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MEDIA CENTER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协会理事长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6-01-11 浏览量:

提升调查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

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童明康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2016年1月8日

成都

 

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今天成立了。这是协会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协会迈入2016年的第一件喜事。我谨代表协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1987年,欧洲议会宣布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列为第一批欧洲文化之路,首次提出了文化线路的概念。1993年该线路的西班牙段成为第一个文化线路世界遗产,1998年法国段申遗成功,使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成为一处完整的文化线路世界遗产。此后,许多著名的文化线路,例如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印度高山铁路、阿曼的乳香之路、以色列的熏香之路、日本纪伊山的圣地与朝圣之路等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和南美六国的安地路网系统两个巨型文化线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文化线路的申遗达到了新的高潮。有人说,安地路网申报了整个南美,丝绸之路将申报整个世界。

与申遗相比,文化线路在理论研究方面相对滞后。1994年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研讨会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文化线路深入讨论的研讨会。会议形成的《专家报告》提出了文化线路的概念,并建议将文化线路作为一类特殊的遗产纳入《操作指南》。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将文化线路看做一类特殊的文化景观。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CIIC),专门从事文化线路的理论研究、遗产认定、保护、管理和申遗咨询等工作。2002年,CIIC召开会议,深入讨论文化线路和文化景观的差异,将文化线路从文化景观中独立出来,为其纳入《操作指南》奠定理论基础。会议主要观点是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虽然密不可分,相互交织,但两者侧重点不同:文化景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而文化线路则是强调文化与文化的互动和交流。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CIIC研究对《操作指南》的修订,为增加文化线路这一新的遗产类型做准备。200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文化线路纳入《操作指南》,成为与文化景观、遗产线路、以及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地位相同的遗产类型,但名称定为“遗产线路”,突出强调其历史价值。这一年,距第一个文化线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过去了12年。2008年,CIIC经过多咨询拟就《文化线路宪章》,并提交ICOMOS第16届大会批准。《宪章》明确了文化线路的概念、真实性、完整性,并对文化线路的研究、认定、保护和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际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迄今为止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我国文化线路的研究和认定虽然从时间上与国际基本同步,但系统地按照世界遗产要求开展工作则从丝绸之路申遗开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和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重要遗产地纷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的敦煌莫高窟。但这些点都是以单点的形式列入,并未串成文化线路。1988年,世界遗产中心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并于1989、1990和1992年三次派出考察组,分别考察了“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结果强调丝绸之路对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所做出的贡献。在此项目推动下,1998年中国将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开始。此后,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策略研究”等理论研究,并开始了丝绸之路沙漠线路中国段的遗产认定工作。2009年无锡论坛的主题定为“文化线路遗产科学保护”,一方面是要认清中国文化线路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理论研究水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将ICOMOS新出台的《文化线路宪章》介绍到国内,指导文化线路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在丝绸之路申遗的带动下,一大批文化线路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运河、蜀道和茶马古道等。随着丝路申遗的推进,大运河申遗项目也正式启动。这两个项目,一横一纵,一个为活态,一个为静态,对我国文化线路的理论研究、保护和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了文化线路的申遗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我国文化线路世界遗产的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达到了国际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

与国际文化线路相比,中国文化线路具有突出的多元文化交流和对话的特点。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线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商贸和交通路线,如乳香之路、熏香之路,奥地利和印度的铁路等,另一类是朝圣之路,如圣地亚哥和纪伊山的朝圣之路。而这两类文化线路主要强调的是功能性。和这些文化线路相比,我国的文化线路,无论是已经列为世界遗产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还是西南片区的蜀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多元文化交流的价值远远大于道路本身的功能性价值。这个特点是我国文化线路研究的重点。

随着我国文化线路申遗热的持续升温,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概念不清。文化线路理论研究的历史表明,文化线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路线的选址必然涉及自然地形地貌,但其最核心的价值是交流,包括货物的交流、技术的交流,特别是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文化线路是文化遗产。不应将文化线路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概念混淆。双遗产要求在文化遗产的六条标准和自然遗产的四条标准中至少各满足一条。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有四条,简单概括如下:突出的自然现象和景观美、地球演化史重要阶段的证明、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演变和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原址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我国目前的文化线路沿线的自然遗产很难达到这四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文化线路中自然因素最多具有文化景观方面的价值,而《操作指南》规定,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不是自然遗产。由于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报管理分属不同政府部门,这种概念错误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的申报走了弯路,造成遗产地和当地政府资源和时间的极大浪费。概念不清造成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将线性或线型遗产当成文化线路。首先文化线路不一定是线性或线型的,其次没有文化交流的线路不是文化线路。抗战公路24道拐是线性遗产,但不是文化线路,因为没有文化交流。关于秦直道是文化线路还是古代工程遗迹或科技遗产学界仍有争议;与之相似的罗马大道在国际上也存在学术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这些线路是否具有文化线路应有的动态交流特征。

