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2020-12-29 浏览量: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博物馆杂志联合推介

《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编的《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已于近日出版。本书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册,收录了2019年10月在景迈山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的会议论文19篇以及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的致辞。ICOMOS CHINA理事长宋新潮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这套中英双语共约35万字的论文集,是全球第一套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出版物。


序/宋新潮


茶、葡萄酒和咖啡,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三大饮品。它们都有着传奇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以各自独特的品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潜移默化又无比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观。我们称之为一种文化景观。


在世界遗产领域,文化景观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概念。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文化景观”类型纳入世界遗产范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者瞩目的新热点。其中,农业遗产作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有机演进型活态文化景观,对它的价值研究、认定和保护推动了全人类对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考。


1999 年,法国圣艾米伦葡萄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中第一处葡萄园文化景观。2001 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编制出版了《〈世界遗产公约〉框架下的葡萄园文化景观主题研究》,为葡萄园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认知和评价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依据,以此主题研究为基础,至今已有 20 处葡萄酒相关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拥有“世界遗产”称号的咖啡种植园文化景观也有多处。


遗憾的是,由于对茶文化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世界遗产名录》至今没有列入茶相关的代表项目。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目前全球唯一茶相关的世界遗产预备项目,因此它的申遗进展也备受关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近年来一直在开展亚洲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中国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国部分是其中的重头戏,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则是这出大戏中的主角。


世界遗产经常被看作是一种顶级荣誉,在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管理的三十余年间,我们意识到世界遗产同时是一套整合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身边休戚与共的遗产,更科学地评估其超越时空界限的文化多样性和普世价值,使其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持续为社会发展和公共福祉发挥作用。而今,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同样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跨学科合作的平台,我们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对茶文化遗产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认知。


茶文化景观如此丰富地涵盖了文化、农业、生态、环境、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跨越了人类学、建筑学、景观学、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栽培与加工技术等学术主题,也为我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花一世界”,这片小小的茶叶背后,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异彩纷呈的全球史。


因此,在国家文物局的提议与支持下,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办,澜沧县人民政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于 2019 年 10 月 24 日在普洱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所在地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举办了“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 9 个国家的二十余位专家参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围绕“茶文化景观”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书较完整地收录了发言专家的论文。


本次会议是全球首次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场选在中国云南景迈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景迈山所在的中国西南山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学界公认的世界野生山茶属植物的分布和起源中心。因地处边境,多民族聚居,景迈山所在地区也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世居景迈山的布朗族和傣族利用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保存了真实、完整的典型“林下茶”这一中国传统茶种植系统,成为人类古老的茶种植历史早期阶段实践的活态见证。茶业结合当地世居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形成了自身体系完整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景观。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丰富多元的茶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构成,也是世界茶文化景观的杰出范例。


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了全球范围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向我们介绍和展示了世界尤其亚洲多个国家和中国不同区域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景观,更有专家从生物、农业、世界遗产、展示利用等多个角度对茶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洞见。专家精彩的发言让与会者强烈地感受到在茶文化景观研究中开展世界各国、相关学科之间交流合作的必要性,也看到此次研讨会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开启国际跨学科交流合作的诸多可能。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与茶相伴而生,相互塑造。茶与中国美食完美搭配,也与中国人的精神审美密不可分。茶香含蓄隽永,醇和中孕育变化,逾千年见证风尚流转,承载中国式的生活艺术和生命智慧。我们想不出任何产品可以比茶更全面而充分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气质,可以像茶一样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传播者。1300 年前一部陆羽《茶经》描绘了当时中国茶人的经验,讲述了茶与人、茶与土地的关系,呈现了中国地理的多样与茶文化的和谐。同样,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赋予茶更多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创造了更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茶文化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感知的空间,以全球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文化的生长与传播。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给予我们更强大的研究和管理工具,茶带给人们的美好,需要我们共同珍爱和传承。


——序 / 宋新潮



Part.01 主旨报告


《全球框架下的亚洲茶文化景观的文化和遗产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机构的国际公约》

