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发言总结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会员大会系列主题边会

2025-01-07 浏览量: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会议期间,由协会秘书处、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分别召集的“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和“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三场主题边会顺利举行。



一、“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边会

“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由协会秘书处召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机构参与筹备。边会邀请国内世界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典型案例,并分享各自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边会吸引了50多名会员参加,由协会秘书处主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燕海鸣主持。
边会会场
燕海鸣发言
燕海鸣首先介绍了《世界遗产公约》框架下对遗产监测的要求,并着重展开讨论了中国自2012年以来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从制度、人力、技术等方面不断推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成果。世界遗产监测的目的是促进价值的保护和遗产地管理,是预判可能发生的对遗产价值的影响,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新技术手段采取措施预防负面影响。燕海鸣也分享了一些当下中国世界遗产监测体系需要提升完善的方面。
李泓发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 Shanghai)项目主管李泓以《世界遗产影响评估最新要求》为题,突出了六条遗产影响评估最新要求,分析了应对新要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难点。最后,基于世界遗产影响评估机制、全生命周期遗产影响评估过程,展望近期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亟需攻克的工作重点与方向。
卢远征发言
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以《遗产影响评估视角下钱塘江海塘的建设控制实践》为题,从遗产影响评估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基于钱塘江海塘·潮涉建项目影响评估和相关的保护实践经验。他同时介绍了钱塘江海塘·潮基于遗产的文化景观价值,逐步建立了以海塘文物安全为根本,以海塘风貌最低影响为导向,涵盖工程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跟踪评估工作机制,和延续水利设施环境风貌的真实性的保护体系。
华芳发言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华芳以《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规划的遗产监测与遗产影响评估》为题,针对西湖文化景观已有监测指标体系待完善、监测运行能力待提升、监测机构协调复杂等问题,一方面基于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明确遗产监测的要素,完善遗产监测的要点与内容,另一方面从优化设备系统、提升监测预警平台功能、优化监测运行体系等角度遗产监测运行能力提升策略。针对已有影响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反馈监督程序等问题,结合《世界遗产背景下的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的最新要求,一方面提出遗产区、缓冲区、可能影响范围遗产影响评估的两大主体,另一方面制定了针对遗产区、0类和1类缓冲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的遗产影响评估流程。
刘保山视频发言
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保山的发言题目为《八达岭长城遗产监测与影响评估工作的思考》。他以八达岭长城为案例,强调遗产影响评估工作需审视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多重性,对评估对象和范围进行再梳理和确定。除遗产区和缓冲区外,还应加大对背景环境的关注,将影响评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和加强监测的机遇,收集整理遗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等,关注遗产本身的健康状态和脆弱性,并引入科技手段和定量评价、可视化评价手段,以应对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的挑战。
周敏发言
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周敏的发言题目是《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的遗产影响评估——以苏州中学东校区改造工程为例》。他介绍了苏州中学东校区改造工程的案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了遗产影响评估的实际操作与面临的挑战,并强调遗产保护不仅是对遗产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公众共同利益的保护,以此鼓励更多人自发地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
郝爽发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郝爽通过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监测预警系统、鼓浪屿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丽江古城东郊环境整治二期项目遗产影响评估、拙政园“拙政问雅”夜游体验活动遗产影响评估等案例,阐释了两类项目与世界遗产“价值特征”概念的紧密联系。他也对遗产监测和遗产影响评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认为遗产监测中对于预警的强调和遗产影响评估中对项目运营阶段的跟踪是近期实践案例中所展现的趋势,体现了两类项目“全过程化”的发展方向。
王心源作总点评
在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积极互动,围绕边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副主任王心源提出,遗产监测不应仅仅依赖于大量数据,而应通过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服务于遗产保护;同时,遗产评估规划不仅要服务于价值的体现,还要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宋新潮作总结发言
宋新潮理事长对会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他强调,遗产监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理解文化遗产蕴含的普遍价值,一方面,应重视监测和评估在整体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总结优秀经验方法,推动遗产保护体系完善;另一方面,对遗产价值判定与我们认知和研究的深入息息相关,应进一步加强对遗产的研究,重视管理者研究能力和素质养成,推动文化遗产监测技术和分析水平的提高,为遗产保护保护传承和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边会