二是家底不清,造成了文化线路的研究、保护与合理利用基础薄弱。我国文化线路的数量和分布仍不清楚,许多历史记载的文化线路不能落地,这些最根本的问题尚未解决,直接影响了国家和政府的宏观决策。

三是快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给文化线路的保护带来挑战。文化线路是系列遗产,特点是一系列看似价值不高的遗产点串在一起形成的文化线路,价值可以和长城、故宫相媲美。以大运河为例。百姓房前屋后的运河连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水利史上最伟大的人工工程。然而,这些遗产点往往在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过程中遭到忽视,从而使他们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保护而遭到破坏。将这些点纳入文化线路进行整体保护十分迫切。

四是政府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一直是文化线路保护的一大挑战,这一点在大运河这个项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协会作为专业团体,在解决以上问题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一是概念的研究以及资源调查和认定是专业活动,协会作为专家团体在这方面具有无可争辩的专业优势。二是协会可以克服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造成的资源认定壁垒,组织跨行政区域的调查和认定活动,为政府公布保护单位提供依据。三是协会可以从整个文化线路的角度在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方面向沿线政府建言献策,推动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四是协会可以在民间层面形成协调机制,作为政府和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的有机补充,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五是协会可以针对破坏文化线路的行为及时发声,发动社会力量保护文化线路和及其沿线的重要遗产。

鉴于此,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5年度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批准了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申请。与协会的其它二级机构在成立之后才开展活动不同,专委会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文化线路调查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调查方法,团结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五尺道、茶马古道、米仓道、唐蕃古道、荔枝道以及川黔盐道等文化线路的调查取得成功,成果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网络媒体等广泛传播。正是这个不同使我相信,专委会能够成为协会最活跃的二级机构之一,能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以后,协会将在全国推广这个经验,最终成立中国文化线路专业委员会。

下面,我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两点希望。

  • 按照资源调查的高水平,进一步丰富调查内容。

资源调查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一是在类型上,从以商贸、交通和宗教为主的文化线路向新的类型扩展,如增加民族迁徙、科学和生产技术传播路线等。二是在调查和记录手段上,在以考古调查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人类学研究、遥感和航拍、水下考古、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获取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打好基础。三是资源的记录应该达到国家文物局四有档案的标准。四是调查队伍中应该有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专家。每次调查完成后,调查报告中应有专门的章节,说明资源的保存情况,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必要时可建议国家文物行政部门设立文化线路保护的专项,从而使调查结果进入政府的保护序列。五是要让资源调查成为宣传保护理念和技术的过程。要赢得文化线路沿线政府的支持,同时让沿线民众广泛参与调查记录,利用这个机会向他们普及文化线路的价值、保护理念和基本技术。通过这五个方面,做到文化线路调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统一,使文化线路调查一条,保护一条,合理利用一条。

  •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理论研究。

专委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文化线路的学术团体,和ICOMOS的CIIC是对口机构。专委会应该加强与CIIC的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我国丰富的文化线路资源和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同时,也为国际文化线路科学的发展做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

专委会的成立为我国西南地区文化线路的资源调查、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我国其它地区文化线路的保护与研究树立了榜样。同时,专委会的成立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值和更高的挑战。我相信,有大家的团结奋斗,有协会的大力支持,专委会一定会不负众望,在推动我国文化线路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2025-01-07 协会动态

    发言总结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会员大会系列主题边会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会议期间,由协会秘书处、协会历史城镇村专业委员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分别召集的“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和“遗产地管理新思路:应对挑战与跨界赋能插话会”三场主题边会顺利举行。一、“守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边会 “守护价值——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景德镇召开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本次大会由协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专班办公室承办,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协办。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做了大会主旨报告,景德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克龙,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协会副理事长娄玮、张杰、凌明参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2024-12-22 协会动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2024年12月2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西景德镇召开。理事长宋新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超、副理事长王力军、娄玮、张杰、凌明,常务理事、理事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邓超主持。宋新潮理事长在会上报告了2024年度协会工作情况与2025年度重点计划。2024年,协会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机构能力建设、世界遗产申报、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会员能力、行业资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绩。2025年