(西班牙)莫妮卡·卢恩戈


全球茶产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在其种植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地理区位、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栽培以及品饮方式赋予了茶叶不同的味道;相应的景观能够反映出当地茶种植的历史以及种茶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和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201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组织开展茶文化景观主题研究,涉及中国、日本、韩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越南等国,旨在为相关遗产申报提供对比研究的框架。传统知识体系、世居者及当地社区、生物和文化多样性是茶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文件也可以为遗产价值研究提供参考。



孟加拉茶园景观


《中国茶文化景观概论》

刘洋、 邹怡情


茶组植物栽培起源于中国,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阔的茶产区为中国茶文化景观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当贡茶、茶法茶税、茶马互市成为国家制度,并因不同阶层、僧俗社会对茶制作技艺、品饮文化的推陈出新,赋予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并随着茶贸易线路传播全球、影响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中国茶文化景观作为茶文化载体,其文化景观特征既反映了茶组植物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反映了种茶、制茶、售茶、饮茶环节不同人群对茶文化景观的影响,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类型多样。目前中国各茶产区都有延续传承至今的代表性遗产地,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都有相应的保护制度。



中国重要茶产地和茶文化景观分布图


《普洱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认知》

陈耀华


文章分析了形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地理区位、气象气候、土壤、水文、民族、社会—文化系统等不同尺度的自然背景和文化背景,介绍了构成该文化景观的 5 片古茶林、9 个传统村落以及 3 片分隔防护林这三大遗产要素及其特征,阐述了该文化景观可能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并进一步与主题相似的世界遗产、世界和中国著名茶园以及云南代表性古茶园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其完整性和真实性陈述,探讨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


景迈大寨大坪掌古茶林


Part.02 专家论文


《将可持续发展愿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与“普洱景迈山茶文化景观”申遗的融合

(斯里兰卡)加米尼·维杰苏里


关于遗产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虽始于1990 年代初,但这一主题直至进入世界遗产范畴方才产生持续的影响。2015 年,《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将可持续发展愿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这一决定与两个关键时刻不谋而合,在遗产领域,出现了“从保护遗产向同时寻求遗产和全社会福祉”的范式转变,自此将人民(也即可持续发展)置于遗产语境的核心。在全球层面,通过了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性,并将这一愿景纳入 2019 年版的《操作指南》,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强制性的要求。


文章强调《政策》的关键特征,并鼓励缔约国中国在景迈山茶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斯里兰卡帕拉巴达拉的小型茶园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马楠  闵庆文


无论就农业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而言,茶叶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价值。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文章统计了当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数量,分析其所具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价值,证实了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基于此类别遗产的相关特征,对其可持续保护与开发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这一类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茶—林”复合系统


《世界乡村景观:茶园的代表性》

(澳大利亚)简·列侬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乡村景观并不代表包括了所有主要农业作物。自1992年体现农业、园艺和畜牧活动的文化景观被列为单独的遗产类型以来,乡村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不断增加。一千多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一直在为当地居民提供茶叶。作为传播茶树品种的重要地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值得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体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ICOMOS—IFLA)为保护世界乡村景观遗产价值所制定的准则。


塔斯马尼亚布尔哥登庄园由罪犯打造的景观


《通过茶文化景观促进亚洲跨国和平与保护》

(印度)索纳利·高希


印度是产茶大国,除了众所周知的阿萨姆茶和大吉岭茶,也种植其他多种茶树。印度的“茶族”在被改造成茶园的土地上劳作,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部族文化,并将人、自然、文化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茶园景观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常常成为野生动物迁徙或觅食的通道,但同时茶园景观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茶文化景观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十分必要。而将茶文化景观进行申报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人、自然和文化的和谐相处。


阿萨姆茶园


《澜沧景迈山与勐海巴达山垂直植被带谱及野生茶组(Sect.Thea )植物比较》

闻丞、邹怡情、顾燚芸、龙云海、周天宏


云南普洱澜沧景迈山和西双版纳勐海巴达山地理位置相近,均为知名古茶园所在地,但两者海拔跨度不同,导致原生垂直植被带存在差异。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景迈山茶园覆盖适宜野生茶组植物生长的整个海拔段,茶园与现存天然林呈马赛克状镶嵌分布格局;巴达山茶园则在高大山体中上部呈带状分布,与海拔更高处的山顶天然林形成带谱状分布格局。