“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边会由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召集,由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邀请多位历史城镇村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与会发言交流,旨在探索历史城镇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新时代实践,助力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会议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吸引了超过50名协会会员参加,会议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飏主持。
边会会场
张飏主持
张弘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张弘强调了留住乡愁及保护传承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的重要性,提及国家政策对此类保护的明确要求。他分析了乡村中存在的闲置资产问题,包括高建筑面积和高比例耕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造成资源空置率高的现象,介绍了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高校如何通过改造和再利用闲置资源,结合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效活化闲置资产,促进乡村发展。在提高建筑的稳固性和环保性的同时,恢复了古村风貌,通过引入功能性设施和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村民和游客,促进了本村的返乡创业潮和相关业态的发展。此外,他肯定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总结了高校力量、政府政策和社会各界合作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唐芃发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芃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在江苏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的保护与再生工作。唐教授详细阐述了古南街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房屋风貌缺失,结构不安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缺乏等。并分享了从2004年开始为其20年的保护与规划过程。重点举措是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决建筑安全、功能提升和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强调了保护规划的综合性,包括性能化保护、建筑共生结构提升、建筑功能一体化以及水源环境修复技术。通过小规模渐进式改造示范工程和政府主导、社会协作与群众参与的模式,古南街的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还保留和复兴了紫砂文化,获得了国际认可。2024年获得UNESCO亚太遗产保护奖卓越项目奖和可持续特别表彰奖等,展现了中国在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
王军发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副总规划师王军讨论了历史地段的新认识及其保护更新实践,强调这一概念从西方引入到中国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指出历史地段在国内外的不同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完善中国城市规划和保护体系的启示。讨论了概念复杂、内涵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并强调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必要性,特别指出在2021年两办《意见》提出的要求中,历史地段成为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重要抓手。他分享了在实践中对历史地段的再认识,从五个方面拓展其内涵:展现顺应自然的智慧、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传统格局和记忆情感、近现代建设成就、日用而不觉的生活区域。通过广西柳州空压机厂的更新案例,展示了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策略和成果。  最后,他强调应探索更符合中华文化特征的保护对象和方法,以推动全面立体真实的文明展示。摘要覆盖了他的核心观点,包括历史地段概念的发展、国内外理解差异、中国城市规划启示、实践中的困惑和挑战、保护的必要性、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实践、以及对中华文化和文明展示的新探索。
刘岩发言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岩讨论了城市更新与资产管理领域的经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12年起,通过参与陶溪川、南京浦口火车站等项目,他强调资产管理与规划、运营之间协同作业的重要性,批评了过去单纯依赖房地产驱动的城市更新模式,指出需要转向更加注重历史遗产保护、社区发展及资产有效运营的新策略。他提出,轻重资产的分离与资产变现是城市更新中的关键环节,并指出面对资金链断裂和社会资本进入困难等问题,城市更新应更多依赖政府主导、采取长期视角,并重新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此外,他强调运营团队在项目成功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当前运营环境充满挑战与机遇,成功的更新项目需跨学科合作、深入理解并尊重当地社区需求。
许晓飞发言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助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许晓飞,以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分享了历史街区“整体性保什么、系统性怎么保、落地性怎么活”的有效路径。他提出,保护工作需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更要重视街区的整体风貌和内在价值,同时在增补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激发活力方面,要强化各维度之间的衔接。许晓飞强调,保护更新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作,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多团队合作、多专业协同以及多主体参与。在保护更新过程中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工作视角从“街区自身”到“区域协调”的转变;工作重点从“偏重颜值”到“注重内涵”的转变;工作思维从“理想方案”到“理性实施”的转变;工作方法从“快速推动”到“小微推进”的转变;工作阶段从“规划设计”到“全程服务”的转变;工作组织从“单兵作战”到“多方协同”的转变。最终通过六个转变,实现对街区保护更新全路径的认识和全生命周期的把控,助力街区可持续的发展。
邹怡情发言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所邹怡情所长精彩展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成果。景迈山作为全球首处茶文化景观遗产,独特价值与多元类型并存,保护之路充满挑战。团队坚定秉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积极创新策略。明确涵盖自然与人文全要素的工作对象,系统梳理清单并制定科学策略;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区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机制,如村民踊跃参与神柱制作,彰显社区高度认同;积极携手高校、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提升遗产价值认知;精心进行空间布局,山上专注保护展示茶文化精髓,山下合理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全力搭建系统保护框架,通过一系列精心规划与措施实现整体保护。最终成功通过评估,荣获多项殊荣,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成果斐然,为茶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树立了光辉典范。
马凯发言
南昌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马凯分享了南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经验。他详细描述了南丰古城双十字形街道格局及其历史演变,强调了通过街巷梳理和风貌区划定来保护城市肌理和文化记忆的重要性。教授提倡有序的城市修补与更新,恢复本土业态,改善民生福祉,并强调保护工作应顺应城市发展,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他提出多维度的保护策略,包括宏观规划引领、社区参与、能力建设和培养、景观节点修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马凯教授特别强调了规划思维在保护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跟踪服务对于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以南丰的保护成效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综合性保护策略,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保持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杰作总结
会议最后,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对下午会议内容作总结。他首先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指出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多方面十分有益的历史城镇村创新保护传承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进一步指出,历史城镇村作为分布广泛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工作必须与当前城乡建设发展现实背景紧密联系,根据不同现实条件选择多元不同的实施路径。他提到,在当前现实背景下,应注重根据城镇村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合的保护传承途径,以切实有效地推动城镇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传承。这一点尤其关键,因为广大城镇村地区中,众多历史片区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经济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有待结合新的现实背景创新探索新的使用模式,促进历史城镇村的可持续传承。

