的保护修复,往往从立项、方案设计到施工,都是单独申报、分别实施的。实践证明这种分别施工的做法,会因缺乏修缮措施上的相互支撑,在两者交错关联的区域,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形成了“修缮盲区”,如何延续古建筑和彩塑及壁画的长久保存,消除修缮盲区,也是项目面临的最大考验。
本项目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鉴于寺庙类建筑与彩塑保护修复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后土庙项目首次在跨专业合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双方设计、施工、监理通力合作、相互交叉支持与技术交底的合作模式,对共同涉及区域制定统一施工组织设计,在七个方面实现了技术难点的攻关与突破:
首先如何对一个布满数以万计壁塑的变形建筑梁架实施安全矫形、重新恢复建筑和壁塑大结构的平衡、安全、稳固,这一过程面临诸多风险,稍有不慎将会导致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一般的做法基本是维持原状,只作局部的补强加固。但暂时的保守治疗,治标不治本,而且从建筑力学角度,失去了重心和平衡的骨架,无法长久负荷密集壁塑的重量,同时在挤压变形的骨架内,坠落的壁塑残块无法拼对恢复原位。经过反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周密的研究预案,通过对建筑与壁塑结构的研究与解析,绘制结构关系图,包括逐一确定每一个个体塑件与骨架的连接承重点位置,逐一制定操作技术路线等,确保了建筑梁架、壁塑整体框架以及单体塑件之间在整个矫形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实现了彻底根治建筑与壁塑的结构性病害的目的。此外在其余六个方面同样实现了单一工程难以逾越技术高度,如变形梁架上壁塑与梁架的临时切割和重新固定问题;建筑梁架上坠落或松动壁塑的连接固定问题;固定在地下的塑像的根基腐朽问题;地下毛细水可溶盐对墙体及彩塑侵蚀的治理问题;坍塌神台及神台上的彩塑稳定性修复问题;承载壁塑的墙体风化引起的壁塑脱开墙体问题等。
二是前期研究先行、工程中全过程同步开展研究。本项目秉持“以科研提升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水平,以文物保护工程实施促进科技创新”的思路,在工程的一开始就确立了用科研的方法去做文物保护工程,强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科研意识和保护技术研究。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前期研究先行,透彻地分析病害;试验先行,试点推开;慎用保护剂和封护剂,坚持原材料、原工艺。总结出了后土庙彩绘泥塑及古建筑的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和传统技法,并应用到了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中,用前期研究的结论指导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本项目充分认识到保护修复过程是最直接、最细致、全方位接触文物的过程,是进一步对文物再认识和再研究不可或缺的契机,最大限度地采集和详实记录了大量有关后土庙彩塑及建筑的历史和现状的原始信息,为后土庙文物的后续长久保护和研究留取了一套完整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山西临汾东羊后土庙古建筑及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是集合作、考证、研究、保护修复于一体的创新性实践过程,不但从根本上修缮了古建筑的结构等损伤,还将数以万计的彩塑残块重新修复归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古建筑及彩塑泥塑的延续。保护修复后的后土庙,无论是彩绘泥塑还是古建筑,都消除了结构安全隐患,呈现出了健康完整的状态,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精湛技术效果和科学严谨的保护修复理念,是寺庙类古建筑和泥彩塑同步修缮修复的一次开创性实践案例,积累了古建筑及其附属类文物共同修复、无缝衔接的成功经验。
东羊后土庙修缮后建筑风貌
建筑梁架与壁塑修缮前(左)后(右)对比
墙体酥碱程度和壁塑骨架脱落损毁情况
墙体与壁塑修复中
修复后墙体与壁塑背部结构
修复后的塑像及背部壁塑
修复过程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
残块的考证拼对、重新修复归位信息登记表
修复前后的后土庙建筑及彩绘泥塑
上海武康路100弄1-4号修缮
业主单位: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勘察设计单位: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思费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上海武康路100弄1-4号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完成了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的修缮并恢复了历史特征,保留了建筑现存历史原物;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并利用BIM体系,采用三维建模的手法进行施工图设计,真实再现了建筑的墙体、屋面、门窗等构件,绘制了屋面、地坪、墙面的构造做法。项目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识别性的文物保护原则,旨在恢复文物建筑的历史原状,同时秉承“历史的建筑、自然的环境、艺术的生活”的设计理念,追求历史与时尚的交融,自然与舒适的并存,艺术与功能的天成,对提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市文化品质、塑造城市场所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泰顺廊桥灾后修复
浙江泰顺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灾后修复项目在勘察设计阶段,对打捞回来散乱的构件进行系统编号整理,在综合考虑构件受力特征和构件残损的情况下,对糟朽和开裂严重的构件采用墩接、镶补、拼接和铁件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廊桥修复尽可能使用原有构件和原有材料。在施工阶段,通过比对历史照片等相关资料,按照未冲毁时的构件摆放位置、方向、状态放置构件,按原有叠砌方式恢复桥墩、桥台。每一座桥的修复都由一位当地有名的非遗传承人、相关石瓦匠人和一家具有文物资质的施工单位协同工作,各方人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各司其长。非遗传承人、传统匠人的参与,使廊桥的整体风貌、传统技术工艺得到了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按照当地传统再现了立架上梁的仪式。项目实行专家、监理、业主、传承人加上现场和图纸的“联动机制”,边记录边整理、边研究边施工。修复工程有力促进了研究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一些薄弱的或受损等部位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工艺予以结构补强,对于一些难以判断残损程度的构件,综合运用阻抗仪、应力波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检测。在修复工程竣工后,还在牛头梁、三节苗等部安装感应器,实时监控拱架受力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廊桥状况。在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同时实施了国家试点的文保工程智能化项目,研究并准备对流域流量进行监测预警。
最新新闻
-
- 2024-11-14 总部动态
2024年ICOMOS年度大会暨科学研讨会在巴西欧鲁普雷图开幕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晚,2024年ICOMOS年度大会暨科学研讨会在巴西欧鲁普雷图(Ouro Preto)联邦大学艺术与会议中心开幕。
-
- 2024-11-13 专委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西安召开
2024年11月6日-7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文物科技大厦召开。
-
- 2024-10-12 专委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24年10月9日至12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浙江省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在杭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