文章指出海拔和地形是景迈山和巴达山垂直植被带谱和野生茶组植物存在状态的决定因素。野生茶组植物的保护对茶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景迈山古茶林中具有野生茶组植物特征的植株(雌蕊花柱 4 裂)

常见栽培型植株(雌蕊花柱 3 裂)


《宇治茶文化景观及其可持续发展》

(日本)清水重敦


宇治茶是日本茶的代表,是日本各种茶叶的起源,在宇治茶产区诞生了日本三种重要的绿茶品种:抹茶(粉末茶)、煎茶(冲泡茶)和玉露(高品质冲泡茶)。文章通过对宇治茶的发展历史和茶园的介绍,旨在分析宇治茶文化景观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和束町茶园景观与京都农林水利部申遗负责人


《龙井、武夷山和安化茶园的景观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超一


龙井、武夷山和安化茶园在中国的众多茶产地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文章首先简要介绍龙井、武夷山和安化茶园,探究当地人如何与山地自然环境长期互动,形成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和可持续产业模式;其次在三个茶产地之间进行对比,从地理位置与气候、茶园早期发展模式、茶类与生产组织、集散与贸易等方面,平行比较龙井、武夷山和安化茶园的发展路径及景观特征成因。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石梯茶园


《茶文化景观散论》

沈冬梅


茶文化景观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自然到人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乃至亚洲不同国度,发展出领域与重点不同的茶文化景观。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茶进入人类发现利用的范围,从采摘野生茶到种植加工,从自用到商贸,与之相关的景观文化现象相继出现,诸如各地、各民族最早发现利用茶的茶祖文化,林下植茶的自然地理景观文化,建筑、礼仪等人文景观文化,等等。日本茶道是在全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人文景观文化。


晴隆茶籽化石

云南西双版纳寺院贝叶经上记载着茶的来由


《韩国花开谷的茶景观》

(韩国)柳济宪、桓吉植、郑在勋


花开谷是韩国著名的茶产区,包括花开镇在内的河东郡一直都是韩国茶文化的中心,也被视作茶叶种植的故乡。花开谷的居民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茶叶制作流程和体系。城市化为花开镇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缩减等因素导致了茶地面积减少和茶叶产量下降。2012年,河东郡政府与个人和家庭茶叶生产者签订了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合作协议,制定了保护具有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茶景观的行动计划。2015 年,花开镇的传统茶树种植业被列为韩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KIAHS)。2017 年,这一传统茶树种植业以“花开传统河东茶农业系统”的名称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山坡上的传统茶地


《缅甸的茶文化景观》

(缅甸)苏苏、亨推、卡拉雅璐、赫拉赫拉泰


缅甸茶文化景观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骠国和蒲甘王朝时期。根据一位日本学者的研究,野生古茶树仅在缅甸和中国的西藏与云南地区有所发现。直到今天,品饮绿茶和食用、献祭发酵茶叶依然是缅甸社会和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 4000—6500 英尺的区域。北部克钦邦的地方茶种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哀牢时期。在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后,作为国家遗产保护的茶文化景观也将申报世界遗产。


用发酵茶叶制成的腌茶


《泰国的农业景观:从多元到统一》

(泰国)哈塔雅·斯瑞帕塔纳琨


文章旨在研究泰国的农业景观,它被视为人类文化与自然多样性的联系。其中也涉及茶景观,但非常有限,因为目前相关的信息和研究都比较匮乏,且茶树在泰国也一直不是主要经济作物,这些情况直至近几年才有所改变。本文先对泰国地理和自然特征的背景情况进行概述,展现一个自然景观的全景;随后介绍泰国的文化背景,包括民族构成、语言、美食、建筑、服装和传统等;探讨各个地区的农业景观以及泰国的茶景观和茶文化;文章的最后分享了泰国农业景观遗产面临的挑战。