推文链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教授主持的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研讨会成功举办

三、“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


“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由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以对话沙龙的形式,吸引来自文化遗产保护、城乡规划、考古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遗产地在建设、活化、利用、传播方面的经验,共同讨论土地资源的相容性、遗产地的经济价值、景区建设模式外更有想象力的遗产地模式以及遗产地管理者等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的问题,并对遗产跨界、破圈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清源文化遗产联合创始人李建芸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岩分别代表两个专委会主持本次会议。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代表专委会为会议开场致辞。
边会会场
魏青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魏青首先分享了世界遗产视角下的景德镇手工瓷业的价值和资源。
王浩然发言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创新工作室副主任王浩然探讨了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与遗产地社区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将申遗带来的红利惠及当地民众。
解立发言
协会副研究员解立分享了自己在世界遗产佩特拉遗址的考察经历和观察,探讨了考古遗址的旅游发展和当地社区的问题。
尚晋发言
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处尚晋介绍了2024年国际上遗产地管理者的重大事件,并介绍了2025年度的主要工作计划。
徐晋民发言
鼓浪屿管委会规划处二级调研员徐晋民分享了鼓浪屿的申遗成功后管理经验,特别是将相关法规整合到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的做法。
熊焰发言
吴尚谦发言
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研究员吴尚谦以“如果我来说唐崖”故事品牌为案例,分享了世界遗产展示传播的经验。
与会嘉宾讨论互动
在自由插话环节中,与会者围绕遗产地管理者的身份、遗产管理的挑战和创新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岩介绍了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十余年来进行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去分析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针对来自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教师提出的国际考古合作和不同遗产保护管理策略问题,宋新潮理事长为大家特别分享了各个国家的考古制度以及中国考古百年的国际化与独立性。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钓鱼城遗址考古领队袁东山,景德镇御瓷博物馆馆长翁彦俊,人民文化遗产制片主任夏日等多位专家“插话”,分别从遗产保护展示、预防性保护、基层文保工作者激励机制;遗产价值认识与传播;经济学角度的博物馆和考古遗址财务管理问题;数据共享、数字化转型;遗产教育与大众关系等多个层面发表观点意见。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时华芳以良渚遗址为例,提出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让遗产地生活着的人有获得感,有更体面的生活这个问题。也由此引发现场专家纷纷“插话”,对遗产地运营、经营,经济可持续,文物土地经济价值、城市建设用地性质A7文物古迹用地等展开热烈讨论。刘克成、徐天进、卢远征等多位专家从国土空间规划、考古和遗产保护服务社会和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管理体系等角度共同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推文链接:

推荐|“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成功举办

三场边会聚焦时下遗产保护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召集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主旨发言、讨论问答等形式,推动理论研究探讨,深化实践经验互鉴,同时为广大协会会员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获得了与会会员的广泛好评。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2025-01-07 协会动态

    发言总结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会员大会系列主题边会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会议期间,由协会秘书处、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分别召集的“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和“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三场主题边会顺利举行。一、“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边会 “守护价值——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景德镇召开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本次大会由协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专班办公室承办,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协办。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做了大会主旨报告,景德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克龙,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协会副理事长娄玮、张杰、凌明参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2024年12月2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西景德镇召开。理事长宋新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超、副理事长王力军、娄玮、张杰、凌明,常务理事、理事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邓超主持。宋新潮理事长在会上报告了2024年度协会工作情况与2025年度重点计划。2024年,协会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机构能力建设、世界遗产申报、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会员能力、行业资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绩。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