泰国中部平原典型的稻田景观


《茶叶的故事、遗产的宝库以及部族》

(印度)安贾莉·提奇


阿萨姆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区,这里的茶叶产量占全球13%,有组织的茶业已有 200 年历史。几个世纪以来,阿萨姆地区的世居部族一直在种植和消费茶叶,除他们之外,这里还有另一支茶业劳工队伍,由大约 100 个部族和社群组成,是 19 世纪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中部过来的移民。阿萨姆的茶族喜欢被叫作“Adivasi”,他们帮助茶业发展和扩张,同时也保存了祖先的文化遗产。茶业的发展也衍生出建筑遗产。文章着重探讨文化的连续性,以及各种文化是如何在茶业中延续保存的。


阿萨姆茶园中的茶农


圣树和祖先崇拜



《从传统茶业到现代茶业——浮梁昌北茶业遗存和湄潭国家茶场旧址》

孙华、郑启尉、蔡诗宇


中国茶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即近代茶业遗产过去关注还不够。江西浮梁昌北茶业遗存完好地保存了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的茶山茶场、茶村茶号、专业茶道等茶业遗产,包括了遗址、建筑、遗产线路、文化景观等多种遗产类型,是那一时期“万里茶道”重要的起点茶区之一。贵州湄潭国家茶场旧址则完好地保留了民国晚期至 1990 年代前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简称“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场部、茶山茶园、茶叶加工厂、种子茶园和茶叶研究所等旧址,是中国从传统茶业转向现代茶业发展历史的实物见证。浮梁昌北茶业遗存和湄潭国家茶场旧址,可以作为我国近代茶业发展的物质文化史的代表。


浮梁昌北“茶宝山茶道”:茶宝村至王家村路段(左)

浮梁昌北“茶宝山茶道”:溪村至上坑村路段(右)


《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浅析》

王建荣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具有生态、经济、文化、历史等属性。文章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入手,介绍了正在申报中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对其现状、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文化景观申遗和保护的建议。


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


《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文化景观保护策略——以与南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

邹怡情


2012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作为茶文化起源的国家,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实践,文章对具有“活态遗产”特征的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进行研究,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活态遗产保护策略制定遗产构成要素古茶林、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的乡土文化梳理和展陈利用》

左靖


文章回顾了景迈山艺术乡建项目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策展思路,希望通过以展陈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创造更好的内外部条件,促进村民参与和管理所居地方的公共事务,甚至主导以后的保护与发展方向,为激发新的公共空间、文化和产品的生产提供来自自身的思考和行动。


景迈大寨村民的合影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性的爆发,迫使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资源攫取方式的危险,传统生产景观中蕴含的多物种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及其展现的勃勃生机,不仅是值得珍视的遗产,更是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源泉。茶,像地球古老物种中一位优雅的信使,带给人类身心的愉悦。茶文化景观以开放自由的姿态向我们展现人与自然积极共生的现实图景。

景迈茶林申遗是中国首次系统地从文化景观的角度保护和发展一处古老的茶产地。景迈会议汇聚了全球范围内相关的专家,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角度就茶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探讨和交流,开启国际跨学科交流合作的诸多可能。景迈会议论文集也成为全球第一套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学术出版物。今后,ICOMOS CHINA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茶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2025-01-07 协会动态

    发言总结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会员大会系列主题边会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会议期间,由协会秘书处、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分别召集的“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和“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三场主题边会顺利举行。一、“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边会 “守护价值——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景德镇召开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本次大会由协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专班办公室承办,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协办。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做了大会主旨报告,景德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克龙,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协会副理事长娄玮、张杰、凌明参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2024年12月2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西景德镇召开。理事长宋新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超、副理事长王力军、娄玮、张杰、凌明,常务理事、理事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邓超主持。宋新潮理事长在会上报告了2024年度协会工作情况与2025年度重点计划。2024年,协会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机构能力建设、世界遗产申报、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会员能力、行业资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绩。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